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10-26 22:41
登錄新浪財經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評等級
(來源:企觀國資)
10月24日—26日,由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下稱中企研)與首鋼集團有限公司共同主辦的ESG中國·創新年會(2025)暨首屆ESG國際博覽會在北京首鋼園召開。本次活動以「全鏈創新領航 綠色變革未來」為主題,旨在進一步激發中國企業ESG創新行動,推動中國特色ESG體系建設。
來自中央企業的領導和嘉賓有:中國五礦集團有限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陳得信;中國節能環保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廖家生;中國國際工程諮詢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苟護生;中國鹽業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李耀強;中國黃金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董事、總經理殷長波;中國第一汽車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常委、副總經理高璞;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黨委副書記劉艷紅;中國機械工業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丁宏祥;華潤(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小軍;中國節能環保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常委、副總經理杜樂;中國國際技術智力合作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董事張傑;國網國際發展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於軍。
來自地方國資國企系統的領導和嘉賓有:內蒙古自治區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陳波;遼寧省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吳世民;吉林省國資委主任吳倩;黑龍江省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王鳳文;海南省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馬詠華;內蒙古自治區國資委副主任張東;遼寧省國資委副主任宋旭滌;吉林省國資委副主任施航;黑龍江省國資委副主任王建華;大連市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楊德泉;長春市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孫立彬;青島市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王孝芝;呼和浩特市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劉照江;安徽省國資委二級巡視員闞立軍;首鋼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趙民革;首鋼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常委、副總經理朱國森;北京能源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黨委副書記、總經理李育海;華夏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總行黨委常委、副行長韓建紅;中農聯集團有限公司執行總裁周士林;海南省金城安居投資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吳祿;海南省發展控股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李崢嶸;中農聯集團有限公司中農聯冷鏈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長吳靜;北京京能熱力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付強;延鋒國際汽車技術有限公司可持續發展副總裁王韜。
來自相關機構的專家代表包括:聯合國全球契約組織亞太區總代表劉萌;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基金會北京辦公室ISSB主席特別顧問兼北京辦公室主任張政偉;責任雲研究院院長、教授鍾宏武;責任雲評價院院長、教授張蒽。
來自頭部民企和在華外企的代表嘉賓有:深圳市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副總裁楊健;阿里巴巴(中國)軟件有限公司副總裁項煌妹;京東集團ESG總監李怡;通鼎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沈小平;首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米亞林;浩鯨雲計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浩鯨科技董事、雲智能總裁楊名;山東藍想環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徐清華;宜禾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馬金芳;北京凱榮金服諮詢服務有限公司董事長李萬龍;香港新程集團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胥德雲;晶宮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劉海泉;聯想集團(中國)有限公司ESG與可持續發展總監,聯想中國平臺社會價值委員會祕書長王旋;英才元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總裁姜蘇鵬;美敦力(上海)管理有限公司商務運營服務副總裁鄧堅。
本次活動採用「1+15+1」的架構,即一個主論壇、十五場平行會議、一個ESG國際博覽會,兼顧了核心議題的高度聚焦和細分領域的深度覆蓋。
在主辦方致歡迎詞環節,彭華崗表示,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明確了「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為踐行ESG理念、推動可持續發展指明瞭方向,本次活動發佈的《2025年度ESG行動報告》《中國ESG大模型2.0》《供應鏈微光計劃》《2025年度ESG卓越實踐報告》等系列成果為產業鏈上下游協同發展開拓了新路徑。同期舉辦的十五場平行會議與首屆ESG國際博覽會會聚了國企、民企、外企與國際組織等ESG實踐參與者,展示了低碳技術研發、循環經濟模式、鄉村振興實踐、ESG數字化管理等方面的實踐案例,為實現全產業鏈ESG創新成果的展示與全球綠色變革力量的融合提供了強勁助力。他表示,ESG中國平臺將繼續促進更多區域、行業、企業擁抱ESG理念,讓ESG成為各類企業的行動共識與價值共識。
趙民革表示,2023年以來,首鋼園已經連續三年舉辦「ESG中國·創新年會」。在中企研的大力支持下,年會已於2024年永久落户首鋼園。他表示,本屆年會聚焦「全鏈創新領航 綠色變革未來」主題,主動關聯國企職責使命和國家「雙碳」戰略,與首鋼集團創新驅動、綠色發展的理念高度契合。長期以來,首鋼集團積極推進ESG與生產經營有機結合,以賦能企業高質量發展。
在領導及嘉賓致辭環節,翁傑明表示,隨着國家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加快落地,越來越多的企業高度關注並深入踐行ESG理念,將ESG作為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價值引擎,融入經營戰略的全過程。面對國內外的新變化,中國企業亟須與時俱進,在新的發展格局中找準自身定位,立足企業資源稟賦,更加科學、全面地深入推進ESG建設,切實以高質量負責任的ESG創新實踐推動各領域企業加快低碳綠色轉型,增強核心競爭力,提升效率效能。
錢智民表示,能源變革是綠色變革的根本。在過去20年中,中國的新能源裝機從82萬千瓦增長到超過16億千瓦,電力裝機的比重從20年前的0.2%增長到2024年年底的42%。從全球比例看,中國從全球新能源佔比的1%增長到2024年年底超40%以上,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面向未來,堅持全鏈創新領航,2035年的「36億千瓦新能源裝機」的目標就一定能夠實現。
在主題演講環節,陳得信表示,中國五礦作為最早走出國門的國有企業,經過75年的發展歷程,形成了集資源設計建設、開發運營、冶煉加工、貿易物流、科技產業、金融資本於一體的全產業鏈優勢。近年來,中國五礦統籌國內國際兩種資源,持續提高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水平,為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展望「十五五」,中國五礦將積極構建國際化的ESG支撐體系,為全球可持續發展提供五礦方案。
廖家生表示,作為唯一以「節能環保」為第一主業的中央企業,中國節能始終聚焦主責主業,堅持「零碳、無廢、綠色」的發展理念,把ESG深度融入企業經營的全業務、全流程,為建設世界一流的節能環保產業集團持續注入綠色動能。多年來,中國節能將ESG實踐作為履行社會責任、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始終堅持強化ESG治理、深耕ESG產業、傳播ESG理念。
楊仁樹介紹,北京科技大學為國而生、與國共行,始終堅定鋼鐵強國、科教興邦的報國理念。近年來,圍繞行業發展之需,北京科技大學大力打通人才培養、協同創新、成果轉化鏈條,以高素質人才供給、高水平科技創新賦能行業的轉型升級,助力實現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目標。
劉艷紅表示,東風汽車將綠色低碳作為企業發展的戰略基石,東風汽車正在戰略性推進綠色東風2025和科技躍遷行動,全面佈局綠色產品、綠色技術、綠色製造等領域。東風汽車在踐行ESG理念的道路上堅持做實實在在的行動派。
馬詠華在主題演講中表示,海南目前正在按照黨中央要求推進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加快推進低碳生態港的建設,在實際工作中全面踐行綠色轉型,全面推進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海南省屬企業堅持聚焦「雙碳」目標,推進能源結構優化與節能減排。
王孝芝表示,青島市始終堅持將ESG理念貫穿於國企改革發展的全過程。青島市國資國企積極踐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新發展理念,逐步走出了一條「藍色引領、創新驅動」的ESG建設之路,海信、青啤等一批市屬企業成功躋身全國ESG建設排頭兵。
項煌妹介紹,阿里巴巴在2025年實施了雙輪驅動戰略,一是全力投入人工智能(All in AI),二是對整個阿里巴巴消費平臺進行升級,打造新型服務業平臺。2025年,阿里巴巴ESG重點工作有四方面:一是優化公司治理,二是探索創新合夥人制度,三是優化面向消費者的工作,四是強化誠信建設。目前,阿里巴巴所有的新建園區使用的都是清潔能源,數據中心以清潔能源的使用為主。
沈小平介紹了以「全鏈思維」推動綠色轉型的實踐路徑。他表示,在鏈上攻堅方面,通鼎集團依託「棒纖纜一體化」與「光—儲—充—防」閉環佈局,突破低功耗通信與新型儲能技術,構建「四網融合」產業生態;在鏈上協同方面,聯合國企、高校打造創新共同體,推進5G全鏈接工廠、儲能項目與碳足跡認證,將ESG融入管理與考覈體系;在鏈上擔當方面,通過系列公益項目積極履行社會責任,推動發展成果共享。
米亞林表示,首衡集團將可持續發展理念貫穿運營全流程,聚焦全鏈條減碳,通過發展分佈式光伏和新能源運輸等手段,在全國探索打造「低碳園區」。在產業鏈上游,首衡集團積極倡導綠色種植,減少化肥、農藥使用,從生產源頭構建綠色農業生態。首衡集團不斷完善現代治理體系,確保ESG要求全面嵌入運營閉環;搭建數字化治理平臺,讓ESG治理更精準、更智慧、更可持續。
劉明忠在主論壇下半場致歡迎詞。他表示,本屆年會聚焦ESG與產業鏈、供應鏈深度融合的前沿趨勢,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和戰略價值。廣大企業要以「理念引領」築牢ESG發展的思想根基,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把ESG融入企業戰略、治理架構與文化基因之中。
周國平表示,本屆年會不僅精準把握了全球可持續發展的脈搏,而且深刻呼應了中國式現代化對經濟發展質效的更高要求。ESG是時代命題,也是發展機遇,其本質是關於發展爲了誰、依靠誰的深刻價值迴歸,實踐ESG理念可以創造物質財富,也會積累生態財富,增進社會福祉。他認為,ESG治理必須突破企業邊界,向產業鏈、供應鏈上下游延伸,構建協同共治的綠色生態。
劉萌認為,ESG不是負擔,而是做減法,減少對環境的影響,減少對員工的剋扣,減少不應當的獲取。ESG理念並非舶來品,在《道德經》中就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一語。ESG是中國智慧和哲學的一個縮影。ESG是契約,具體而言是三種契約:企業與人的契約、企業與社會的契約、企業與地球的契約。
張政偉表示,ISSB準則注重反映市場經濟最重要的基本關係——投資人與被投資企業。這有助於中國的企業發揮我國超大市場規模的優勢。ISSB準則注重全產業鏈參與,力求共同提高可持續信息披露的質量。這有助於中國企業充分彰顯我國完整產業體系的優勢。他認為,中企研搭建的ESG中國·創新年會(2025)和首屆ESG國際博覽會是非常重要的平臺,將極大地提高中國企業的ESG工作水平。
在下半場主題演講環節,于軍介紹,在追求企業經營效益的同時,國網國際發展有限公司始終將ESG管理能力作為企業長期價值的核心支撐,科學構建起包括「1套戰略體系、3大管理抓手、4條管理原則、8項實施舉措、4線貫通目標」的五維多元ESG管理體系。他表示,構建中國特色ESG管理實踐、推動中國企業ESG國際化發展,是今日能源人的使命。
李怡表示,京東集團積極響應國家號召,持續推進綠色供應鏈建設,通過技術創新和生態協同,走出一條具有技術特色的綠色供應鏈之路。在構建低碳運輸網絡、推動綠色包裝、建設數智化碳管理平臺、倡導綠色消費等方面,京東集團深入實踐,並期待可以和更多合作伙伴在綠色供應鏈上實現深度協同,共同推動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鄧堅表示,在進入中國的36年中,美敦力始終堅持本土化戰略,同時積極響應健康中國2030和「雙碳」目標,將ESG理念融入企業日常經營。在環境層面,美敦力聚焦節能減排、資源循環利用和綠色供應鏈;在企業社會責任層面,美敦力立足「賦能患者、賦能醫者、賦能社區、開展實踐」的理念,發起了美敦力大中華區志願者協會;在公司治理層面,美敦力始終以合規經營和道德實踐為基石,已建立起完整的治理體系。
王韜表示,延鋒公司從2019年開展碳減排工作,目標是到2030年實現範圍一和範圍二的近零排放,到2050年實現範圍三的近零排放。2022年,延鋒公司上線了延鋒碳排放跟蹤系統,既用於內部監管,也作為信息披露報告的依據。截至目前,全球有130余家工廠已經接入該系統。2024年7月,延鋒公司發佈了2024年ESG報告,希望獲得各相關方的監督、合作伙伴的支持以及行業內的交流與建議,力求讓可持續發展成為企業競爭力的核心要素。
在圓桌論壇環節,河南平高電氣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物資部黨支部書記、主任郭自豪,深圳領潮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端木穎新,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助理總裁、集團風控及ESG負責人吳肖參與交流。本環節由張蒽主持。
郭自豪表示,最初加入「微光計劃」時確實遇到了信息不對稱、溝通成本高等問題,但通過這一計劃,企業自身也獲取了長期利益。例如,對供應商基礎管理的情況和評級情況能夠更深入地瞭解,這些結果也可以應用到后續的ESG供應鏈建設中。平高電氣推進數字創新和穿透式管理,實現了端到端的全流程數字化貫通,把全流程管理從需求端傳遞到供應商操作端,進而減少了溝通的成本。
端木穎新介紹,領潮供應鏈公司從管理需求向共同行動轉變,通過發起清流計劃、綠色供應鏈低碳倡議,將ESG理念從甲方要求轉化為聯合行動。目前,已有113家合作伙伴響應並參與探索,從原材料、生產運輸等環節落實減碳,逐步形成了可持續的綠色創新聯盟。領潮供應鏈公司將供應商的ESG表現與採購份額、評級評優、金融支持、付款等實際效益掛鉤,帶領供應商完善ESG工作以實現正向循環。
吳肖表示,電力裝備行業供應商的產業鏈較長,供應商分佈較廣,所以管理難度非常大。平高電氣清楚地認識到這一現狀,因而在理念方面,為供應商制定差異化的ESG成長套餐,助力實現ESG的精準賦能;在具體操作層面,則是以加強技術協同和金融幫扶為主。
本屆年會發布了多個ESG報告和行動計劃。
年會發布了《2025年度ESG行動報告》。鍾宏武在解讀《報告》時表示,中國上市公司ESG發展水平已比肩國際,領先區佔比達32.4%。此外,《報告》首次增設「央企先鋒100」「國企先鋒100」榜單,意在推動ESG評價體系更貼合本土企業發展實際。
由中企研、責任雲研究院、浩鯨科技共同打造的「中國ESG大模型(鯨牛ESG)2.0」在年會上正式發佈。楊名介紹,該模型並非簡單的功能疊加,而是從數據和智能兩方面提升模型底座能力,實現系統性躍遷,構建了ESG高質量數據集,提升了智能體能力。
由中企研與中國供應商ESG評級平臺聯合打造的中國供應商ESG評級平臺「微光計劃」在年會上正式發佈。該平臺旨在推動供應鏈ESG管理從「理念共識」邁向「實踐共行」,助力實現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目標。
年會正式發佈了《中國鋼鐵行業社會責任藍皮書2025》。在《藍皮書》解讀環節,劉安棟表示,中國鋼鐵行業對社會責任的實踐具有顯著意義,是提升中國製造全球競爭力與聲譽的關鍵一環。
年會發布了《2025年度ESG卓越實踐報告》,中核集團、中國石油、國家電網、中國華能、中國華電、國家電投集團、中國移動、中國一汽、中糧集團、中國五礦、中國建築、華潤集團、中國節能、中國機械總院、中鹽集團、中國建材集團等36家企業入選《報告》。
年會發布了《供應鏈ESG行動報告(2025)》暨「供應鏈ESG先鋒50(2025)」指數。這一成果系統梳理了中國企業供應鏈ESG建設特徵與趨勢,旨在推動供應鏈向安全、韌性、可持續的方向轉型。
年會發布了《企業供應鏈ESG管理要求》團體標準。在解讀環節,鍾宏武介紹,該團體標準旨在打造接軌國際、符合國情的中國方案,助力企業規避國際貿易壁壘、提升ESG治理效能,並填補國內供應鏈ESG管理領域的標準空白。
在中國供應鏈ESG管理示範企業授牌環節,中國大唐、中國華電、東風汽車、鞍鋼集團、中國建築、華潤集團、中國建材集團、中國建科、電網國際、南網儲能、龍源電力、中國銅業、華潤啤酒、華潤飲料、華潤三九、烽火通信、錦江酒店、雲南能投集團、昆鋼控股、海博思創20家企業獲授。
在中國供應商ESG評級平臺發起單位授牌環節,鞍鋼集團、東方電氣、烽火通信、平高電氣、華潤建材科技、華潤健康、華潤電力、華潤飲料、華潤三九、蘭石重裝、衞崗乳業、愛聯科技、四川長虹、首鋼集團、天合光能和雲南能投集團15家企業獲授。
在中國供應商ESG評級平臺第二批試點單位表彰環節,天合光能、齊魯安替、聯環藥業、黃山永新、金麗彩印5家企業獲授。
本次活動的十五場平行會議主題分別為「知名企業 ESG可持續發展論壇」「專才賦能:ESG人才培訓」「產融協同・新質引擎」「洞見價值:ESG影響力」「煥新動能:東北國企振興」「智算驅動·綠動未來:數字基建與綠色能源革命」「全球對話:中國ESG行動」「品牌護航:ESG輿情管理」「城市、園區與工程建設項目ESG論壇」「鏈通未來:綠色金融新體系」「三年礪劍:ESG新突破」「規範披露:社會責任(ESG)信息披露與報告評級」「中企研可持續發展工作委員會年度工作會議」「數字中國引領發展新格局,數智賦能激活轉型新動能」「綠色征程:低碳同行」。平行會議採取「公開研討+閉門交流」結合的形式,覆蓋了ESG全鏈條細分議題。此外,每場平行會議均安排ESG國際博覽會參觀環節,讓與會嘉賓在研討前直觀感受ESG前沿技術與案例,實現了「觀展+研討」的深度融合。
首屆ESG國際博覽會以「ESG實踐成果的展示窗口、技術交流的對接平臺」為立足點,共設「央企ESG實踐區」「民企創新區」「國際技術區」「地方成果區」四個板塊。博覽會整體呈現出四大特點:一是主體多元。包括15家中央企業、14家地方國企、10家民營企業等70個主體參展,直觀呈現了ESG實踐成果,有力地助推了產業鏈上下游的對接與合作。二是類型全面。除各類企業外,還涵蓋地方政府部門、9家國際組織和4家公益組織。三是國際化程度突出。博覽會共吸引18家外資企業和9家國際組織參展,國際化參展主體佔比達到37%。四是公益色彩濃厚。參展方不僅包括4家公益組織,還有4家企業將重點展示其公益、鄉村振興產品,共計8個參展主體深度聚焦公益價值。
據悉,本屆年會之所以增設首屆ESG國際博覽會,主要基於三方面考量:一是搭建協同發展平臺,ESG國際博覽會旨在通過匯聚行業標杆案例、前沿技術和高端智庫研討,搭建一個「由政府引導、企業主導、社會廣泛參與的ESG協同發展平臺」。二是促進全鏈創新與交流,希望通過博覽會的形式,讓產業鏈上下游企業能夠深入交流與互學互鑑,共同推動ESG領域的創新實踐。三是提升社會認知與共識,通過公開展覽和互動,提升全社會對ESG價值的認知與共識,從而共同助力構建經濟高質量發展與生態可持續性並重的新格局。
ESG中國·創新年會此前已舉辦兩屆。前兩屆年會累計吸引超1000家企業、500余位政企學研嘉賓參與,發佈20余項ESG研究報告與標準,促成30余項產業鏈ESG合作。
企觀國資是企業觀察報社官方微信公眾號。《企業觀察報》是由國務院國資委指導、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主管主辦的全媒體平臺,被國務院國資委認定為「國資國企自有輿論平臺」,致力於以專業化、市場化、國際化視角關注報道中國企業改革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