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歐洲科技股業績「碾壓」預期,AI浪潮成最強引擎

2025-10-27 14:59

智通財經APP獲悉,人工智能投資持續擴張正重塑歐洲科技產業格局,相關企業第三季度業績顯著超越市場預期。MSCI歐洲科技指數數據顯示,第三季度至今該指數成分股每股收益同比增長16%,已披露業績的成分股市值佔比超86%,遠高於季前4.2%的預期增速,且領先於歐洲其他行業板塊表現。

image.png

圖1

半導體設備龍頭阿斯麥(ASML.US)作為本季度首批發布財報的企業之一,其先進芯片製造設備訂單因人工智能基礎設施支出加速而大幅增長。摩根大通分析師桑迪普·德什潘德指出,該業績表現有效緩解了市場對明年經濟放緩的擔憂,並支撐了「2026年比預期更糟的悲觀看法將被推翻」這一觀點。

同期,荷蘭芯片設備商BE Semiconductor Industries NV亦報告稱,亞洲地區人工智能相關需求推動其訂單與利潤雙雙超預期。

歐洲市值最高的軟件公司SAP SE(SAP.US)雖對核心雲業務給出「好壞參半」的前瞻,稱客户投資決策受貿易緊張局勢及美元走弱影響,但財報會上關於AI應用日益普及的討論仍安撫了投資者。首席執行官Christian Klein強調:「AI正成為推動我們增長的關鍵使能器。」

電信領域亦呈現人工智能驅動的增長特徵:愛立信(ERIC.US)通過剝離呼叫路由業務實現利潤飆升,諾基亞(NOK.US)第三季度利潤超預期則主要得益於人工智能及雲客户需求增長。

彭博行業研究分析師馬修·布洛克瑟姆與約翰·巴特勒認為,人工智能超級周期帶來的光纖接入、數據中心連接及傳輸網絡需求,正支撐諾基亞銷售前景改善,且美國市場正成為關鍵增長極。

在 OpenAI 與數據中心及芯片供應商簽署的價值逾 1 萬億美元合同支撐下,市場對 AI 的極度看漲情緒正外溢至歐洲,使得一批有望直接受益於 AI 基建投資的公司盈利預期集體上調,結束了此前連續數月的下調趨勢。

image.png

圖2

但歐洲科技巨頭仍面臨供應鏈挑戰:中美貿易緊張加劇導致芯片行業供應鏈中斷,關税壁壘進一步惡化經營環境。美國限制對華出口尖端人工智能芯片,而中國則試圖管控芯片製造關鍵稀土出口。

半導體公司意法半導體(STM.US)與美國德州儀器(TXN.US)一同釋放信號:汽車和工業終端客户仍在推迟訂單,特別是汽車市場可能面臨荷蘭政府接管中資芯片商Nexperia后的潛在衝擊。

儘管如此,人工智能仍被視為長期增長核心動力。花旗集團分析師安德魯·M·加德納指出,行業宣佈的人工智能芯片交易規模與設備商承諾的資本支出存在缺口,但預計相關交易將逐步滲透至供應鏈並轉化為實際訂單,推動增長動能持續至2026年后。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