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智元精靈G2,工業機器人標杆還是資本的新故事?

2025-10-26 19:13

2025年10月16日,成立不足三年的智元機器人正式推出工業級交互式具身作業機器人精靈G2,稱其為「全球標杆」,並披露了均勝集團的數億元訂單。此前,精靈G2已斬獲龍旗科技數億元框架訂單。

不過,龍旗科技、均勝集團與智元機器人之間關係密切。早在2025年3月,龍旗科技便在智元機器人的B輪融資中成為其股東,目前持有0.7394%股權;而均勝集團不僅是精靈G2的採購方,同時還為智元機器人供應零部件,雙方存在業務綁定。

這不禁讓人產生疑問,精靈G2究竟是突破行業瓶頸的標杆之作,還是資本敍事包裝下的新故事?

01 從G1到G2,行業標杆的養成路

精靈G2的「標杆」定位並非憑空提出,其前身精靈G1定位為「科研教育界通用具身智能機器人」,在2023年11月發佈后,便以「採訓推一體」模式快速佔領了輪式人形機器人賽道。據智元機器人合夥人、高級副總裁姚卯青透露,截至10月16日,精靈G1的出貨量已超千台。以此為基礎,G2進行了升級迭代,目標直指「行業標杆」。

圖片來源:財聯社 圖片來源:財聯社

從公開參數看,精靈G2的升級重點集中在工業適配能力上。硬件層面,其搭載全球首款十字腕力控臂,全臂搭載高精度關節扭矩傳感器,通過關節阻抗控制,能細膩感知外力並做出柔順反應,搭配快速部署工具鏈,即便沒有任何力控調參能力的普通用户也可實現快速部署。續航系統採用雙電池熱插拔技術,配合自主回充功能,以滿足24小時連續作業要求。軟件層面,依託智元自研的GO-1通用基座大模型與GE-1世界模型,G2支持「聽懂一句話完成一整個任務」,並能通過視覺空間預演動作應對複雜任務,英偉達JetsonThorT5000芯片提供的2070TFLOPS本地算力,使其延迟控制在10ms以內。

公開信息顯示,精靈G2已完成130余項部件及整機極限測試,無論是-15℃-50℃的高低温環境,還是靜電防護等場景,都能保持穩定運作。發佈會上的四路實時連線演示,更直觀展現了其能力。汽車零部件車間里,它靠關節阻抗控制的精準力道,穩穩完成安全帶鎖芯壓緊;精密場景中,依託GO-1通用基座大模型與GE-1世界模型的快速學習能力,僅用一小時就掌握了內存條插接技巧;物流環節里,適配多尺寸包裹的抓取設計,讓它不用頻繁調整參數就能高效作業;導覽場景時,擬人化交互的流暢度,體現軟件層面對場景需求的精準響應。顯然,精靈G2真正具備了工業場景下的真實作業能力。

但回溯技術積累過程,標杆養成的速度仍存疑點。工業機器人的核心競爭力源於長期場景驗證,而智元成立至今不足三年,從G1的科研場景到G2的汽車製造場景,中間缺乏公開的場景遷移測試數據以及細節披露。

更值得關注的是核心成員流失問題。智元機器人已出現多起關鍵人員離職,包括聯合創始人閆維新、靈犀事業部總裁魏強、具身組組長朱光沸,以及運動控制組核心骨干李振、熊志林等人。這些人涉及機器人的本體設計、力控研發、運動控制等核心領域,雖暫未公開離職對項目推進的具體影響,但已引發市場猜測。目前,智元已通過內部輪值與外部人才引進的方式填補空缺,安排聯合創始人彭志輝輪值靈犀事業部總裁,引進前騰訊RoboticsX成員熊坤,但新團隊的技術銜接效率、跨領域經驗適配度,仍有待進一步觀察。

圖片來源:職場Bonus 圖片來源:職場Bonus

02 億元訂單,真實需求還是資本遊戲

技術迭代速度的爭議與核心團隊的動盪,已讓精靈G2的「標杆」成色打了折扣,而兩筆數億元大額訂單背后的緊密關聯,不禁引人深思。

從交易關聯來看,龍旗科技並非單純的第三方客户。天眼查數據顯示,龍旗科技在2025年3月智元B輪融資中成為股東,目前持有0.7394%股權。雙方合作協議明確,訂單需在2025年底完成POC(概念驗證),2026年一季度才正式部署,實際執行規模可根據產能調整,本質上是關聯方之間基於合作意向的初步綁定。

圖片來源:天眼查截圖 圖片來源:天眼查截圖

智元與均勝電子的合作同樣存在業務綁定,這家汽車零部件巨頭既是G2的採購方,同時也為智元供應零部件。2025年4月,均勝電子與智元達成合作,聯合研發機器人「大小腦」系統,併合資成立了寧波普智未來機器人有限公司,均勝電子董事長周興宥還兼任了合資公司董事。這種"既當客户又當供應商"的情況,雖不能完全排除合作中存在真實業務需求的可能,但實在難以單純等同於完全市場化的自主需求。

圖片來源:天眼查截圖 圖片來源:天眼查截圖

一般情況下,行業常規訂單的客户多為無關聯第三方企業,需通過競標獲取。以優必選為例,通過公開競標,其獲得廣西具身智能數據採集及測試中心設備採購及安裝訂單。合同明確採購合同明確要採購具身智能數據採集及測試中心設備及安裝1批,交付使用時間為簽訂合同之日起180天內完成交貨、調試、檢測至驗收合格;此外,中標公告還披露了中標的具體金額為12566.132萬元,以及採購單位、招標時間等其他信息。

圖片來源:中國招標招投公共服務平臺 圖片來源:中國招標招投公共服務平臺

相比之下,智元機器人的這兩筆訂單多依賴關聯方客户,且僅披露模糊金額,未公開交付周期等關鍵信息,透明度不足。智元這種反行業邏輯的訂單模式,更像是為快速證明G2的市場認可度而設計,對成立不足三年、可能面臨下一輪融資的智元而言,這兩筆億元訂單更像提升估值、吸引資本的關鍵籌碼,而非單純的業務落地成果。

作為一家成立不久就獲得騰訊、京東、比亞迪、上汽等多家資本投資的企業,智元對資本關注的需求不言而喻。2025年7月,智元宣佈獲得正大機器人戰略投資;8月,智元拿下LG電子與未來資產集團的聯合投資,這也是LG電子在具身智能領域的首次佈局。而精靈G2的發佈與億元訂單的披露,恰好穿插在這密集的融資動作之間,直接展示了市場對其產品的認可,增強了資本的信心。

與此同時,聯合創始人閆維新、靈犀事業部總裁魏強等核心成員的離職已引發市場對智元技術迭代能力的猜測。就在這個關鍵時刻,智元機器人恰好披露斬獲億元訂單的消息,這個時間點卡的頗為「微妙」。

03 對比之下,G2的含金量幾何

單看智元自己説的「標杆」定位,或是那兩筆關聯緊密的億元訂單,其實很難摸透G2的真實分量。要判斷它到底有多少含金量,還需將其置於工業機器人行業的技術座標系與商業現實中。

G2的「通用具身智能」定位,使其與傳統工業機器人和協作機器人形成了差異化競爭。它的優勢在於柔性,能夠通過軟件訓練快速適應不同工位的任務,理論上避免了傳統自動化設備換線即廢舊的痛點。但在對絕對精度、速度和可靠性要求極高的大規模標準化生產環節,經驗豐富、久經考驗的傳統工業機器人巨頭打造的專用解決方案,目前可能仍具備優勢。

例如,發那科在CIMT2025展出的力控裝配技術,已能實現4µm間隙的齒輪與孔軸裝配,這一指標直接對標精密製造業的嚴苛要求。相比之下,精靈G2在精密操作演示中提及的「一小時學會內存條插接」,更多強調了學習速度,卻未公佈具體的重複定位精度、在長時間運行下的故障率等關鍵工業數據。在工業領域,可靠性與精度穩定性往往比學習速度更為關鍵,而這需要數千小時的現場數據來驗證,正是成立不足三年的智元所欠缺的。

圖片來源:cimtshow.com 圖片來源:cimtshow.com

從技術路徑與智能化水平看,智元試圖通過自研的GO-1大模型和GE-1世界模型構建差異化優勢,實現「聽懂一句話,完成一整個任務」的智能化躍升。這一願景頗具前瞻性,但當前工業機器人領域的智能化競賽焦點,更多地集中在如3D視覺無序分揀、複雜路徑的力控打磨等解決具體生產痛點的能力上。庫卡的3D視覺無序分揀站、埃斯頓的力控打磨裝置,均已展現出在特定非結構化環境下的成熟應用。精靈G2的模型在演示中多用於相對規整的場景,其應對極端複雜、高度隨機性工業環境的能力,以及與大模型響應速度相伴的能耗問題,都有待更多真實場景的拷問。

此外,精靈G2選擇的輪式基座與人形上身相結合的具身智能路線,在展示時強調了其移動靈活性。然而,在當前以固定工位操作為主的工業場景中,傳統多關節機器人在工作半徑、剛性、速度與精度方面已經極其成熟和高效。G2的移動性優勢在靜態流水線上能否轉化為實際效率增益,還是反而因結構更復雜帶來更高的維護成本與精度損失,需要打一個問號。

04 結語

精靈G2的登場,恰逢具身智能從「概念熱」向「落地潮」轉型的關鍵節點,它既集中展現了中國機器人企業在硬件集成、AI算法等領域的快速追趕能力,也暴露了一些問題。

回到開篇提出的問題,精靈G2究竟是突破行業瓶頸的標杆之作,還是資本敍事包裝下的新故事?

目前來看,精靈G2更像是智元叩開工業場景大門的「敲門磚

至於它能否真正躋身「全球標杆」,仍需交給時間與產線檢驗。畢竟,機器人從「秀場」到「工廠」的跨越,需要在汽車車間的持續振動中打磨穩定性,在電子裝配的微米級需求中提升精度,在物流分揀的高強度作業中優化成本,在千萬次的故障與調試中積累數據。這一過程無法被資本催熟,更不能靠發佈會加速。

當潮水退去,真正能留在產線上的產品,纔是行業真正的希望所在。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