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10-27 07:59
上周,A股全面回升,滬指10年來首次周收盤突破3900點大關,並且創出10年新高。滬指周漲2.88%,深證成指周漲4.73%,創業板大漲8.05%,為年內第2大周漲幅。科技股王者歸來,以「易中天」為代表的科技領頭羊飆漲。

本周重點關注: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即將召開,中美領導人將赴韓國。超級央行周,美聯儲、日央行、歐洲央行等將公佈利率決議。超級財報周,美股「七巨頭」中谷歌、Meta、亞馬遜、蘋果、微軟將發財報,A股貴州茅臺、比亞迪、萬科等多家公司業績密集來襲。
此外,中美將於10月24日至27日在馬來西亞舉行經貿磋商。中國10月官方製造業PMI、美國9月核心PCE物價指數等經濟數據也將公佈。
后市市場將如何演繹?且看最新十大券商策略匯總。
1. 中信策略:市場趨於平靜,佈局新的線索
三個特徵顯示風格切換實際上已經基本結束,而不是開始,市場重新回到業績驅動的結構市:1)在過去兩周,活躍資金基本已經迅速完成持倉調整;2)市場對貿易爭端的理解也迅速從TACO交易經驗的複製轉向認真對待;3)低波紅利相關行業在不到三周的時間內修復了過去3個月的負超額。下周中美談判有個階段性的結果,三季報也披露結束,往后看還是積極尋找明年可能有持續利潤高增的方向。
兩條新的線索正在顯現,一是產業鏈安全,全球越來越多非商業手段干擾下,中國份額優勢明顯且海外競爭性產能重置成本較高的製造業企業可能明顯受益,將份額優勢轉化成定價權,推動利潤率持續回升;二是AI從雲側向端側擴散,端側AI作為更廣泛數據入口和個性化AI載體的趨勢已經非常明顯,只不過行情的啟動還需要更多產品實例催化。
2. 廣發策略:政策加持下科技主線有望持續跑贏
具備產業趨勢邏輯的科技主線在政策加持下跑贏概率有望提升。一方面,戰略新興產業政策預期加碼會加速產業趨勢,投資者可關注已經有基本面或預期支撐的產業主線,如AI算力、創新葯等。另一方面,如量子科技、氫能和核聚變能、腦機接口、具身智能等尚處於起步期的產業,投資者可關注階段性的主題投資機會。
3. 國金策略:風格再均衡,尋找新主線
服務業向下帶來風險,而製造業向上帶來機會。當下,風險短期解除可以更多聚集機會。全球製造業的復甦驅動並不統一,但是方向正走向一致(美國得益於AI的外溢,歐洲來自於周期性和財政政策的轉變,新興市場則是資金迴流與產能重建的長期趨勢),降息周期可能讓上述因素同頻。
我們的推薦順序因上述變化而略有調整:第一,海外降息后製造業活動修復與投資加速的實物資產:上游資源(銅、鋁、油、鋰),實物資產的補庫需求或將恢復,關注油運;第二,中國作為全球產業鏈的「賣鏟人」,優勢產業在海外的變現:資本品(工程機械、重卡、鋰電、風電設備)、國防軍工;第三,國內價格企穩,內需回升下的煤炭,食品飲料,航空。
4. 中泰策略:建議重點關注科技股內部的切換
從海外環境看,美國9月CPI數據全線低於預期,通脹壓力減弱。美聯儲10月降息預計將按計劃推進,同時市場加大年內再降息一次的押注,或帶來全球資金面的明顯寬松。國內環境來看,科技、製造業與消費等方向成為近期政策的關注焦點。維持指數運行偏強勢的判斷不變,建議重點關注科技股內部的切換,核心主線包括AI+方向(如機器人、端側AI等)以及「反內卷」相關賽道(如多晶硅、光伏組件)。
5. 中信建投策略:調整接近尾聲 上行趨勢繼續
10月以來市場情緒確實有所降温,增量資金流入節奏也有一定程度放緩,但整體而言尚未失速,近兩日市場情緒已經企穩。量價維度來看,考慮到成長板塊超10%的跌幅和全市場接近一半的縮量,短期市場更加穩固,后續調整空間或許有限。近期中美關係釋放一系列緩和信號,特朗普多次表態傳達溝通意願,新一輪經貿磋商正在進行,海外市場風險偏好有所修復。
「十五五」規劃《建議》出爐,短期來看,政策明確性有望提升市場風險偏好;中長期而言,「十五五」規劃勾勒的現代化產業體系藍圖為A股提供了清晰的增長路徑,有望通過技術突破與產業升級夯實牛市基礎。行業重點關注:AI、芯片、機器人、電池、創新葯、有色、機械、軍工、社會服務、大金融等。
6. 華西策略:重回「慢牛」趨勢 全球科技AI行情共震
華西證券研報指出,重回「慢牛」趨勢,全球科技AI行情共震。短期風險偏好有望得到提振,A股「慢牛」行情仍將延續。結構上,「大科技」仍是中長期主線。下周A股上市公司和美股科技巨頭財報將密集落地,在全球 AI軍備競賽加速的背景下,科技巨頭AI資本開支指引將成為焦點,全球科技AI行情迎來共震窗口期。
7. 申萬宏源策略:看好科技成長 引領四季度行情
短期來看,科技成長的本輪調整已趨於充分,成長風格的賺錢效應收縮至9月初水平,目前成長風格相對價值風格的性價比已修復到位。中期來看,科技成長板塊仍有望迎來積極催化:海外AI資本開支仍處於向上趨勢中,國內AI產業趨勢同樣在不斷進步,新興產業亮點不斷增加。看好科技成長板塊引領今年四季度行情。
8. 光大策略:流動性驅動行情下 TMT板塊更容易成為中期主線
行業配置方面,中期關注TMT和先進製造板塊,如果市場出現震盪則關注滯漲方向,如高股息及消費板塊。流動性驅動行情下,行情中期TMT更容易成為主線,本輪或許也會如此。TMT板塊當前存在較多催化,如美聯儲降息周期開啟、AI產業趨勢持續發展,自身也存在上行動力。
若行情轉向基本面驅動,考慮到當前行情或正處於中期,先進製造值得重點關注。如果市場出現震盪則關注滯漲方向,如高股息及消費板塊,如銀行、公用事業、食品飲料、美容護理等行業。
9. 招商策略:后續科技賽道需要重點關注
整體來看,科技創新毫無疑問成為近期政策的最大亮點之一。低空經濟、量子科技、核聚變能、腦機接口、具身智能等新興產業建設將成為未來經濟增長的重要新動能。因此后續科技賽道需要重點關注。此外,促進居民消費率提高的增量政策也有望出臺,可持續關注。
10. 興業策略:以我為主 圍繞十五五戰略性佈局
隨着中美進行貿易談判、美聯儲降息預期強化,海外擾動最大的時刻或已逐步過去;更重要的是「十五五」公報積極定調提振信心、凝聚共識、夯實本輪行情向好的中長期敍事,后續仍應以我為主、圍繞「十五五」戰略性佈局。結構上,前期避險交易帶來的「再平衡」帶動結構上的性價比問題逐步消化后,景氣優勢、產業趨勢與政策支持疊加,以積極挖掘科技成長產業機會為主,重視AI、軍工、創新葯。
當前AI產業鏈中,重點關注全球景氣共振的海外算力產業鏈(光模塊、PCB等)、自主可控受益的國產算力鏈(GPU、半導體設備材料為代表的國產芯片產業鏈以及存儲芯片產業鏈)、以及具備創新落地潛力、行情內部擴散受益的中下游應用(港股互聯網、遊戲,消費電子、機器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