熱門資訊> 正文
2025-10-28 09:04
華盛資訊10月27日訊,粵海投資今日公佈第三季度業績,公司第三季度營收142.81億港元,同比增長1.3%,股權持有人應占溢利40.67億港元,同比增長13.2%。
一、財務數據表格(單位:港元)
| 項目 | 截至2025年9月30日止九個月 | 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九個月 (經重列) | 同比變化率 |
| 營業收入 | 142.81億 | 140.99億 | 1.3% |
| 股權持有人應占溢利 | 40.67億 | 35.93億 | 13.2% |
| 水資源業務收入 | 108.53億 | 104.64億 | 3.7% |
| 物業投資業務收入 | 12.98億 | 12.39億 | 4.8% |
| 百貨營運收入 | 3.17億 | 5.82億 | -45.6% |
| 毛利率 | * | * | * |
| 淨利率 | * | * | * |
二、財務數據分析
1、業績亮點:
① 盈利能力顯著增強,期內歸屬於公司所有者的溢利同比增長13.2%至40.67億港元,主要得益於淨財務費用及行政費用的大幅節省。
② 核心水資源業務穩健增長,總收入同比增加3.7%至108.53億港元,其中東深供水項目收入增長1.6%,其他水資源項目收入增長5.8%。
③ 物業投資業務表現強勁,總收入同比增長4.8%至12.98億港元,主要受惠於內地部分物業平均租金水平及出租率的提升,其中番禺天河城和深圳天河城收入分別錄得18.7%和42.7%的顯著增長。
④ 酒店業務復甦態勢良好,持有、經營及管理業務的收入同比增加7.3%至5.05億港元,主要原因是旗下酒店的平均入住率和平均房價均有所提升。
⑤ 旗下粵海能源項目利潤增長,其售電量同比大幅增加24.0%,推動税前利潤增長17.1%至1.43億港元。
2、業績不足:
① 整體收入增長乏力,總收入僅微增1.3%至142.81億港元,因水資源業務的增長被百貨、路橋及部分發電業務的下滑所抵銷。
② 百貨營運業務大幅萎縮,總收入同比鋭減45.6%至3.17億港元,其中核心的天河城百貨店收入下降了50.2%,業務面臨嚴峻挑戰。
③ 道路及橋樑業務收入下滑,興六高速公路的路費收入因日均收費車流量下跌7.1%,導致收入同比減少7.0%至4.46億港元。
④ 聯營公司粵電靖海發電的貢獻急劇減少,受售電量及電價下降影響,本集團期內分佔其利潤為0.35億港元,較去年同期的0.80億港元大幅下降。
⑤ 物業組合中部分資產表現疲軟,天河城廣場的寫字樓(粵海天河城大廈)收入同比下降11.5%,廣州動漫星城收入亦下降9.6%。
三、公司業務回顧
粵海投資有限公司: 於回顧期內,本集團錄得未經審覈持續經營業務綜合收入142.81億港元,較去年同期增加1.3%。收入增加主要來自水資源業務,但部分被百貨營運、道路及橋樑業務和發電業務的收入減少所抵銷。期內,歸屬於本公司所有者的綜合溢利為40.67億港元,同比增加13.2%,主要得益於淨財務費用和行政開支的有效控制。各業務分部中,水資源業務收入增長3.7%,物業投資業務收入增長4.8%,酒店業務收入增長7.3%,而百貨營運業務收入則大幅下跌45.6%。
四、回購情況
公司在報告中未披露回購情況。
五、分紅及股息安排
報告期內,公司已分配2024年末期股息4.75億港元及2025年中期股息17.43億港元。此外,公司以實物分派其持有的粵海置地控股有限公司股份的方式支付了特別股息,總額約23.35億港元,該分派已於2025年1月21日完成。
六、重要提示
於2025年1月21日,公司完成了以實物分派方式派發粵海置地控股有限公司股份的特別股息,此后,粵海置地不再是本公司的附屬公司,其業績被列為終止經營業務。此外,本公告所載的財務資料未經本公司核數師審覈或審閲。
七、公司業務展望及下季度業績數據預期
粵海投資有限公司: 展望未來,面對外部環境更趨複雜及不確定,本集團將秉承「穩中求進、提質增效」的發展策略,保持核心業務運營水準穩步提高。集團將繼續集中資源把水資源板塊向高附加值領域延伸,推動業務結構轉型升級,並主動把握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帶來的潛在機遇,積極關注相關市場投資併購機會,力求在利潤增長方面形成新的突破。
八、公司簡介
粵海投資有限公司是廣東省在香港最大規模的綜合性企業集團——粵海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的控股企業。公司業務多元,核心業務包括水資源管理和供應(如東深供水項目)、物業投資與發展(如天河城項目)、百貨零售、酒店持有與管理、能源項目以及道路與橋樑的投資運營。公司致力於在多個領域為股東創造穩定和持續的價值。
以上內容由華盛天璣AI生成,財務數據可能出現識別缺漏及偏差,僅供各位投資者參考。更多公司財報信息:請點擊查看財報源文件鏈接>>
風險提示: 投資涉及風險,證券價格可升亦可跌,更可變得毫無價值。投資未必一定能夠賺取利潤,反而可能會招致損失。過往業績並不代表將來的表現。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之前,投資者須評估本身的財政狀況、投資目標、經驗、承受風險的能力及瞭解有關產品之性質及風險。個別投資產品的性質及風險詳情,請細閲相關銷售文件,以瞭解更多資料。倘有任何疑問,應徵詢獨立的專業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