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10-27 18:02
它來了!它真的要來了!上證指數即將突破4000點!
這波強勢衝刺不僅是資本市場回暖的硬核信號,更讓一年前格隆博士的精準預判徹底「封神」,而支撐這份預判的,正是他立足全球格局與人類進化邏輯的深邃洞察。
2024年12月5日格隆匯第九屆全球投資嘉年華上,兼具經濟學家深邃洞察與文人温潤情懷的格隆博士明確指出:「投資需立足人類進化與全球格局,而非短期波動。據估值模型,2025年上證指數大概率漲15%以上,站上4000點---這是對中國在人類文明升級中角色的篤定。」
這份理性與感性的融合,讓其預判既有數據支撐的嚴謹,更有文明視角的温度。如今預判漸近兑現,但市場情緒複雜:指數臨關鍵關口,散户與機構均顯猶豫,「最糾結的牛市」成共識。
糾結的核心是短期利益與長期趨勢的錯位,而格隆匯「全球視野,下注中國」理念正是破局關鍵——以人類進化視角把握中國的全球機遇。更深層看,此輪牛市是「時代補償」與「時代救贖」雙重邏輯共振的必然結果。

格隆博士始終強調,真正的投資視野,是看清某一產業是否契合人類文明升級的底層需求。過去,部分產業面臨外部技術約束;如今逼近4000點,中國產業的自主發展,早已超越單純的「替代」,成為人類應對全球挑戰的重要支撐。
國內企業的關鍵領域突破,本質是對人類生產效率提升的貢獻。以辦公軟件為例,2025年10月相關部門公告首次採用國產格式,標誌着中國在數字協同領域建立全球適配新範式。目前辦公軟件國產應用率超90%,操作系統佔比突破80%,工業軟件技術跨越更為人類工業文明向高效、低碳、普惠升級提供新路徑。
市場糾結的根源,在於多數人仍困於「區域競爭」視角,忽視其人類進化意義。格隆博士坦言:「全球視野不是看別人做什麼,而是看人類需要什麼。」中國產業自主發展契合技術普惠、產業鏈安全、可持續發展的核心訴求,這種順應文明趨勢的成長才是行情底氣——短期板塊輪動雖快,長期看契合進化方向的產業終將獲價值認可。
在格隆博士的投資邏輯中,一個國家的經濟復甦,若能為人類共同挑戰提供解決方案,其增長就具備了不可逆轉的韌性。中國經濟的復甦,正是在這樣的高度上展開,這也是格隆博士去年敢於精準預判的核心依據。
2025年前三季度,中國經濟中高速增長,企業盈利與居民收入穩步提升,核心驅動力是「新動能」崛起:資本市場為科技企業融資超6000億,形成「融資—創新—升級」正向循環。這種增長深度嵌入全球文明進程——新能源技術突破為應對氣候變化提供核心方案,數字經濟縮小發展鴻溝,超長期特別國債等政策更為「可持續增長與消費升級平衡」提供中國樣本。
外部環境積極變化更印證其價值:美聯儲10月底降息預期明確、美元弱勢,本質是全球資本渴求「穩定增長引擎」;中美貿易緩和是兩大經濟體「合作應對共同挑戰」的共識迴歸。格隆博士直言:「人類進化核心是協同而非對抗,中國經濟復甦踩中了這一節奏。」市場糾結源於短期波動焦慮,從文明進步視角看,中國新動能是全球經濟破局的重要希望,這種確定性值得長期堅守。
格隆博士堅信,人類跨越危機離不開科技革命救贖。A股逼近4000點的核心動力,正是「時代補償」與「時代救贖」雙輪驅動,中國在全球科技革命中角色愈發關鍵——這不是簡單板塊行情,而是文明升級賦予的時代紅利。
「時代補償」是底層動力之一:股市因「融資定位偏差」長期缺席紅利分配,如今其他資產性價比盡失,160萬億居民存款陷「配置荒」,股市「贏多虧少」的特徵強化資金入市必然性。「時代救贖」則是主動押注:人類危機后必現科技革命救贖,當前全球貨幣、政治、地緣秩序承壓,AI革命成為破局關鍵,亦是A股核心支撐。
產業層面,A股電子行業市值超銀行業,科技成行情引擎,本質是人類對「數字文明深化」的必然押注。中國企業實現從「單點突破」到「生態協同」的跨越:信息技術形成完整生態,AI帶動多行業效率提升,某國產軟件企業成長為全球5億用户巨頭,構建適配2000款軟硬件的生態體系;機器人產業中,相關區域打造「15分鍾供應圈」,龍頭企業聯合高校攻堅核心技術,彰顯協同勢能。這些突破迴應了「技術普惠、數據安全、高效協同」的人類需求,正如格隆博士所言:「投資科技,是投資人類的未來。」
歷史規律可鑑:80年代日本半導體、90年代美國互聯網等創新,均帶動股指長期脱離傳統基本面,本輪AI革命有望延續此趨勢。即便部分科技企業市盈率偏高,亦是產業升級合理溢價,牛熊轉換取決於估值與利率,而非技術證偽。市場糾結在於將科技視為「短期炒作標的」,忽視其革命意義。中國科技生態協同不僅是技術突破,更輸出「普惠、開放、可持續」理念,這種契合進化方向的發展,短期或有盈利時差,長期必成市場突破核心力量,這正是「下注中國」的底層邏輯。
在格隆博士的視野中,內需市場的崛起,本質是人類消費文明的升級——從「物質滿足」到「精神富足」,從「個體消費」到「社會協同」,中國內需市場的潛力釋放,正在為人類消費文明提供新的範本。
數據顯示,市場向好帶動居民消費增長,中產階層消費彈性顯著。2025年前三季度,高端消費、智能設備需求增超40%,服務消費佔比破40%,餐飲旅遊等線下消費復甦,「市場—財富—消費升級」循環形成。這種升級並非「買多買貴」,而是呈現綠色、品質、體驗消費新特徵,與人類消費文明「可持續、高品質、精神化」方向高度契合。
部分投資者糾結於復甦節奏差異,格隆博士則篤定:「人類消費文明升級不可逆,中國14億人消費潛力釋放是最確定事件。」全球視角下,中國內需市場不僅拉動自身增長,更為全球提供最大活力消費市場,促進產業鏈協同。這種「向內升級、向外輻射」的探索,正是中國經濟獨特價值,亦是長期投資者的篤定邏輯。
格隆博士常説:「成熟的資本市場,是人類資本文明的高級形態,核心是‘資本向善、價值共生’,而這一切的根基,在於‘做好人,行好事,投資好公司’。」他更秉持「獨行者疾,眾行者遠」的理念,牽頭成立全市場最大之一的第三方獨立研究院——格隆匯研究院,正是希望聚合集體智慧的力量,為廣大投資者穿透短期迷霧、把握長期趨勢提供支撐。這一理念與實踐貫穿格隆匯發展始終,也是A股生態完善的重要助力,更是「全球視野,下注中國」的堅實依託。市場的糾結,本質是對資本文明升級的不適應,而格隆匯研究院的存在,正是爲了幫助投資者以專業視角看清「投資好公司」的長期價值。
制度完善讓市場「進退有序」:註冊制提升上市效率,退市機制實現「優勝劣汰」,分紅改革推動資本回歸價值創造,外資准入放寬使A股成全球配置重要標的。機構投資者佔比提升增強市場穩定性,A股從「發展」向「成熟」轉型,更探索「兼顧效率與公平、短期與長期、本土與全球」的資本文明新形態——這正是人類資本文明進化方向。
「躺贏機會減少、專業博弈加劇」讓投資者糾結,格隆博士既以「做好人,行好事,投資好公司」的理念給出方向,更以「獨行者疾,眾行者遠」的格局提供解決方案——格隆匯研究院通過整合全市場智慧,為投資者精準識別創造價值的好公司,降低專業投資門檻。過去「買對賽道即盈利」的粗放行情,正被「精準識價、長期陪伴」的專業邏輯取代,而研究院的集體智慧賦能,讓更多投資者能跟上資本文明升級的節奏,在契合進化方向的企業中找到長期機會,這正是「下注中國」理念落地的關鍵路徑。
從格隆博士2024年12月預判到2025年10月兑現,4000點的意義超越指數——是中國產業契合技術進步、經濟迴應共同挑戰、科技助力文明升級、內需探索消費未來、市場踐行資本文明的集中體現,更是「時代補償」與「時代救贖」的共振結果。
市場糾結終究是短期視角產物,「全球視野,下注中國」的核心,正是格隆博士以經濟學家洞察與文人情懷融合后倡導的雙重維度:既要跳出波動、以人類進化高度看清中國的全球角色,更要堅守「做好人,行好事,投資好公司」的底層準則。這份理性與感性的交織,是指引投資者穿越迷霧的寶貴財富。人類文明進化需要技術突破、可持續增長,而這些都依託于堅守價值、創造社會價值的好公司——中國正孕育着一批這樣的企業,這正是牛市最底層邏輯。
糾結是暫時的,趨勢是確定的。以人類進化視角觀之,下注中國,本質是下注人類文明的未來方向。
你是否認同「以人類進化視角做投資」?哪些領域最能體現中國在文明升級中的價值?歡迎評論區留言,點贊關注,共鑑中國與人類文明的成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