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無卡手機迎來「初級階段」

2025-10-27 06:23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轉自:中華工商時報

    手機市場或將進入無卡時代。近日,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三大運營商同步獲得工信部eSIM手機商用試驗批覆,業務覆蓋31個省(區、市),為無卡手機奠定基礎。

首款已上市,或將迎來快速發展期

    於10月22日起上市發售的蘋果iPhone Air,作為支持eSIM技術的無卡(無實體SIM卡槽)手機,一經推出,便引起消費者好奇關注。

    當日,記者來到位於北京海淀區聯想橋附近的蘇寧易購手機專賣櫃檯,看到已有消費者興致勃勃地向導購人員詢問這款手機的性能,導購人員熟練地演示如何通過手機操作,快速將舊手機號「寫」入iPhone Air的虛擬卡,並將舊卡中存儲的大量信息也一併轉入,整個流程十分順暢。

    導購人員表示,購買傳統手機,單是安裝SIM卡就要排隊、填表、找卡針、小心翼翼插拔,而購買無卡手機,這些煩瑣流程就被省略了,而且,依靠eSIM技術,用户便捷性和信息安全保障也能提升。一些現場購買者在使用后表示,通信質量不錯,上網體驗不亞於有卡手機。

    記者採訪瞭解到,早在9月24日在德國慕尼黑全球發佈的小米15T系列,就是安卓陣營首款支持eSIM技術的無卡手機。而即將發佈的華為Mate80系列,以及OPPO、vivo、榮耀等品牌的最新機型,也已進行eSIM功能內部測試,支持無卡技術。業內認為,華為、OPPO的eSIM旗艦機型將與iPhoneAir形成競爭,推動5000元以上價位段滲透率提升。

    雲南聯通專家表示,eSIM業務預計將在2026年進入快速發展期,但全面普及仍需3至5年時間,未來,將會有更多無卡手機上市,eSIM技術將加速普及。全球移動通信系統協會旗下專業數據與分析平臺GSMA Intelligence預測,到2025年底,全球eSIM智能手機連接數將達到10億台;而到2030年,這一數字將大幅增長至69億台,屆時eSIM將佔據全球智能手機連接總數的76%。

eSIM技術商用,服務模式迎來變革

    「eSIM技術商用,標誌着中國通信行業從‘有卡時代’向‘無卡時代’關鍵轉型,這不僅是技術進步,更是服務模式變革。」中央財經大學信息學院教授張艷梅表示,中國eSIM商用起步較晚,但憑藉龐大用户基礎和完整產業鏈,有望在短時間內實現彎道超車,成為全球eSIM應用的領先市場。

    eSIM被稱為嵌入式SIM卡,由全球移動通信協會(GSMA)制定的新一代SIM卡標準,將傳統SIM卡功能電子化並直接集成到設備芯片中,無須物理卡槽,用户可通過遠程配置實現運營商切換和管理。與傳統物理SIM卡相比,eSIM無物理形態,而是直接嵌入設備芯片,無需插拔;通過空中下載技術遠程激活和切換運營商;採用加密芯片和區塊鏈身份驗證,核心數據存儲在專用安全芯片,以確保信息安全。

    「eSIM肯定是未來的一大發展趨勢。」中國聯通市場部副總經理尹少春對中華工商時報記者表示,從第一張SIM卡誕生到今天eSIM全面商用,移動通信技術經歷了從物理到虛擬、從固定到靈活、從單一到多元的變革。這意味着,eSIM手機業務全面商用,是通信技術一次突破,甚至是數字社會發展的里程碑。

    聯通華盛通信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豐偉指出,中國市場每年手機銷量達3億台,eSIM手機一旦熱銷,將帶動整個產業鏈對eSIM加大投入,從而進一步拉動包括可穿戴設備、物聯網設備、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等eSIM終端的熱銷。同時,「手機+手錶+平板」的多設備協同場景成為主流,運營商可通過套餐捆綁增強用户黏性。

    「eSIM全面推廣將極大促進數字經濟發展,為5G-A、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應用提供更加靈活的連接基礎。」工信部相關負責人指出。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認為,目前工信部給三大運營商發放的只是商用試驗牌照,屬於正式運營前的階段性許可,試點周期及后續轉正細則待工信部進一步明確。所以,目前國內手機eSIM業務還處於初級階段,暫時不會在大量機型上落地。

>>延伸閲讀

    什麼是eSIM?

    eSIM手機業務是一種將實體SIM卡功能集成到手機內置芯片中的技術。消費者購買具備eSIM功能的手機后,無需插入實體SIM卡,便可將電話號碼通過空中下載的方式寫入手機內置eSIM芯片。eSIM手機與傳統手機業務功能一致,可以使用語音通信、數據上網、短信收發等通信服務。

    eSIM手機業務試商用啟動,將給日常通信帶來哪些新變化?

    智能終端升級。隨着技術升級迭代,手機SIM卡尺寸一直在縮小。eSIM技術可以進一步縮小SIM卡槽在手機等智能終端設備里的佔用空間,手機設計將更加輕薄。而且eSIM芯片將直接焊接在主板上,讓手機在防塵、防水、抗震動等方面的能力變得更強。

    使用更加便利。下一步,用户有望在無需實體卡的情況下進行開卡、換號等操作,顯著簡化業務辦理流程;用户未來無需擔心SIM卡遺失等問題帶來的不便,也不需要到處找卡針;對於跨國出行較多的人,也不需要頻繁換卡……

    eSIM落地不僅給消費者帶來便利,更帶來全產業鏈的升級契機。

    eSIM手機業務試商用的啟動,將帶動產業鏈對eSIM加大投入,有望進一步拉動包括手機、平板電腦、可穿戴終端、車載網聯設備等eSIM終端的更新。

    未來,憑藉遠程寫卡、使用靈活等特點,eSIM技術將加速延伸至車聯網、智慧城市、消費電子等各類智能場景,為各行各業數字化、智能化升級注入動力,也為萬物互聯發展開拓更多可能。

    運營商也在積極佈局和推動eSIM相關技術和服務的創新升級。

    中國聯通2018年在國內推出eSIM可穿戴業務,目前已累計適配終端75款,服務用户數百萬;中國移動將開展eSIM芯片與操作系統的國產化技術攻關;中國電信將着力推動eSIM業務發展,為用户帶來「免插卡激活、跨設備無縫協同、全球無縫漫遊」的便捷體驗。

    從實體SIM卡手機普及到eSIM手機業務試商用啟動,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的每一步,帶來羣眾消費體驗和獲得感的提升。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