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避免淪為「AI殖民地」!發展中國家也興起數據中心熱潮:再窮也要建……

2025-10-27 09:44

財聯社10月27日訊(編輯 瀟湘)越來越多的跡象顯示,耗資數萬億美元的人工智能投資熱潮已逐漸蔓延至發展中國家——推動這一趨勢的部分動力源於學術界稱為「AI去殖民化」的理念。

其核心思想簡單明瞭:昔日列強從殖民地掠奪石油等資源,卻僅給予當地微薄利益。而如今,剝削者變爲了美國科技巨頭——發展中國家正力求確保人工智能浪潮帶來的財富不只單單惠及硅谷。

許多國家的相關法規,已要求谷歌、Meta等科技企業必須在本國境內處理本地數據。這促使相關企業選擇在這些國家的本土建設或租賃數據設施,而非依賴全球基礎設施。發展中國家還希望這些投資能創造數十億美元的經濟效益,並通過就業機會培育本土人才。

印尼無疑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儘管自來水不可飲用、停電時常發生、全國人均年收入僅2200美元,但在雅加達郊區,巨型、無窗的數據中心建築正拔地而起,內部密佈着英偉達最新的人工智能芯片。

這些設施標誌着印尼正意外崛起為人工智能熱點地區——該市場預計未來五年將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長,規模將達24億美元。

「相關模式正在形成——它必須對國家更加公平,」Indosat Ooredoo Hutchison的首席執行官Vikram Sinha表示。該公司是一家部分國有的印尼電信供應商,正在全國範圍內建設數據中心項目。

AI去殖民化

人工智能去殖民化是數據主權概念的延伸——該理念在斯諾登揭露美國科技公司協助政府監控外國領導人后獲得關注。歐盟於2018年率先制定數據保護法規,此后多國紛紛效仿。

各國法規因國情而異,但核心原則是:如果一家發展中國家的銀行想要讓一家美國科技巨頭存儲客户數據並用人工智能進行分析,那麼該銀行必須與一家服務器位於本國境內的公司合作。

這些規定,加上本地企業對人工智能計算的真實需求,使得一些欠發達國家如今正成為人工智能繁榮的受益者——包括南亞和東南亞地區。

谷歌最近已承諾在五年內投資150億美元,在印度建設一個人工智能中心。亞馬遜雲服務則正斥資50億美元擴建在泰國的基礎設施。

研究公司Mordor Intelligence稱,印度尼西亞的數據中心去年收入為3.74億美元,預計到2030年這一數字將增長六倍。

印尼第二大電信供應商Indosat正大力押注這一新領域。其首席執行官辛哈(Sinha)坦言自己受到了英偉達首席執行官黃仁勛的鼓舞——后者在去年訪問雅加達期間大力倡導「主權AI」。黃仁勛當時在Indosat活動上表示:「任何國家都不能坐視其自然資源——國民數據,被提取、轉化為(人工)智能后再進口回國。」

辛哈在晚宴上向黃仁勛請教時,對方給出的箴言令他一直銘記於心:「若堅信某件事,就全力以赴。」

對辛哈而言,這份信念正是AI……

Indosat目前已計劃到2028年,將其具備人工智能功能的服務器功率從目前的20兆瓦增加到500兆瓦,這些服務器將位於擁有備用電源的數據中心內。研究公司DC Byte指出,作為對比,美國弗吉尼亞州樞紐現有及規劃中的總容量約為3.8萬兆瓦。

行業經驗法則顯示,每兆瓦功率需1000萬美元投資——這意味着Sinha需投入50億美元。他認為,印尼本土化運營模式可將成本壓低至該數字的70%。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