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年內太保壽險高管密集換防,背后有何深意?

2025-10-27 11:47

(來源:每財網)

經過多輪人事調整后,目前太保壽險高級管理層由13人組成,形成「一正三副七總助」架構。

文/每日財報  慄佳                                                         

近日,太保壽險官網對領導班子名單進行了一次更新,何飛波已出任該公司臨時審計責任人,於贇則不再擔任審計責任人。同時,副總經理葉蓬、姜亦峰兩人已不在太保壽險最新高管人員名單中,相關履職信息亦被撤下。

關於於贇的卸任,市場上此前便已有預期。作為深耕太保壽險多年的資深老將,目前於贇已滿60歲,或系功成身退。如今接力挑起公司審計重擔的正是具備「審計+業務」雙重人才,且擁有團險、健康養老等業務工作經驗的何飛波。

此次太保壽險完成對相關核心高管人員的調整,是其今年以來所發生一系列高層人事換防的延續。自2025年以來,從常務副總經理離任,再到總經理助理、總精算師等關鍵職位完成更換,太保壽險不少高管的職務均發生了重大變動。

結合近年圍繞金融保險工作的再定位,行業高質量發展的穩步推進,及2025年一系列新規的接連出台,作為在我國壽險行業中佔據着舉足輕重地位的頭部險企,太保壽險高管人事的陸續換防,無疑備受市場關注。

一位「75后」高管晉升,

兩位副總退出高管序列

在金融巨擘中國太保的治理架構中,審計責任人作為「內部守門人」角色正經歷變革。此番何飛波以臨時審計責任人身份履新,標誌着太保壽險風險管控體系開啟新篇章。

何飛波憑什麼脫穎而出?答案藏在其非典型的職業軌跡里。

1975年1月出生的何飛波,兼具本碩學歷與跨界基因。從曾任太保壽險團險業務部總經理、僱員福利部總經理、健康養老事業中心副總經理,再到出任太保壽險雲南分公司總經理,何飛波20余年從業史串聯起業務前線與管理中樞的雙重歷練。

據悉,2019年3月至2022年3月何飛波執掌雲南分公司期間,他既推動了該分公司個險、團險雙線突破,更摘得「中國壽險年度經理人獎」,並助力分公司斬獲「2019年度雲南最佳保險品牌」等榮譽。

可以明顯看到,相較於傳統審計負責人常有的純合規背景,何飛波的「業務+審計」複合經歷堪稱行業新樣本。這種從分公司總經理直接躍升集團審計要職的軌跡,折射出太保壽險的戰略轉型密碼,將一線實戰經驗深度融入風險治理體系,打破「紙面審計」桎梏,實現管控邏輯的實戰化升級。何飛波職業路徑的特殊性,也正成為保險業風險治理模式迭代的風向標。

何飛波此番「接棒」的是於贇。其履歷同樣厚重,從克拉瑪依財政局起步,歷任太保新疆多級機構負責人,2021年12月獲批成為太保壽險審計責任人。於贇任職軌跡貫穿新疆、北京等重要區域,展現從地方到總部的戰略縱深。

除了於贇,太保壽險還有兩名副總經理葉蓬、姜亦峰也已經不在高管序列中,他們的展業履歷亦各具特色。

葉蓬(1972年3月生,本碩學歷+正高會計師)兼具注會、税務師資格,2019年8月起任太保壽險副總併兼任多職,曾歷任恆康天安總會計師、長江養老財務要職。

姜亦峰(1978年1月生,博士),最初從太保壽險總公司人力部起步,經寧夏、陝西、浙江多地分公司總經理歷練,2021年先后獲准成為太保壽險董事會祕書及總經理助理,其任職軌跡凸顯「人力-業務-戰略」的複合型培養路徑。

此番人事調整背后,暗含太保壽險「實戰經驗賦能管控」的戰略邏輯,無論是審計權杖的業審雙棲掌舵,還是高管序列的動態優化,均指向風險治理體系與一線經驗的深度融合,或也預示着太保壽險高管人事換防邏輯開始向實戰化、複合化方向縱深迭代。

年內高管密集變動,

形成「一正三副七總助」新管理格局

除開近期以上四位高管職務發生變動外,今年太保壽險核心高管層人事換防還遠不止此。

今年2月份,中國太保在內部提拔了曾擔任過太保集團戰略管理部高級經理、福建轉型試點基地總監劉余慶,將其擢升為太保壽險總經理助理,任職資格也同時獲得了監管覈准。

緊接着在6月份,作為深耕太保壽險27年資深老將的王光劍,已卸任太保壽險常務副總經理、合規負責人、首席風險官等多重職務,原因或與其到齡退休有關。

作為「接棒者」,來自太保集團資深實力派副總審計師陳英傑挑起重擔,彼時暫為出任太保壽險臨時首席合規官、臨時首席風險官。而根據太保壽險官網最新任職信息顯示,如今陳英傑已經順利「轉正」了。

據悉,陳英傑於1967年11月出生,履歷非常光鮮紮實,此前曾在太保產險遼寧分公司當過副總經理,2013年9月16日被批准出任太保產險黑龍江分公司總經理,后來又調到太保產險四川分公司出任總經理,直到今年5月8日,他被調至太保產險總公司出任審計責任人。

但沒過多久,就是在今年6月27日,陳英傑已經出任了太保壽險的臨時首席合規官和臨時首席風險官,這中間的調動速度可以説是相當快了,現在又火速轉正,一個人身兼合規和風險兩大要職。這也釋放出一個明顯信號,太保壽險對內控和風險管理重視程度可見一斑。

就在同一段時間,經太保壽險第八屆董事會第十三次會議(定期)審議通過,並經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任職資格覈准,2025年6月19日起,周建剛晉升成為太保壽險總經理助理。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以上所提及的王光劍的卸任,以及陳英傑和周建剛的雙重履新,今年太保壽險還迎來了一位資深女將新任總精算師。

自2025年6月3日起,太保壽險臨時總精算師張遠瀚卸任,工銀安盛人壽原副總經理兼首席風險官喻凌燕加盟太保壽險,擔任總經理助理、總精算師。公開資料顯示,喻凌燕在工銀安盛人壽供職二十多年,一直從事保險精算工作,是一名資深精算人才。《每日財報》注意到,在太保壽險官網高級管理層人員最新名單中,已對喻凌燕職務信息進行了披露。

經過多輪人事調整后,目前太保壽險高級管理層由13人組成,形成「一正三副七總助」架構。

他們分別是:執行董事、總經理李勁松,副總經理魏琳,副總經理代傳江,副總經理、董事會祕書陶蕾;

首席合規官、首席風險官陳英傑,總經理助理邰富春,總經理助理、首席運營官朱雪松,總經理助理周建剛,總經理助理葉波;

總經理助理、財務負責人田蕊,總經理助理、新聞發言人劉余慶,總經理助理、總精算師喻凌燕,臨時審計責任人何飛波。

業績整體穩步向上,但分紅險佔比提升

在高管調整的同時,太保壽險保持了業績穩定增長的發展態勢。

今年以來,太保壽險經營穩定向上。根據中國太保發布最新未經審計的保費收入數據,今年前9個月,太保壽險實現累計原保險保費收入2324.36億元,同比增長10.9%。

今年上半年,太保壽險實現規模保費1934.70億元,同比增長13.1%;新業務價值達95.44億元,同比增長5.6%,若按可比口徑增幅高達32.3%;淨利潤206.99億元,同比增長3.2%。

作為目前國內壽險行業排名第三的頭部勢力,太保壽險在龐大業務體量下實現半年業績雙增長,這一成果頗具含金量。而尤為值得一提的是,支撐起太保壽險保費雙位數增長最關鍵動力是來自於銀保渠道的快速發展。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太保壽險銀保渠道實現規模保費416.6億元,同比激增82.6%,近乎翻倍,從絕對數看,一年時間內增長了188.45億元。銀保渠道的新業務價值更是同比大漲156%至36億元,已成為太保壽險價值貢獻的重要支柱。

而在銀保渠道細分中,其新保業務的規模保費則是達到了290.38億元,同比增長95.6%,這也說明了太保壽險銀保渠道在今年上半年賣出了大量的新單,銷售爆發力很強,渠道價值也得到了進一步釋放。

另外,太保壽險的直銷渠道和經紀業務亦不甘示弱,在今年上半年取得了不俗的增長,實現規模保費153.8億元,同比大增478.2%,形成第二增長極。

然而,在銀保、直銷、經紀渠道大幅度的增長背景下,太保壽險的個險渠道還需要努力。數據顯示,太保壽險個險渠道上半年實現規模保費1373.8億元,佔總保費的71%,但從增長來看,個險渠道僅實現了0.9%的保費微增。其中,個人新保業務實現規模保費226.22億元,同比下降7.7%,表現遠遜市場預期。在此情形下,續期業務就充當起了「救火隊長」,貢獻保費1147.58億元,同比增長2.7%

這一「冰火兩重天」的格局,既折射出太保壽險在銀保渠道戰略轉型的成功,也預示着個險渠道改革需要進一步提檔換速。即,如何在保持規模優勢的同時,激活個險新單增長動能,將成為其下一步戰略調整的關鍵命題。

此外,在「報行合一」等監管政策背景下,今年上半年太保壽險隊伍雖然保持了穩定,月均保險營銷員18.3萬人,期末保險營銷員18.6萬人,同比增長1.6%,其中新增人力3.9萬人,同比增長19.8%。但是其壽險人力收入卻出現了顯著下滑,數據顯示,上半年太保壽險核心人力月人均首年佣金收入為7120元,較去年同期的8219元下降超過1000元。

當然,太保壽險除了渠道端,也在產品端做着努力。

隨着利率中樞下移,公司面臨的利差損壓力加大。在應對辦法上,太保壽險開始在分紅險上發力。公司此前表示,未來將轉向保障型和分紅型業務,長期目標是分紅型產品佔比超過50%。

但截至今年上半年末,太保壽險分紅險規模保費不增反降,為372.99億元,同比下降了3%,所佔總規模保費的比重將至19.28%,同比下滑了3.2個百分點,離目標仍有較大差距。

而另外積極一面我們也需要同時看到,2025年上半年,太保壽險分紅型保險新保期繳規模保費達到了101.28億元,同比大幅增長,新保期繳中分紅險佔比提升至42.5%。這既說明了其分紅險長期服務和保障價值具備了可持續性,也從側面顯示出太保壽險分紅險創新產品設計和風險管理能力較強。

總的來看,在持續推進「2+N」渠道模式,個險與銀保兩大支柱渠道並駕齊驅的戰略賦能下,目前太保壽險長期經營能力還是非常不錯的,繼續保持着穩健向上姿態,尤其是在銀保、直銷等渠道有較大亮點,但個險渠道還處於轉型的深水區,多項核心數據仍有較大的改善空間。而業務結構的變化則是需要管理層給出相應的策略調整,那麼,太保壽險的這輪人事變陣后,又會實施哪些有助於公司優化渠道佈局及應對個人代理渠道下滑挑戰的重大舉措?值得我們期待。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