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10-26 13:06
登錄新浪財經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評等級
當前,市值管理已昇華為貫穿企業戰略、治理與資本溝通的系統性工程,是上市公司實現內在價值與市場估值匹配、贏得投資者信任的關鍵。本次「金曙光獎」評選凸顯三大趨勢:一是制度化建設,如比亞迪、牧原股份將市值管理融入決策;二是ESG治理提升可持續競爭力,海信視像、南鋼股份展現責任投資與長期價值的協同;三是以新質生產力驅動增長,北方華創、中信海直通過科技創新拓展估值空間。這些探索實踐表明:真正的市值管理,始於價值創造,成於透明溝通,終於投資者獲得感提升。唯有如此,方能推動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共建良性共生的資本市場生態。
2025年《證券市場周刊》市值管理「金曙光獎」評選活動正在火熱進行中。
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是連接內在價值與市場表現的核心紐帶,既能通過制度化手段提升經營質量,又能增強投資者信心,助力資本市場穩定發展。當前,政策紅利持續釋放,市場活力與信心不斷增強,本次評選活動既是對國家政策導向的積極響應,還旨在凝聚市場共識、推廣優秀實踐,推動中國企業邁向以價值創造為核心的發展新階段。活動通過專業、權威的評估機制,引導企業將市值管理深度融入戰略制定和日常運營,進一步提升資本市場的資源配置效率和運行質量。
從評選進展看,活動獲得了上市公司熱烈響應。除入圍公司積極補充資料外,多家未入圍企業也提交自薦申請,如一品紅、綠色動力等申報「市值管理金曙光獎」,智飛生物、神州信息等申報「ESG實踐獎」,福瑞達、亞鉀國際等申報「投資者關係獎」,南京證券等申報「投資回報獎」,埃夫特、永泰能源等申報「新質生產力獎」。自薦材料顯示,企業均積極貫徹監管要求,加強公司治理、提升資產質量,並通過現金分紅等方式回報投資者。
價值認同與市場共振的實踐深化
[市值管理旨在提升公司投資價值,推動企業構建價值創造與資本互動的全面體系,比亞迪、牧原股份等公司市值管理實踐成效顯著。]
《證券市場周刊》推出金曙光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獎評選,目的是推動企業構建涵蓋價值創造與資本市場互動的全面體系。通過表彰在市值管理方面表現卓越的企業,樹立價值創造的標杆典範,為上市公司實現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就入圍公司來看,比亞迪在長期發展過程中,扛起了時代責任和使命,堅定擁抱汽車電動化、智能化浪潮,打造中國和全球的新能源汽車龍頭,走出一條綠色創新發展之路。
據比亞迪公告,公司已經制定《市值管理制度》和「質量回報雙提升」行動方案,通過合理的股份回購、利潤分配、董監高增持等方式切實回報投資人。實際行動中,比亞迪2024年以約人民幣39999.3萬元通過集中競價方式回購公司A股187.7萬股股份用於註銷以減少註冊資本,該回購方案於2024年4月26日實施完成;進行現金分紅120.77億元,股利支付率達30%;高級管理人員、核心人員增持公司股份,合計增持公司A股股份14.2萬股,增持金額合計約人民幣3545.4萬元。
今年9月16日,比亞迪在投資者活動記錄表中披露了自己在市值管理上的最新進展:(1)推進2025年度員工持股計劃。截至2025年5月23日,公司的2025年員工持股計劃完成股票購買,累計買入公司股票1071.499萬股,佔公司總股本的0.3526%,成交均價約為人民幣372.18元/股,成交金額約為人民幣39.87億元(不含交易費用)。該計劃將有利於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和整體價值,健全公司長期、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2)高管與核心人員增持公司股票。9月1日至9月11日,公司核心高級管理人員及其他32名核心人員增持公司A股股份合計48.82萬股,增持金額合計5232.7816萬元。
牧原股份的市值管理工作同樣出色。長期以來,公司董事會及管理層高度重視市值管理工作,為切實推動公司提升投資價值,增強投資者回報,維護投資者利益,制定了《市值管理制度》。市值管理工作由董事會領導負責、經營管理層參與,董事會祕書是市值管理工作的具體分管負責人。證券部門是市值管理工作的執行機構,公司各職能部門積極配合,共同參與公司市值管理體系建設。
在市值管理具體實踐層面,公司積極落實相關要求,綜合運用多種方式促進公司投資價值合理反映公司質量。具體實踐方式有:(1)股份增持。2023年10月,公司股價在短期內波動較大,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之子、部分董監高及核心人員自願增持公司股票超20億元,及時穩定投資者信心。(2)股份回購。2023年公司以自有資金回購股份近20億元,2024年9月,公司積極響應政策號召,提振市場信心,發佈第二次回購計劃,在2025年8月完成本次回購,回購總金額達30億元。(3)調整分紅政策。公司根據自身發展階段及時調整投資者回報方案,2024年修訂《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未來三年(2024—2026年度)股東分紅回報規劃》,將每年以現金方式分配的利潤由不少於當年實現的可供分配利潤20%調整至40%。2024年度,公司現金分紅75.88億元。2025年半年度,公司進行中期分紅,現金分紅總額達50.00億元,佔半年度歸母淨利潤的47.50%。
在積極自薦公司中,金徽酒是代表公司之一。其2023年、2024年、2025年上半年,連續兩年一期實現業績同比增長,其中2024年營收同比增長18.59%,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長18.03%。
金徽酒在市值管理方面的傑出貢獻,主要集中體現在通過構建治理、信披、溝通三位一體的體系,有效提升了公司的透明度、公信力和資本市場價值。其中,在治理方面,公司將「董事會戰略委員會」升級為「戰略與ESG委員會」,將環境、社會和治理因素提升至戰略決策層面。2024年召開4次專項會議,審議了12項ESG議題,確保了公司發展方向的可持續性和風險可控性,為長期價值增長奠定了堅實的治理基礎。
在信披方面,公司嚴格遵守監管規定,實現了信息披露的「零更正、零處罰」。2024年披露的4份定期報告和74份臨時公告,其編制均符合GRI等國際標準,且關鍵數據100%可追溯。這種極高的透明度與合規性,顯著增強了投資者信心,降低了資本成本。
在溝通方面,金徽酒通過業績説明會、投資者調研、官方平臺等多種渠道,與市場保持高頻、高質量的互動。全年發佈72條動態,接待175人次調研,促成120份研究報告,覆蓋度同比大幅增長46.34%,主動向資本市場清晰地傳遞了公司的核心競爭力與發展成果。
此外,在投資人回報上,金徽酒自2016年上市以來持續現金分紅,2022年以來的每年股利支付率已經超過50%,2024年達到64%。
整體上,從入圍公司和自薦公司提交材料看,市值管理理念已經在相關公司治理中深植,它們在加強規範治理、價值創造的同時,積極通過現金分紅、回購、增持等措施提升投資人獲得感。此外,這些公司還通過透明的信息披露、高效的互動渠道與危機管理能力,消除信息不對稱,增強市場信心。
ESG治理:可持續競爭力的新引擎
[ESG表現與企業市值增長正相關,海信視像、南鋼股份等通過完善ESG治理提升透明度、穩健業績與市場估值。]
ESG與市值管理存在緊密正向關聯,良好的ESG表現可通過提升品牌價值、降低風險、吸引投資等途徑促進企業市值增長。在上市公司進行市值管理過程中,持續提升ESG治理能力對上市公司進行市值管理起到重要助力,積極履行ESG責任的企業易獲得投資者與客户認可。
在評選活動入圍公司中,海信視像、海信家電、濰柴動力、邁瑞醫療、中信出版、南鋼股份、中信尼雅、中信銀行等公司在ESG建設方面均做出傑出表率。此外,道恩股份、智飛生物、紫江企業、潤和軟件等自薦公司提交的材料也呈現公司在ESG方面的建樹。
以海信視像為例,公司曾在2024《證券市場周刊》ESG「金曙光獎」評選中,同時斬獲過五項大獎。資料顯示,海信視像自發布2010年社會責任報告后,至今已連續15年發佈社會責任報告。在進行ESG建設中,海信視像將卓越治理作為公司永續治理的基石,構建了權責分明的治理機制、有效的內部風險控制體系和透明的信息溝通機制,切實維護利益相關方權益。對於可持續發展,其搭建了「決策—管理—執行」三級可持續發展治理管理架構,包括董事會、ESG委員會、ESG管理委員會和ESG執行工作組。
正是在ESG治理方面的出色表現,今年以來(截至10月15日),海信視像資本市場表現亮眼,市值較2024年末實現31.50%的穩健增長,顯著跑贏申萬家電指數同期5.54%的漲幅,市場競爭力與價值成長性獲充分驗證。專業機構認可度亦在同步攀升,中信證券、中金公司、長江證券、中信建投、國聯民生等28家頭部券商發佈近百份研究報告及點評,研報高頻聚焦「業績穩健增長」「超預期兑現」「全球化佈局」「AI技術賦能」「關税衝擊韌性」等核心亮點,投研評級普遍維持「買入」「跑贏行業」「強烈推薦」「優大於市」等積極評價,投資者關注度與市場共識持續強化。
值得一提的是,海信視像還始終秉持「與股東共享成長」的理念,章程中明確規定並嚴格落實科學完善的利潤分配政策。2025年中期,公司順利完成2024年度權益分派,以每股派發現金紅利0.88元(含税)的方案,累計派發現金紅利11.48億元,佔2024年合併報表中歸母淨利潤的51%,分紅比例保持高位且持續穩定。這一舉措既彰顯了對股東長期價值的堅定承諾,更通過真金白銀的回報增強市場信心,進一步鞏固了公司在資本市場的優質形象。
南鋼股份同樣在ESG方面有着不錯表現。作為鋼鐵行業領先的高效率、全流程鋼鐵聯合企業,南鋼股份2024年以「創建國際一流受尊重的企業智慧生命體」願景,緊扣「綠色、智慧、人文、高科技」四大高質量發展特徵,在協同創新中深化戰略佈局,在變革挑戰中夯實發展根基。這一年,公司通過深化與中信集團資源整合,在技術研發、產業鏈協同、國際化拓展等方面實現突破,為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而正是持續完善ESG治理架構,着力推進ESG管理縱深發展,在2024年中證指數、Wind等多項ESG評級中,南鋼股份位於行業前列,並獲得了《財富》「中國ESG影響力榜」、《證券時報》「中國上市公司ESG百強」、央視「中國ESG上市公司先鋒100(2024)」等多項榮譽。
在ESG方面的建樹也保障了公司業績的穩定性。2024年、2025年上半年,南鋼股份實現歸母淨利潤6.37%、18.63%的同比增長。而在業績穩定增長的同時,公司股價也自2023年以來持續上漲,其中2023年上漲了26.17%、2024年上漲了36.36%、2025年以來(截至10月17日)上漲了15.05%。此外,自2000年上市以來,公司還累計現金分紅達23次,上市以來現金分紅率為51.1%,累計派發現金136.98億元,派息融資比高達79.53%。
對於最新市值管理工作,南鋼股份在近日發佈的關於《2025年度「提質增效重回報」行動方案》的半年度評估報告中指出,2025年上半年,公司持續完善市值管理體系建設,促進企業內在價值提升,積極響應證監會《上市公司監管指引第10號——市值管理》,制定了《市值管理制度》。為及時傳遞經營狀況及發展動態,2025年上半年,公司持續優化信息披露質量,披露年報、季報等定期報告及臨時公告文件共計65份,在合規披露的前提下,針對重大專項事項實施「一事一議」機制,科學規劃披露節奏、精準把握披露時點,有效平衡各方利益訴求,服務公司戰略落地。建立「線上+線下」「常規+定製」等多場景溝通網絡,打破傳統單向信息輸出模式,深化價值傳遞效能。通過視頻直播和網絡互動形式在上證路演中心舉辦2024年度業績説明會及2025年第一季度業績説明會,公司董事長、總裁、獨立董事等管理層積極參加,公開與投資者深度對話,會后及時形成《投資者關係活動記錄表》並通過上證e互動平臺發佈;新媒體通道方面,南鋼股份官網瀏覽量超6萬余次,雲參觀視頻發佈以來瀏覽量累計超25萬余次;完成業績路演、參加策略會、現場調研近50次,覆蓋機構與個人投資者百余人次。
中信銀行在ESG方面也有不錯成績,其將ESG理念及關鍵議題融入全行發展戰略、重大決策與管理經營,堅持綠色發展的同時賦能上市公司。中信銀行是中國改革開放中最早成立的新興商業銀行之一,是中國最早參與國內外金融市場融資的商業銀行,並以屢創中國現代金融史上多個第一而蜚聲海內外。
2024年,中信銀行聯合頭部理財公司,積極代銷綠色與ESG主題系列理財產品,支持實體經濟健康高質量發展。截至報告期末,綠色與ESG主題系列理財產品存續27只,保有量達51.65億元。代銷來自國內頭部基金公司各類型綠色主題、環保主題公募基金94只。協同信銀理財深度探索「慈善+金融」新模式,助力金融向善。截至2024年末,中信銀行代銷慈善理財保有量達99.28億元。綠色信貸余額突破6000億元大關,年增31%。也正是公司ESG綜合表現穩步提升,2024年,MSCI ESG評級提升至A級,中證ESG評級提升至AAA級。
值得一提的是,自2024年11月《上市公司監管指引第10號——市值管理》發佈以來,中信銀行進一步聚焦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及市值管理場景,為上市公司全生命周期融資需求提供綜合融資服務,資本市場業務保持同業領先。據中信銀行2025年半年報,其在2025年上半年累計公告股票回購增持貸款88筆,公告金額121.35億元,兩項指標均位列股份制銀行第一。此外,上半年公司積極響應科技企業併購貸款試點政策,落地22單科技併購試點項目,覆蓋13個試點城市,其中,在5個試點城市落地區域全市場或股份制首單項目,成功建立了市場先發優勢。
ESG方面投入,讓中信銀行近3年股價表現出色,2022年以來至今年10月21日,股價漲幅超過80%,大幅超過同期上證指數表現。其中,公司2024年的漲幅達42.46%,在同行業公司漲幅中處在領先位置。
整體來看,在上市公司市值管理過程中,ESG已成為衡量企業韌性與長期競爭力的關鍵指標,只有積極改善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從非財務維度增強投資者信心,才能更好地推動上市公司市值向公司真實價值靠近。
投資回報:價值兑現的直觀尺度
[股價增長與現金分紅直接反映市值管理成效,海光信息、東方電子、伊利股份等通過穩定回報提升投資者獲得感。]
投資回報是市值管理成效最直觀的體現。在投資回報上,入圍和自薦公司中的伊利股份、馬應龍、乖寶寵物、平高電氣、青龍管業、海光信息、天孚通信、瑞芯微、全志科技、沃爾核材、正丹股份、東方電子等不僅基本面穩定增長,且2024年股價表現也很出色,與此同時,現金分紅力度也很給力。
以海光信息為例,其是國內領先的高端處理器廠商,產品覆蓋通用處理器(CPU)和協處理器(DCU)。公司具備中科院背景,深度綁定中科曙光。近6年,公司營收復合增長率高達89.1%。其中2024年公司實現營收91.6億元,同比增長52.4%;實現歸母淨利潤19.31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52.87%;實現扣非歸母淨利潤18.16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59.79%。收入的持續增長,主要原因在於國產處理器需求旺盛,同時公司快速豐富產品線,推動產品結構多樣化發展,並且持續加大市場開發力度,不斷拓展新客户。也正是在業績的穩定增長下,海光信息股價不僅在2024年上漲了114.83%,且2025年以來(截至10月17日)也上漲了52.56%。
海光信息十分重視對投資者的合理投資回報,積極通過現金分紅、股份回購等方式,與投資者共享公司經營成果。自2022年上市以來,公司已經完成現金分紅3次,累計現金分紅7.43億元,派息融資比為6.88%。此外,公司在2024年度以現金為對價,採用集中競價方式實施了股份回購,回購金額為30234.26萬元(不含印花税、交易佣金等費用),佔2024年度歸母淨利潤的比例為15.66%。整體看,海光信息近3年累計現金分紅(含回購)10.75億元。
與海光信息相比,東方電子2024年以來的股價雖然不如海光信息,但其2024年以來至今年10月17日,仍上漲了45%,其中2024年漲幅為34.48%。
東方電子成立於1994年,1997年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集科研開發、生產經營、技術服務、系統集成於一體,是新型電力系統技術創新聯名理事單位,國家重點扶持企業、火炬計劃重點高新技術企業和山東省重點企業。公司是國內配電自動化領域的開拓者,參與了配電網關鍵技術的研究、標準制訂、關鍵設備研發,是具備配網主站、配電物聯網智能開關、配電終端全系列全產品開發能力的國內最大的製造商。目前公司已經制定了市值管理制度和「質量回報雙提升」行動方案。
近十年來,東方電子營收和歸母淨利潤一直保持着穩定增長態勢,營收規模由2015年的20.83億元提升至2024年的75.45億元;歸母淨利潤由2015年0.5億元提升至2024年的6.84億元。業績的穩定增長保障了公司有足夠能力與投資者共享發展成果,落實長期、穩定、可持續的股東價值回報機制。其中,在分紅方面,公司自2019年以來連續現金分紅,股利支付率在16%至24%之間,近3年累計現金分紅(含回購)達3.18億元,佔近3年年均利潤的57.3%。
東方電子在今年5月披露的投資關係管理信息中表示,公司建立了通過投資者現場調研、參加投資者策略會、股東大會、投資者熱線、電子郵箱、深交所「互動易」平臺、業績説明會、郵箱、官網、公眾號等多形式、多渠道、多層次的投資者溝通體系,增加投資者特別是中小投資者對公司生產經營等情況的瞭解,構建良性互動的投資者關係;公司高度重視股東的投資回報,提升股東的獲得感,積極通過現金分紅增強對股東的回報。
中國乳業龍頭企業伊利股份也始終高度重視股東利益,積極提升投資回報。1996年上市以來,伊利股份致力於通過不斷創新和穩健經營,為股東創造持續增長價值,並且確保每一位股東、每一位投資者都能分享到公司發展的成果。2024年,伊利股份實現營業總收入1157.8億元,實現歸母淨利潤84.53億元。當期,公司年度現金分紅總額達到77.17億元,分紅比例達91.29%,分紅金額再創歷史新高。高頻、有序的紅利發放和高額回報受到投資者好評。上市以來,伊利累計分紅25次,分紅總額585.66億元,分紅頻次、比例、額度均處於A股前列,領跑中國乳業,持續為投資者創造價值。
除此之外,伊利還通過二級市場回購註銷的方式,穩市場、穩預期,在市場波動期充分保障投資者利益。2024年,伊利啟動規模不超過20億元的回購註銷計劃。綜合分紅、回購,2024年伊利給予股東回報總額佔利潤比例高達100%以上。2025年5月19日,公司完成最新一輪迴購,已實際回購公司股份40540038股,佔公司總股本的0.6368%,回購最高價格30.01元/股,回購最低價格21.57元/股,回購均價24.84元/股,使用資金總額10.07億元。
很顯然,在上市公司進行市值管理過程中,良好的治理結構(如董事會獨立性、風險管控)能提升盈利能力和分紅能力,間接促進企業內在價值增長。
新質生產力:估值重塑的核心動能
[新質生產力通過科技創新驅動企業內在價值提升,中信海直、北方華創等公司在低空經濟、半導體領域實現突破性增長。]
2024年以來,從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到政府工作報告,再到(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均強調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健全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體制機制。新質生產力是引領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動能,強調創新驅動、技術變革與產業升級深度融合,為市值管理提供可持續增長基礎。
在此次入圍新質生產力獎評選的150家公司中,既有央企、地方國企,也有民企和外企,其中,央企代表有中信海直、國電南自、時代新材、南網科技等,地方國企代表有建投能源、江淮汽車、廣哈通信、北方華創等,民企代表有長盈精密、思源電氣、水晶光電、中科藍訊等,而外企代表則有樂鑫科技、思特威等。此外,掌趣科技、潤和軟件、埃夫特、永泰能源等公司也積極自薦,展示自己在新質生產力上的傑出成就。
在新質生產力獎入圍的150家公司中,中信海直是2024年股價表現最好的公司,年度漲幅達到200.69%。而在此前2023年,中信海直股價也上漲了20.88%。
中信海直是中國唯一上市的通用航空運營企業,中信集團為實際控制人。中信海直的主營業務為通航運輸,海上石油直升機飛行服務是其核心業務。2023年以來,公司業績穩定增長,其中2023年實現營收19.70億元,同比增長9.54%;歸母淨利潤2.39億元,同比增長23.11%。2024年,公司實現營收21.63億元,同比增長9.83%;歸母淨利潤3.03億元,同比增長26.81%;2025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收10.38億元,同比增長7.9%;歸母淨利潤1.53億元,同比增長15.86%。
近兩年,隨着《國家空域基礎管理法》《無人駕駛航空器飛行管理暫行條例》等政策發佈,低空經濟萬億藍圖徐徐打開, 中信海直作為國內通用航空行業領先企業,運營亞洲最大的民用直升機隊,在低空經濟領域擁有先發優勢,憑藉豐富的「載人+載物」「飛行+作業」「運營+保障」「海上+陸上」「有人機+無人機」「產業+資本」等不同維度的綜合服務經驗,在應急救援、通航維修、陸上通航等領域持續發力。
目前,公司已開通深圳灣城市海景空中飛行體驗航線,實現深圳—珠海、舟山—東極島航線常態化運營,覆蓋旅行、出行、個性化定製等消費場景。此外開發運行及運營相關係統程序,為未來eVTOL運行場景做前期驗證,將在完成飛行器的安全性等多方面驗證后根據用户需求打造多樣的應用場景。合作伙伴方面,公司已與德國Lilium公司、沃飛長空開展合作,主要進行后期無人垂直起降航空器的運營和市場需求探索,以及應用場景網絡的搭建。
上市以來,公司堅守「真實、準確、完整、及時、公平」的原則,依法履行信息披露義務,致力於提升信息披露的質量和透明度。在深交所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考覈中,公司信息披露工作多年被評為「A」級,塑造資本市場良好形象。此外,公司在兼顧業績增長及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的同時,持續強化回報股東的意識,上市以來累計分紅次數23次,累計分紅金額達到了7.65億元,上市以來平均分紅率達24.93%。
相比中信海直的200%股價表現,北方華創股價2024年上漲了59.52%。公開資料顯示,北方華創是中國集成電路高端工藝裝備的龍頭企業,其持續豐富產品矩陣開拓新市場。主營業務涵蓋電子工藝裝備和電子元器件兩大板塊,其中半導體設備模塊以領先的技術實力、多樣化的產品種類和廣泛的工藝覆蓋,不斷鞏固其國內領先優勢。公司長期專注於集成電路製造中的刻蝕、薄膜沉積等核心工藝環節,並全面佈局熱處理、濕法設備等領域。2025年,北方華創進一步開拓離子注入設備市場,並通過併購芯源微成功切入塗膠顯影、鍵合關鍵設備賽道,展現出強勁的戰略延展能力。
在產品方面,半導體設備是北方華創營收的主要支撐,以領先的刻蝕與薄膜沉積設備為核心,並平臺化佈局熱處理、濕法等多類關鍵設備,構築其在集成電路製造領域的市場地位。2024年,北方華創半導體設備業務營收達265.78億元,佔比總營收約九成。刻蝕設備領域,北方華創已構建覆蓋ICP、CCP、Bevel刻蝕、高選擇性刻蝕及干法去膠設備的全系列產品體系,廣泛應用於集成電路、先進封裝和功率半導體等領域。2024年北方華創刻蝕設備收入超80億元,2025上半年,刻蝕設備收入超50億元。薄膜沉積設備領域,北方華創已形成了PVD、CVD、外延、原子層沉積、電鍍和金屬有機化學氣相沉積設備的全系列佈局,工藝覆蓋集成電路、功率半導體、硅材料和化合物半導體等諸多領域。2024年北方華創薄膜沉積設備收入超100億元,2025上半年,薄膜沉積設備收入超65億元。熱處理與濕法設備方面,北方華創已完成立式爐系列化、快速熱處理設備及單片、槽式設備的全面佈局。其中,2024年兩類設備收入分別超20億元與10億元;2025年上半年收入已超10億元與5億元。2025年,為充分完善平臺化戰略,北方華創成功切入離子注入與塗膠顯影設備新賽道,從而開拓更廣闊的增長空間。
作為國內半導體設備領域的龍頭企業,北方華創充分受益於國產替代加速與下游產能擴張的雙重驅動;同時,依託新產品的不斷放量與對高潛力細分市場的持續切入,進一步打開業績成長空間。據Wind數據,自2016年以來,北方華創營收和歸母淨利潤持續增長,其中營收規模由2016年的16.22億元提升至2024年的298.38億元,歸母淨利潤由2016年的0.93億元提升至2024年末的56.21億元。2025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61.42億元,同比增長29.51%;實現歸母淨利潤32.08億元,同比增長14.97%;2020—2024年,北方華創營收及歸母淨利潤複合增長率分別達48.99%和79.88%。
在投資回報上,2010年上市以來,北方華創股價上漲了44倍,是A股市場超級牛股之一。保持每年現金分紅,累計現金分紅金額達15.35億元,派息融資比為11.36%。近三年,北方華創現金分紅規模明顯提升,2022年至2024年累計現金分紅(含回購)金額達12.17億元。
在自薦公司中,永泰能源的股價表現雖然不如上述兩家公司,但已經也在積極發展新質生產力,已實現由單一煤炭產業向綜合能源企業的轉型。目前公司積極佈局新型儲能產業,堅持以科技創新為引擎,推動傳統能源與綠色技術深度融合,加速新質生產力的培育與壯大。
其中在電力環節,永泰能源利用智能AI算法管控系統,動態優化脱硝、脱硫等工藝參數精準控制,實現系統智能預警,提升設備可靠性和運維智能化水平;聯合開發的涵蓋輸煤皮帶巡檢機器人、數智化煤場、卸船機無人值守系統等創新技術落地應用,推動煤場管理全面邁入智能物聯時代,提升了接卸效率,降低了勞動強度,增強了系統安全。在儲能環節,永泰能源擁有儲能專利達23項,實現了從電池系統到電堆結構、改性電極、交換膜等全釩液流電池核心技術全覆蓋,重點核心技術可有效解決電解液成本高、温度適應受限、容量提升難等「卡脖子」技術難題。
就上述公司表現來看,清晰的新質生產力佈局可傳遞增長信號,優化市場預期,提升估值穩定性。此外,通過技術突破、效率提升與模式創新,新質生產力還可直接驅動上市公司營收增長、盈利改善與市場地位鞏固。
(文中個股僅為舉例分析,不作買賣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