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藍納成生物衝擊IPO,專注於核藥領域,兩年半虧損2.96億元

2025-10-27 17:53

近期,藍納成生物、百諾醫藥、珞石機器人、康華生物等一眾山東企業迎來IPO新動態。

格隆匯獲悉,煙臺藍納成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藍納成生物)於9月底遞表港交所,以18A章規則尋求港股上市,由中金公司擔任保薦人。

藍納成生物專注於腫瘤診療放射性藥物的研發,也就是核藥。核醫學領域目前仍處於發展初期階段,那麼公司的研發管線進度如何,讓我們一起通過招股書來一探究竟。

01

分拆自東誠藥業,深創投押注,估值約33億元

藍納成生物由東誠藥業於2021年1月成立,總部位於山東省煙臺市,2024年11月轉製爲股份公司。

截至2025年9月22日,東誠藥業持有藍納成生物43.95%的股份,為控股股東。

藍納成生物的主要機構投資者包括山東新動能、景林資本、深創投、前海方舟、煙臺市國資委等;2025年7月,公司的投后估值約為32.9億元。

融資情況,來源:招股書

公司董事會由九名董事組成,包括三名執行董事、三名非執行董事及三名獨立非執行董事。

今年50歲的吳曉明任執行董事兼總經理,他先后獲得安徽大學生物化學學士學位、北京大學工程項目管理碩士學位。

吳曉明此前曾在安徽省先鋒製藥有限公司、北京大學藥物信息與工程研究中心、東誠藥業等公司擔任研發與管理職務。

公司另外兩名執行董事分別是34歲的董事會祕書兼聯席公司祕書李季先生,以及32歲的財務總監袁春雲先生。

藍納成生物是一家處於臨牀階段的生物科技公司,致力於腫瘤診療放射性藥物的研發,是中國少數同時開發診斷及治療放射性藥物的公司之一。

放射性藥物是指含有與藥學分子結合的放射性同位素的藥物。放射性藥物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獨特的特性,在非侵入性診斷影像,或者作為治療劑方面發揮關鍵作用。

診斷放射性藥物。診斷放射性藥物釋放的輻射與生物組織相互作用,通過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PET)或γ相機等影像技術,可在分子層面檢測病變組織的功能變化、異常基因表達及生化代謝變化。

治療放射性藥物。治療放射性藥物旨在用於靶向治療而非成像。治療放射性藥物的藥物分子選擇性地聚集於目標組織或腫瘤,以放射性同位素釋放的輻射誘導目標細胞的局部DNA損傷,同時儘量減少對周圍健康組織的傷害。

根據公開統計數據,美國有400多家核藥房,全球共有600多家。2024年,全球放射性藥物市場估值為80億美元。

中國的核藥房產能仍相對有限,主要集中在兩家企業:中國同輻集團公司、東誠藥業,二者均營運着30多家核藥房。

2024年,中國放射性藥物市場估值為44億人民幣,仍處於低滲透狀態,預計到2030年將增長至202億元,同期複合年增長率為29%。

中國放射性藥物市場,來源:招股書

02

18F-LNC1001是通過收購而來,處於III期臨牀階段

藍納成生物已建立由13款候選藥物組成的管線,包括7款診斷放射性藥物及6款治療放射性藥物。

其中,核心產品有3款,包括:

18F-LNC1001,是一款處於註冊階段的PSMA靶向候選診斷放射性藥物,開發用於PSMA陽性前列腺癌患者的正電子放射斷層掃描(PET)影像;

18F-LNC1005,是一款FAP靶向的候選診斷放射性藥物,專為FAP陽性實體腫瘤(如胃癌)患者的PET影像而開發;

177LuLNC1011,是一款PSMA靶向治療放射性藥物,專門用於治療PSMA陽性轉移性去勢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

公司主要在研創新葯管線情況,來源:招股書

核心管線——18F-LNC1001

18F-LNC1001是中國首款進入III期臨牀試驗的PSMA靶向放射性藥物,其開發用於PSMA陽性前列腺癌患者的PET影像。

前列腺特異性膜抗原(PSMA)在90%以上的前列腺癌細胞上高度表達,該獨特的表達譜使PSMA成為前列腺癌的標誌分子,能夠精準區分癌組織及健康組織。

公司預期將於2025年第四季度前完成18F-LNC1001的III期臨牀試驗,並於2026年上半年向NMPA提交NDA。

截至9月22日,中國尚無獲批具有放射性核素18F標記的PSMA靶向診斷藥物。在中國,有4款PSMA靶向放射性診斷藥物處於III期臨牀階段,其中包括候選藥物18F-LNC1001。

來源:招股書

值得注意的是,18F-LNC1001並非藍納成生物自研,而是通過收購而來。

LNC1001IP源自北京大學腫瘤醫院,2020年5月,南京江原安迪科(東誠藥業的全資附屬公司)向北京大學腫瘤醫院收購成功。

2022年4月,藍納成生物與南京江原安迪科訂立技術轉讓協議,取得臨牀前階段候選藥LNC1001的全球獨家權利及權益,並進一步將該藥物開發爲核心產品18F-LNC1001。

核心管線——18F-LNC1005

18F-LNC1005是FAP靶向候選診斷放射性藥物,專為FAP陽性實體瘤(如胃癌)患者的PET影像而開發。

截至2025年9月22日,18F-LNC1005正處於中國II/III期聯合試驗的II期臨牀開發階段,預期於2025年第四季度完成II期階段,並於2026年上半年啟動III期階段,預期於2027年完成。

目前,中國及全球其他地區尚無用於診斷的FAP靶向放射性藥物獲批上市。中國有兩款使用放射性核素18F標記的FAP靶向診斷放射性藥物處於臨牀階段,且都是藍納成生物的候選藥物,分別是18F-LNC1005及18F-LNC1007。

核心管線——177Lu-LNC1011

177Lu-LNC1011是PSMA靶向治療放射性藥物,用於治療PSMA陽性轉移性去勢抵抗性前列腺癌。

前列腺癌是男性泌尿生殖系統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主要影響65歲以上的男性。

全球前列腺癌藥物市場預計將從2024年的193億美元增長至2030年的324億美元,複合年增長率為9.1%。

截至2025年9月22日,177Lu-LNC1011正處於II期臨牀開發階段,預期於2027年上半年在中國177Lu-LNC1011用於PSMA陽性mCRPC成年患者的I/II期臨牀試驗II期部分達到主要終點,並進入此項III期臨牀試驗。

目前,共有3款前列腺癌治療放射性藥物獲批,其中僅Novartis開發的Pluvicto在治療陽性轉移性CRPC及前列腺癌時靶向PSMA。截至同日,中國有8款PSMA靶向治療放射性藥物處於臨牀階段。

03

尚未有產品銷售,兩年半虧損2.96億元

目前,藍納成生物並無產品獲批進行商業銷售,亦無從產品銷售中產生任何收益。

2023年、2024年、2025年1-6月(報告期),公司的收入分別為102.7萬元、1127.9萬元、81.3萬元,主要來自利息收入、政府補助、投資收入等。

報告期內,公司的淨利潤分別為-1.12億元、-1.19億元、-6520萬元,兩年半累計虧損2.96億元。

關鍵財務數據,來源:招股書

與其他研發階段的創新葯企一樣,藍納成生物的虧損主要來自研發開支。

各報告期,藍納成生物的研發成本總額(含資本化進行中開發成本)分別為1.17億元、2.35億元、9010萬元。

公司的研發團隊由112名僱員組成,大多數曾在榮昌生物(09995.HK;688331.SH)、Quintiles(IQV)、恆瑞醫藥(01276.HK;600276.SH)、綠葉製藥(02186.HK)及魯南製藥等知名企業從事研發工作。

截至2025年7月31日,藍納成生物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約3.68億元,考慮到現金消耗率,公司的營運資金可以支付未來12個月至少125%的成本,包括研發成本、管理費用及其他經營成本。

值得注意的是,因放射性衰變,候選核素藥物穩定性具有時限,因而保質期有限,通常為8至72小時。

儘管與傳統藥物的生產相比,其規模相對較小,但其所涉及的多個方面對小型製造商有相當高的要求。

因此,該等候選藥物的生產設施需要靠近最終客户,其製造過程必須每周運轉一次,且其需要有複雜的預先規劃的物流來分發藥物。

總體而言,藍納成生物所在的核醫學領域目前仍處於發展初期階段,未來滲透率有一定的提升空間,但是由於核藥的生產和轉運均需要嚴格的條件,所以藥物獲批后的放量速度大概率很難快速提高。

未來,藍納成生物能否順利推進臨牀和商業化,格隆匯將保持關注。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