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豢養粉絲,是企業家塌房的開始

2025-10-26 14:24

  近日,央視新聞官宣,今年的主持人大賽將與B站深度共創視頻播客環節。

  作為國內傳統媒體的龍頭,央視,為什麼會看上剛剛興起的視頻播客?

  這或許是因為,目前B站上比較受歡迎的視頻博客內容,在形式上無限接近於電視時代的訪談節目,而這在現在這個短視頻橫流的時代,有它獨特的價值。

  現在,對於各行各業的公眾人物來説,甚至是企業家,都把「人設營銷+短視頻」當做最重要的工作,但在相當程度上忽視了深度內容的輸出。

  現在,我們都看到了,那些熱衷於培養粉絲的企業家和公眾人物,大都在一定程度上面臨着流量的反噬。

  產品的問題、決策的失誤、用户的怨氣……所有負面情緒,幾乎一股腦的灌給了企業的掌門人。

  這其實,並不是一個簡單的「欲戴皇冠,必承其重」的故事,而是很多企業的決策部門,從根本上異化了消費者和自己的關係。

  過去,我們講「顧客是上帝」,因為顧客花了錢,而且很難賺。所以企業必須在產品外付出更多的服務來滿足顧客,簡單且純粹。

  這種社會共識,在相當程度上平衡了個體消費者在面對企業這頭巨獸時的劣勢。

  但是,有些企業會把這種情況當做一個問題,他們更希望的是,在出事時,有人能在輿論場上為自己説話,所以部分企業想到了採用「飯圈理論」,培養一部分忠實消費者成為信徒。

  但可惜的是,市場的慘烈競爭,讓很多企業沒有重視一個問題——即便是早已形成江湖規則的娛樂行業,「粉能載偶,亦能覆偶」也是則鐵律。

  尤其當「CEO營銷」遇上短視頻的流量漫灌,眼看他起高樓是一眨眼的工夫,眼看他樓塌了也不過倏忽之間。

  並不是徹底否定打造個人IP的價值,但是把飯圈邏輯生搬硬套到企業的用户關係建設中,無疑是對消費者的矮化,以及對企業運營風險的嚴重忽視,其本質是一種智力怠惰。

  如何跟公眾好好説話,於企業而言,是一門系統、科學的工作;對消費者和社會公眾而言,是一個企業必須承擔的社會責任。

  企業和公眾好好説話,有三項最重要的標準——真誠、全面和平等。

  這三點說穿了,不過是消費者真金白銀的支持了企業的發展,即便不是上帝,企業也有義務進行全方位的坦誠相待,而非沉溺於用刷屏的短視頻對消費者進行「心智引導」之類的奇技淫巧。

  近來,理想汽車創始人李想在B站上的一期節目,就提供了一個不錯的範式。

  要知道,在李想上這期節目的期間,理想汽車可謂是負面纏身,由於那支發佈會上的對撞視頻,利用AI製作的理想汽車對撞坦克、高鐵、航母的視頻在全網廣泛流傳。

  李想方面稱這個過程中,發現了大量黑公關的活動痕跡,甚至專門發了視頻迴應,只不過效果寥寥。

  但如果關注了理想汽車的整個口碑走向就不難發現,李想經歷了長達3個小時的對談馬拉松之后,口碑莫名其妙地慢慢實現了逆轉,再搭配上新出的車型成爲了爆款,最終穩定住了企業口碑。

  同樣是聚焦於CEO的營銷,差距在哪?

  李想回憶了企業最困難時,美團創始人王興的幫助,不禁潸然淚下,這一名場面成為在短視頻平臺廣為流傳的片段,不少網友認為「想哥真性情」。

  雖然整個傳播過程,也用到了大量的短視頻,但是數百萬的播放證明,這首先是一場精彩的對談,即讓觀眾感受到了真誠的對話。無論是李想的創業經歷、經營理念甚至是童年故事,無所不談,幾乎讓網友完全知道了李想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很多時候,消費者是很單純的,如果認為你是個好人,是可以原諒你犯過的小錯。

  視頻播客類似訪談節目的好處是,被訪談對象在現場必須進入對話的狀態,甚至可以説因為「話趕話」的效果,他必須打起十二分精神,尤其在一場馬拉松式的對話中,偽裝變成了一件精力成本極高的事。

  如此形成的客觀效果是,被訪談者在訪談中必須要接受一定程度的審視,讓渡對內容的控制能力,但同時表現得好的話,也會得到「刑滿釋放」之后的寬容。也許是嚐到了視頻博客的甜頭,沒過多久李想直接入駐B站做起了UP主。

  李想的輿論翻盤並非個例,在深陷口碑甚至經營危機時,靠着完整、坦誠的意見輸出贏得公眾支持的企業家和公眾人物並不少。

  2019年,華為遭遇西方技術封鎖,任正非女兒孟晚舟被加拿大囚禁,那段歲月可謂是華為的最低谷。

  一生接受採訪不超過10次的任正非,接受了央視的專訪,同時和幾十家媒體舉行了見面會。那次事件中任正非憑藉着自身的人格魅力,不卑不亢和對技術的堅持,一舉奠定了華為國之重器的形象,堪稱教科書級別的危機應對。

  另一位演藝明星黃曉明,多年來一直深陷「油膩標籤」,且有愈演愈烈之勢。轉機出現在他登上易立競的對話節目,對自己失敗的坦然、對網友批評的真誠接受,讓觀眾覺得黃曉明簡直變了一個人。

  在那之后,黃曉明又接連憑藉在影視劇、綜藝等場合的表現,逐漸贏回了觀眾的認可。

  這些案例都符合我們所説的三項重要標準——真誠、全面和平等。他們可能會包裝但不偽裝、剖析自己的全部、與觀眾平等的對話甚至是用更低的姿態去講話。

  視頻播客的興起,在某種程度上,就是順應了大眾對於純短視頻營銷的審美疲勞,這個趨勢在大洋彼岸已經興起了一段時間。馬斯克、特朗普都是十級衝浪選手,隨手發的帖子都一度被認為有改變經濟走勢和政壇的能量。

  但他們為什麼會上長達幾個小時的視頻播客?因為他們確實嚐到了坦誠對話的甜頭。

  開誠佈公的對話,不是社會和公眾強加給公眾人物的要求,它同時也是公眾人物爭取消費者信任和社會認可的必要途徑。

  少一點虛頭巴腦的短視頻營銷,多一點高質量有價值的對話,至少要做到「長短結合」,纔是一家企業、一個公眾人物趨福避兇的護身符。

  即便用户有多喜歡你的產品,也永遠不要錯把自己當成無論做什麼都會被原諒的偶像。這是一個美好的幻覺,事實是,偶像年年有新的,粉絲永遠只有那一茬。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