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萬聖節經濟:恐怖片如何以低成本成為好萊塢的票房寵兒

2025-10-27 13:05

來源:環球網

【環球網消費綜合報道】據《紐約時報》消息,隨着萬聖節季節的到來,恐怖電影再次成為文化焦點。但對於好萊塢而言,恐怖片早已不是季節性產物,而是全年無休的票房支柱。在電影行業努力吸引觀眾重返影院的背景下,這一類型片以其獨特的成本效益比,表現得尤為亮眼。

據《紐約時報》報道,過去十年間,恐怖片在美國市場的票房份額持續增長。今年,這一比例達到了新的高度——佔美國總票房的17%,其份額已超過劇情片和喜劇片的總和。

圖片來源於《紐約時報》報道截圖 圖片來源於《紐約時報》報道截圖

恐怖片的吸引力何在?《紐約時報》首席好萊塢記者布魯克斯·巴恩斯分析稱,核心在於集體觀影體驗所帶來的獨特樂趣。「和別人一起被嚇是有趣的,」巴恩斯表示,「這些電影在擁擠黑暗的房間里播放很合適。」

然而,其成功的商業邏輯更在於驚人的投資回報率。與動輒耗資2億至3億美元製作的超級英雄大片不同,恐怖片的製作成本通常極低。許多成功的恐怖片,如全球票房高達2.77億美元的《逃出絕命鎮》,其製作成本僅為450萬美元。另一部票房超過1.94億美元的《靈動:鬼影實錄》,製作成本更是低至僅1.5萬美元。這種「以小搏大」的模式,使得電影公司能夠以極低的風險博取高額利潤,從而更願意投資拍攝。今年預計將有35部恐怖片在北美大規模上映,遠高於2018年的18部。

然而,繁榮之下亦有隱憂。巴恩斯指出,恐怖片市場可能已接近飽和。儘管有《最后的咒怨》(全球票房約50億美元)和《武器》(票房2.67億美元)這樣的成功案例,但失敗的作品數量同樣可觀,包括《狼人》《M3GAN 2.0》等。失望的數量表明,觀眾的熱情可能正在被稀釋,即便是低成本策略也無法保證每部影片都能成功。

家庭流媒體和租賃服務的興起,也是影響影院觀影人數的因素之一。不過,電影公司已將此納入發行策略。例如,《武器》和《最后的咒怨》選擇在夏末秋初上映,恰好在萬聖節前夕登陸流媒體和租賃平臺,以抓住季節性需求。恐怖片作為「常青樹」,每年都能吸引觀眾在特定時節重温,這也為其在家庭娛樂市場提供了穩定的收入來源。

儘管面臨市場飽和和流媒體衝擊的雙重挑戰,但憑藉其獨特的社交體驗、極高的成本效益和靈活的發行策略,恐怖片在當前的好萊塢格局中,依然扮演着不可或缺的「可靠賣座片」角色。(文馨)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