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通脹未達標,美聯儲降息為何不會手軟?

2025-10-27 19:45

儘管9月美國通脹率仍高達3%,遠高於美聯儲設定的2%目標,但市場幾乎普遍認為美聯儲下周將如期降息。

這背后究竟有何緣由?自2021年1月以來的四年半時間里,美國通脹率從未低於目標水平,美聯儲為何選擇在此時降息?

美聯儲將於北京時間周四凌晨2點公佈利率決議,主席鮑威爾將在2點30分召開新聞發佈會。和美聯儲的所有決策一樣,答案雖複雜,但可從以下幾方面拆解分析。

一、當前利率水平抑制經濟增長,政策轉向勢在必行

經濟學家指出,降息的關鍵前提是美聯儲認為當前4%-4.25%的基準利率已處於高位,實質正在拖累美國經濟。儘管官員們對經濟放緩的程度仍有爭議,但這一核心判斷已達成共識。

在此背景下,美聯儲的政策思路已發生明顯轉變。鮑威爾及12位利率決策投票委員中的多數人,如今更擔憂就業市場狀況,而非通脹問題。疲軟的就業市場意味着美聯儲不願讓高利率繼續抑制經濟——這就如同給穿着衣服游泳的人再口袋里裝石頭,只會加劇困境。因此,適度降息以支撐勞動力市場,成為政策調整的重要考量。

二、就業市場疲軟超預期,風險防控優先級上升

今年美國經濟的重大變量是特朗普政府實施的廣泛關税政策,這對美聯儲而言構成典型的「供給衝擊」——此類衝擊(如關税或上世紀70年代的石油禁運)既會推高物價,又會減緩經濟增長。

年初以來,美聯儲長期關注通脹與增長兩大風險,通脹一度被視為更嚴峻的挑戰,經濟學家曾持續警告關税可能引發通脹飆升。但實際情況是,關税對通脹的推動作用相對温和。儘管9月通脹率仍達3%,但已好於政策制定者的最壞預期。美聯儲官員認為,關税帶來的通脹壓力具有暫時性,后續將逐步消退,通脹有望向2%的目標回落,即便短期內通脹可能出現超預期升溫,也難以持續。

與通脹的可控態勢形成對比的是,美國就業市場的疲軟程度遠超美聯儲年初預期。夏季一系列數據修正顯示,私營部門就業增長近乎停滯:截至8月的三個月里,經濟平均每月僅新增2.9萬個淨就業崗位,而去年最后三個月的平均新增量高達20.9萬個。

「就業增長已明顯陷入停滯,」全國互助保險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凱西·博斯蒂揚西奇(Kathy Bostjancic)在採訪中表示。貿易不確定性導致企業放緩招聘,而當企業無法將關税成本轉嫁給消費者時,往往會通過裁員削減開支——通用汽車近期就宣佈解僱200名員工。

美聯儲官員深知歷史教訓:就業增長的小幅初始下滑可能突然演變為衰退。「薩姆規則」也顯示,失業率上升0.5個百分點后,往往會隨之而來深度經濟下行。因此,許多美聯儲官員將此次降息視為風險管理舉措,以規避上述風險。「糾正過於寬松的政策對勞動者的傷害,遠小於糾正過於緊縮的政策,」摩根大通前經濟學家詹姆斯·格拉斯曼(James Glassman)在郵件中解釋道。

三、政府停擺加劇數據缺口,卻未改變降息邏輯

美國聯邦政府自10月1日起停擺,導致多項關鍵經濟數據暫停發佈,勞工統計局原計劃公佈的月度就業數據、消費者價格指數(CPI)等核心指標均被迫推迟。9月CPI數據雖於10月24日滯后發佈(環比增長0.3%,同比增長3%;核心CPI環比增長0.2%,同比增長3%),但這可能是美聯儲10月28-29日貨幣政策會議前能獲得的最后一份重要官方數據。

儘管數據「斷供」,但鮑威爾上周在講話中明確表示,通過現有數據及與企業的溝通可知,就業疲軟等核心趨勢並未改變。「經濟前景的不確定性仍處於高位,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高度關注雙重使命面臨的雙向風險,並判斷就業市場的下行風險已上升,」鮑威爾的這一表態被德意志銀行首席美國經濟學家馬修·盧澤蒂(Matthew Luzzetti)解讀為10月降息的明確理由。

經濟分析人士指出,政府停擺導致的「數據失明」讓經濟判斷難度加大,就像「在濃霧中盲飛」,但美聯儲通過自籌資金優勢及廣泛的企業聯絡網絡,仍能獲取關鍵經濟信息,私營數據服務機構也提供了補充參考,儘管這些替代數據無法完全替代官方全面數據集的權威性。

四、12月降息預期分化,數據依賴性凸顯

對於12月是否繼續降息,市場觀點存在分歧。博斯蒂揚西奇認為,支撐10月降息的核心邏輯(就業風險高於通脹風險)將延續,美聯儲可能再降25個基點,這一觀點得到多數經濟學家認同。衍生品市場交易員甚至認為12月降息概率超過90%。

但也有分析師持謹慎態度。地區金融公司首席經濟學家理查德·穆迪(Richard Moody)指出:「9月CPI數據顯示關税成本向核心商品價格傳導的跡象有所增強,這將為仍關注通脹上行風險的FOMC委員提供有力支撐,因此12月會議的決策並非板上釘釘。」

經濟學家普遍認為,12月降息與否將高度依賴后續數據,但目前政府停擺尚無結束跡象,美聯儲能否獲得足夠的官方數據支持決策,仍是未知數。此外,核心通脹的下降持續性、關税成本傳導的進一步變化,以及就業市場是否出現企穩信號,都將成為影響后續政策走向的關鍵變量。

值得注意的是,美聯儲內部對降息幅度已出現分歧:理事沃勒支持10月降息25個基點,而新任理事米蘭則主張更大幅度的50個基點降息,以應對貿易緊張局勢升級帶來的經濟下行風險。這一分歧也為后續政策路徑增添了不確定性。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