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10-27 07:00
比亞迪戰略投資和諧汽車旗下iCar集團,以資本紐帶綁定這一「出海先鋒」。從傳統豪華車經銷,到新能源出海探路,和諧汽車正以多線佈局謀劃未來。這條駛向深藍的航船,會迎來「星辰大海」嗎?
國內車企出海正駛入快車道,伴隨整車出海洶涌的浪潮,海外渠道網絡也迅速鋪開。
近日比亞迪宣佈,已完成對和諧汽車旗下海外新能源汽車業務平臺iCar Group Limited(簡稱「iCar集團」)的戰略投資。根據協議,比亞迪以400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2.85億元)認購該公司10%股份,成為其戰略股東。
值得關注的是,此次交易后,和諧汽車在iCar集團的直接持股比例從55%降至49.5%,但由於仍掌握90%表決權,iCar集團將繼續作為和諧汽車的附屬公司納入合併報表範圍,和諧汽車對其經營決策的控制地位並未動搖。
作為國內豪華汽車經銷商龍頭,和諧汽車在新能源領域的佈局其實早有伏筆。
早在2015年,也就是登陸香港聯合交易所兩年后,和諧汽車就聯手騰訊和富士康,共同簽署《互聯網+智能電動車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正式跨入新能源汽車賽道。
2023年,和諧汽車與比亞迪達成戰略合作,以「出海先鋒」的姿態,積極在亞洲、歐洲等地鋪設銷售網絡,加速拓展中國香港及海外市場等,旨在打造第二增長曲線
對和諧汽車來説,目前在海外市場主要依託比亞迪及騰勢推進業務。此次比亞迪入股,既是一次資本層面的深度綁定,也反映出其意圖藉助比亞迪的技術和品牌影響力,鞏固海外新能源銷售市場的競爭力。
從傳統豪華車經銷,到新能源出海探路,和諧汽車正以多線佈局謀劃未來。這條駛向深藍的航船,會迎來「星辰大海」嗎?
比亞迪入股10%
和諧汽車出售權益「再減負」
在比亞迪入股iCar集團拿下10%股份之前,和諧汽車已經先行出售了iCar集團45%的權益。
據中國汽車報此前報道,今年5月23日,和諧汽車披露了這一重大交易,稱經過一個完整的財年運營后,海外新能源汽車業務需要持續且大量的營運資金和投資,用於新能源汽車的庫存採購,以及在多個海外地區和市場建立分銷網點和服務中心。
因此,和諧汽車與Epower Global Limited(簡稱「EGL」,是和諧汽車董事長馮長革100%持股的公司)簽署協議,以3.3億元收購iCar 集團45%的股權及債務,而收購金額與和諧汽車欠EGL的貸款本金總額相等,交易完成后雙方債務抵消,這能夠分散及減輕和諧汽車相關財務風險。
公開資料顯示,截至2025年6月30日,iCar集團在亞太地區、歐洲及非洲經營40個4S中心、36個展廳和6個服務中心,平均建店周期不到45天。其中,今年上半年共增加29家網點。
儘管前期和諧汽車前期渠道網絡快速擴張揹負着巨大的資金壓力,不過此次「出售權益避險」,贏得了資本市場的支持,用真金白銀投下了「重大利好」的信任票。
7月23日,和諧汽車發佈此次關聯交易的消息后,當天和諧汽車的股票隨即上漲。此后股價一路震盪上行,截至到8月25日,在一個月時間內從0.84港元上漲至2.17港元收盤。
事實上也是如此。
和諧汽車海外渠道三年來高歌猛進,所有投入都仰仗母公司,資產愈發沉重,同時現金流也捉襟見肘。再加上今年海外主力市場也陷入價格戰,單車毛利下滑,目前仍是虧損狀態。援引行業人士的觀點,和諧汽車出售45%的權益,是用股權換「子彈」,把重資產變輕。
而此次繼續向比亞迪出售10%的股權,遵循了同一邏輯。
有投資人表示,iCar集團從前期就設計好了商業模型,主業務一定是聚焦比亞迪新能源汽車出海和能源服務,並瞄準了獨立上市去的,這個過程中的「債轉股」不僅更看好iCar集團,也通過優化資產負債結構為后期發展鋪路。
在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副祕書長郎學紅看來,汽車上下游互相參股實現深度綁定是業內正常現象。同樣的案例是奔馳最大的經銷商集團利星行也在推進上市,但由於當前市場環境不及預期,上市進程要比原來慢很多;而有了奔馳的投資入股,既向市場傳遞了信心,也為成功上市增添了關鍵籌碼。
行業承壓
和諧汽車出海扭虧為盈?
近兩年國內經銷商集團面臨多重壓力,生存狀態持續惡化。
翻開上半年8家經銷商集團的半年報,對比之下可以看到,其他7家經銷商集團營業收入集體下跌,僅和諧汽車一家逆勢上漲:新車營收增長36.7%,毛利扭虧為盈大增231%,帶動總營收增長超29%;同時毛利和淨利分別上漲52.8%、98.43%,表現得十分出色。
AC汽車在4S集團年報盤點中提到,和諧汽車增長的原因不在國內,海外業務已經成為其當前的最主要的收入來源和規模增長點:香港及海外市場成為其主要增長動力,銷量達15725輛,佔總銷量的51.3%,利潤也得以迅速修復。
一是和諧汽車的出海棋局持續落子,作為比亞迪和騰勢在歐亞多個地區的經銷代理,和諧汽車在去年11月又完成了對香港本地比亞迪經銷商——聯大汽車有限公司的資產收購,一舉取得在港獨家經銷權。兩年時間內,和諧已經在中國香港及海外市場成功開設了100家比亞迪門店。
和諧汽車今年半年報顯示,集團在海外地區採用「低成本、高效能」的運營模式,海外單店投資額投入低於國內傳統4S店,同時,海外平均單店員工數量也遠低於國內傳統4S店。
二是在銷量方面,和諧汽車今年上半年在香港售出4762輛比亞迪新能源汽車,在印度尼西亞、柬埔寨和菲律賓分別實現2538、1610、1767台銷量,同比分別增加226%、444%和89%。
銀河證券預計,2025年比亞迪的出口銷量可達100萬輛,而和諧汽車旗下的海外新能源平臺iCar集團有望通過在亞太、歐洲、大洋洲等地的渠道貢獻7-8%的銷售規模。
那麼,海外賽道的數據「欣欣向榮」,和諧汽車賺到錢了嗎?
實際上,iCar集團到目前為止並未帶來顯著的利潤回報。據公開信息顯示,iCar集團近兩年持續虧損,2023年、2024年營業收入分別為0.16億元和19.35億元,稅后虧損分別為0.14億元和1.95億元。
不過,前期的虧損不可避免,能否盈利仍要看iCar集團的經營能力,行業給出了財務預測:
第一,銷量上,比亞迪2025年海外銷量目標設定為80萬輛,但1-9月海外市場累計銷量達到70.16萬輛,已接近完成目標,且銷量極有可能突破100萬輛。iCar集團貢獻7-8%的銷售規模,即7-8萬輛。
第二,利潤上,2025H1海外市場毛利率19.82%高於國內,疊加騰勢、方程豹高端車型佔比提升,預計2025年整體毛利率回升至18%以上,預計單車利潤將達到2-3萬元。
當然iCar集團的新能源售后和二手車還沒有快速的運作起來,所以現在賣車利潤偏低;疊加前期的建店投入,虧損屬於正常現象。但值得關注的是,海外市場高增長趨勢明顯,一旦營收增長和毛利率改善,iCar集團即將迎來收穫期。
銀河證券預計,得益於海外新能源業務的增長,和諧汽車2025-2027年營收分別為281.03億、384.88億、449.61億元,歸母淨利潤0.61億、2.43億、4.16億元,其中2025年iCar集團將貢獻0.74億元的淨利潤。
車企急需出海先鋒
經銷商誰能賺到錢?
比亞迪入股iCar集團,雙方的合作關係從業務延伸至股權,合作的紐帶更為牢固。
一方面,iCar集團作為出海先鋒,已經充分體現了其強大的渠道力量:
在其渠道支撐下,比亞迪今年上半年已在香港、新加坡等多個亞太市場登頂新能源銷量榜首,歐洲市場市佔率也迅速提升。同時藉助和諧汽車在豪華車領域積累的經銷經驗,能夠快速適配海外市場的消費習慣,尤其是高端新能源用户需求,並確保終端服務質量。
更關鍵的是,比亞迪曾嘗試自建海外渠道,卻面臨審批壁壘與本地化經驗缺失等現實困境,最終轉向尋求更高效的合作模式。而iCar集團成熟的渠道網絡,成為其當前海外開拓的最優選擇。
另一方面,對和諧汽車來説,對比去年「董事長帶頭全員降薪」的經營壓力,與比亞迪的合作已成功盤活其存量資產。此次比亞迪入股,更是讓iCar集團的海外銷售陣地切實建立起來,形成雙贏局面。
和諧汽車在海外正在瘋狂「開副本」,國內多家百強4S集團也在積極佈局海外市場,如廣東南菱集團獲得小鵬汽車柬埔寨金邊經銷商授權;四川智和誠集團首家海外五菱門店在印尼雅加達開業;建發汽車再獲長安深藍品牌泰國經銷授權等。
然而,一個核心問題隨之浮現:作為車企的海外市場開路先鋒,經銷商集團能否真正從中盈利?
AC汽車專欄作者「車內韓車」指出,比亞迪開放騰勢、方程豹等品牌的加盟授權,本質上是因相關品牌銷量未達預期,需借力外部渠道開拓市場。和諧汽車在豪華車銷售方面的經驗,有助於為仰望等高端的品牌導入客源,這是一種高效的資源整合。
但長遠來看,車企的渠道策略正明顯轉向「代理制」。該模式的核心優勢在於,代理商曾丹多數渠道成本的同時,車企還能直接掌握車輛銷售流向,避免傳統經銷模式下「經銷商買斷車輛后加價銷售」的亂象,其仍牢牢管控產品和終端市場。
因此,代理制已成為對車企最有利的渠道模式。這一趨勢下,車企不會大規模入股4S集團。經銷商若想在代理制下盈利,其根本仍取決於車企所提供的政策支持,以及品牌自身的銷量與市場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