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10-26 09:00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中經記者 閻娜 孫吉正 成都報道
曾頭頂 「水果第一股」 光環的洪九果品(06689.HK),正滑向退市邊緣。近日,洪九果品發佈公告稱,香港聯交所上市委員會決定取消其上市地位。
儘管洪九果品已向上市覆核委員會提交書面請求,要求進一步複覈除牌決定,但其自2024年3月因無法披露財報停牌至今,已超過港交所規定的18個月停牌期限,疊加高管涉案、債務壓頂等問題,其復牌希望渺茫。
企業戰略專家霍虹屹表示,洪九果品陷入退市危機,本質上是其「高增長敍事」與「低質量治理」長期錯配的結果。「一方面,公司在內部控制與合規機制上出現系統性失靈;另一方面,其業務高度依賴進口高客單價水果,疊加‘高預付、長應收’的重資產運營模式,在消費趨於理性、行業價格波動加劇的背景下,極易陷入‘賬上有利潤、手中無現金’的困境。一旦現金流斷裂,連鎖反應將迅速蔓延。監管面的最新決定已將公司推至除牌邊緣,這既是對單一企業的糾偏,也是一記行業警鍾。 」
拉響退市警報
根據公告,港交所上市委員會提出五大摘牌理由:洪九果品尚未完成調查,並採取適當補救措施;無法證明公司管理層及(或)對公司管理及運營有重大影響的任何人士的誠信、能力及品牌並無合理的監管問題;尚未完成內部控制審查,未糾正內部控制缺陷;尚未公佈任何未完成的財務業績;並無委任任何獨立執行董事、公司祕書或授權代表。
官網顯示,洪九果品成立於2002年,專注於高端進口水果和高品質國產水果的全產業鏈運營,是全國最大的榴蓮分銷商。2022年9月,公司以每股40港元登陸港交所,市值一度突破670億港元,創始人鄧洪九家族也以85億元身家躋身胡潤百富榜。然而,短短三年,公司市值蒸發逾640億港元,停牌時股價僅1.74港元,較發行價暴跌95.65%。
轉折發生在2024年。審計機構畢馬威在審覈2023年年報時發現,公司預付款項從2022年末的12.64億元激增至2023年末的44.7億元,其中僅第四季度就向34家新成立供應商支付34.2億元,佔全年預付款總額的76%。這些供應商多為2023年新建立合作,部分註冊資本不足100萬元,社保參保人數為零,甚至註冊地址與洪九果品分公司高度重合,存在「空殼」嫌疑。
資金流向的合理性引發進一步質疑。2024年1月,洪九果品繼續向這些供應商支付15.2億元預付款,當月僅收到4.5億元貨物。截至2024年1月底,相關預付款余額仍高達42億元。因未能獲得合理解釋及充分審計證據,畢馬威於2024年4月辭任審計師。儘管公司隨后聘請中匯安達接任,但截至2025年10月,2023年年報仍未披露,成為港交所認定其「不符合上市規則」的關鍵依據。
管理層危機則帶來更多挑戰。2025年4月,鄧洪九及其配偶江宗英等多名高管因涉嫌騙取貸款及虛開增值税專用發票被採取刑事強制措施。5月,除鄧洪九與董事彭何仍被逮捕外,其他人員限制措施雖獲放寬,但核心管理層誠信已遭質疑。同月30日,公司3名獨立非執行董事集體辭職,審覈委員會隨之解散,外部監督機制失靈。
對於如何應對當前多重危機及未來發展戰略等,截至發稿,洪九果品未給予回覆。
霍虹屹認為,對於洪九果品而言,應對危機的首要任務是補上「制度的課」,再謀「生意的課」。「一是恢復基本信用,須釐清異常交易,配合司法調查與審計程序,補報財務報表,並重塑獨立董事、審計委員會與內控體系三道防線,將風險控制前置至供應商准入、授信審批與資金支付等關鍵環節。二是修復現金流,砍存貨、收賬款、降預付,分批處置非核心資產,談判延長上游賬期與優化下游結算,必要時引入重整投資人。三是重構業務邏輯,應降低對單一高波動品類的依賴,強化產地標準化+冷鏈時效+數字化履約的能力。」
難抵內外壓力
洪九果品的崛起,與其「端到端」供應鏈模式密切相關。「端到端」即從國外源頭基地直採,進行原產地佈局。洪九果品改變了原本的分銷體系,把之前進口水果的二級市場、三級市場變為一級市場,並與國內各大商超達成合作,縮短了流通鏈路。
據官網,公司在泰國、越南等地設立16個加工廠,深入產地直採,並通過57個分揀中心覆蓋全國300座城市,構建高效分銷網絡。憑藉該模式,公司一度佔據國內超12%的榴蓮分銷份額。
不過,洪九果品需要通過預付模式鎖定貨源,這意味着公司對上游採購環節需全額預先付款,而下游對商超等客户卻需給予3至6個月的賬期,「先款后貨」 與 「先貨后款」 的錯配,導致資金長期被上下游佔用。
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江瀚指出:「高預付」模式雖有助於鎖定優質貨源,但也帶來多重風險。 一旦供應商出現履約問題,將直接影響正常經營。在現金流層面,「高預付」與「長應收」並存,導致資金大量提前流出、回籠緩慢,致使現金流持續為負,進而引發周轉困難,甚至影響后續採購與供應商關係。從市場角度看,該模式削弱了企業應對市場波動的能力,使其在競爭加劇時難以靈活調整策略,容易陷入被動。
如江瀚所言,洪九果品經營性現金流已連續多年為負。財報顯示,其2019年至2022年累計淨流出40.6億元,2023年上半年再添3.14億元淨流出。同期應收賬款從2021年的38.6億元飆升至2023年上半年的93.5億元,佔流動資產比例達92.4%,回款周期長達188.5天。而賬面現金僅5.57億元,銀行貸款卻增至27.76億元,資產負債比率較上市前翻倍。
此外,洪九果品還存在股權過於集中的風險。天眼查顯示,鄧洪九持股 32.41%,江宗英持股 9.04%,侄子楊俊文持股 0.21%,家族合計控股超 40%,核心崗位均由家族成員把控,家族化特徵明顯。對比行業頭部企業百果園,其創始人余惠勇持股22.15%,管理層以職業經理人為主。
霍虹屹表示:「家族企業並不天然低效,很多世界級企業也是家族式經營。但洪九果品核心崗位高度親信化、獨立董事與內控機制系統性薄弱、重大交易缺乏穿透式盡職調查等問題,均與其過度集中的家族化治理結構密切相關。在此模式下,一旦關鍵人物行為失當,企業便極易陷入機制空轉的治理危機。」
與此同時,水果零售行業正經歷深刻變革。電商平臺推動「產地直採+源頭直發」模式,大幅壓縮中間環節,而社區團購、生鮮電商等新興業態憑藉「預售+次日達」模式實現零庫存周轉,以性價比搶佔市場份額。在此背景下,行業頭部企業集體陷入困境。據財報,百果園2024年由盈轉虧,淨虧損3.86億元,2025年上半年門店數量較去年同期減少27%;鮮豐水果也陷入股權凍結危機,上市計劃被迫擱淺。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分析認為,在未來,水果行業單箱或單斤利潤的提升空間十分有限。消費者日趨理性,其購買決策呈現出新的特徵:在性價比相當的情況下比較質價比,或在質價比接近時迴歸性價比考量。此外,隨着種植技術的成熟,許多名貴水果和進口品類已成功實現本土化種植,形成對高端水果的有效平替,進一步加劇了市場競爭。
霍虹屹建議:「平臺把‘需求聚合—產地拼單—冷鏈直發—數字履約’做成了標準化基礎設施,水果企業必須主動切換‘價值位’。第一,把平臺當作流量與履約工具而非價格對手。把重資產倉配與質量分級做成開放式服務,承接平臺的產地前置倉、分級分選、二次加工與區域末端冷鏈,用B2B服務去賺‘效率’的錢。第二,做產地端的產業帶運營商,和平臺共建標準化種植、採后處理與品牌共創,拿標準和品控來替代層層批發,從貨差價轉向標準溢價。第三,針對禮贈、企業福利、高端生鮮即時達,提供定製化拼配、分鍾級履約與售后保障,把快反能力與客户服務做成非價格型優勢。第四,以數據反向驅動產銷。把平臺側的消費數據、退貨數據、損耗數據實時迴流到產地,動態調整採收節奏與規格,減少周轉損耗與價格踩踏。」
「平臺做連接,傳統分銷企業要在專業能力上構築護城河,二者並非零和博弈,而是協同共生。 」霍虹屹進一步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