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10-25 23:20
(來源:上林下夕)
一、DAT模式全球分佈概況
數字資產財庫(DAT)模式已在全球範圍內形成明顯的地域集羣效應。截至2025年8月,全球至少有80家上市公司公開持有比特幣作為財庫資產,總持倉量約68.8萬枚(價值約570億美元),較2023年的33家增長142%。從地域分佈看,北美(尤其是美國)佔據絕對主導地位,亞洲和歐洲市場也在加速佈局。
全球DAT代表性企業分佈
| 地區 | 代表企業 | 交易所 | 持倉特點 | 市場地位 |
|---|---|---|---|---|
| 北美 | MicroStrategy(MSTR) | 納斯達克 | 62.9萬枚比特幣(佔比特幣總供應量2.8%) | 全球DAT模式開創者,持倉規模佔全球上市公司比特幣總持倉的90%以上 |
| MARA Holdings | 納斯達克 | 5.06萬枚比特幣 | 2025年通過20億美元可轉債融資增持 | |
| 亞洲 | Metaplanet | 東京證券交易所 | 1.71萬枚比特幣(目標2027年增至21萬枚) | 日本首個DAT案例,被稱為"亞洲版MicroStrategy" |
| 博雅互動 | 港交所 | 0.34萬枚比特幣 | 香港上市公司中較早採納DAT模式的企業之一 | |
| 歐洲 | The Blockchain Group | 巴黎證券交易所 | 以太坊為主 | 歐洲本土化DAT代表,探索多幣種配置 |
| Hilbert Group | 斯德哥爾摩交易所 | 430枚比特幣 | 2025年獲Deus X Capital融資增持 |
區域發展特點分析:
北美(尤其是美國):DAT生態最成熟,依託納斯達克等資本市場,形成"融資-購幣-市值增長"的完整閉環。美國DAT公司可通過ATM增發機制靈活融資,加速資產積累。
亞洲:以日本、香港為代表,監管態度分化明顯。日本相對開放,允許上市公司披露后持有加密資產;香港則強調"現金公司"規則限制,要求DAT模式必須結合實體業務。
歐洲:DAT模式處於早期階段,持倉規模較小,但歐盟MiCA法案(2026年生效)預計將為DAT提供更清晰的合規路徑。
截至2025年10月,全球DAT公司總持倉價值已突破2,400億美元,其中比特幣持倉達86.4萬枚(佔比特幣流通市值4.34%),顯示出DAT模式已成為加密資產市場不可忽視的機構力量。
二、DAT模式定義與背景
DAT(Digital Asset Treasury,數字資產財庫)是一種新興的企業金融模式,指上市公司通過發行股票或債券募集資金,大規模購買並長期持有加密貨幣(如比特幣、以太坊)作為核心儲備資產,使公司價值與加密資產價格波動直接掛鉤。該模式由美國軟件公司MicroStrategy在2020年首創,其通過囤積比特幣實現市值飆升,引發全球數百家企業效仿。
運作邏輯:公司宣佈購買加密資產→市場預期幣價上漲推動股價→融資能力增強→繼續增持加密貨幣,形成循環。2025年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FASB)新規生效,允許加密貨幣按公允價值計量,進一步刺激DAT模式擴張。
典型案例:
MicroStrategy(更名為Strategy):持有約62.8萬枚比特幣(價值約720億美元),開創"融資-購幣-市值增長"的資本循環模型。
Metaplanet(日本):酒店運營商轉型DAT,持有33億美元比特幣,股價初期暴漲但較高點回落超70%。
三、亞太主要交易所對DAT的聯合抵制
儘管亞太交易所未簽署正式聯合聲明,但基於相似的監管邏輯,形成了事實上的"協同抵制"。下表匯總各地區的監管立場與案例
| 地區 | 監管措施 | 規則依據 | 典型案例 |
|---|---|---|---|
| 中國香港 | 港交所近期拒絕至少5家DAT公司的上市或業務轉型申請 | 援引《上市規則》"現金公司"條款,要求業務需"可行、可持續且有實質內容",禁止以高流動性資產(含加密貨幣)為核心業務 | 一家公司因加密資產佔比達65%被拒;港交所強調需防止空殼公司化 |
| 印度 | 孟買證券交易所(BSE)拒絕Jetking Infotrain的上市申請 | 交易所明確反對將公眾募資用於高風險加密資產投資 | Jetking公司計劃通過定向增發募資購幣,被拒后正上訴 |
| 澳大利亞 | 澳交所(ASX)規則限制上市公司現金類資產(含加密貨幣)配置不得超過50% | ASX上市規則明確類現金資產佔比紅線,變相禁止DAT模式 | 上市DAT公司Locate Technologies CEO稱該規則使其模式"幾乎不可行" |
| 日本 | 日本交易所集團(JPX)允許DAT模式,但要求充分披露持倉及風險 | 日本上市規則寬松,企業高現金持有為常態 | 酒店運營商Metaplanet持有33億美元比特幣,但股價較高點跌逾70% |
| 韓國 | 韓國金融監管局(FSS)禁止DAT公司以加密資產為主要業務 | 韓國交易所(KRX)要求企業必須具備"實質性運營" | 2025年8月,韓國交易所駁回一家DAT公司上市申請,理由為"缺乏實體業務" |
| 新加坡 |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要求DAT公司符合"投資管理公司"資質 | 新加坡交易所(SGX)限制DAT公司資產配置比例(加密資產不得超過30%) | 2025年9月,新加坡交易所要求DAT公司補充加密資產託管協議細節 |
監管共同動機:
投資者保護:DAT公司股價波動劇烈,散户虧損率為實體企業的3.2倍。
反空殼公司:防止上市公司淪為加密資產囤積工具,削弱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功能。
風險防控:2025年上半年港股涉加密資產的內幕交易案件同比增187%,其中17起涉及"偽DAT公司"。
四、已上市DAT公司現狀與風險分析
| 公司名稱 | 交易所 | 加密資產持倉量 | 股價表現(近3個月) | 風險提示 |
|---|---|---|---|---|
| MicroStrategy | 納斯達克 | 約62.8萬枚比特幣(價值720億美元) | 下跌12%(受加密市場回調影響) | SEC調查其會計準則合規性 |
| BitMine Immersion | 納斯達克 | 以太坊儲備為主 | 跌幅6%-10%,較年內高點回落超70% | 股東批准新規后融資周期延長 |
| Locate Technologies | 澳交所 | 比特幣及以太坊混合持倉 | 股價波動劇烈,與加密資產價格強相關 | ASX限制其資產配置比例 |
| Metaplanet | 東證所 | 33億美元比特幣 | 股價穩定,但加密資產價格波動風險高 | MSCI警告其可能被排除指數 |
行業整體萎縮信號:
資金流入降温:2025年9月,美國以太坊ETF單周資金流出近3億美元。
散户損失慘重:10X Research報告指出,散户在DAT交易中損失約170億美元。
模式吸引力下降:比特幣現貨ETF推出后,投資者更傾向通過合規ETF而非高溢價DAT股票獲取加密資產敞口。
五、相關法律問題解析(含港交所現金公司條款)
港交所"現金公司"規則
條款依據:港交所《上市規則》第8.05條。
核心內容:
上市公司總資產中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含加密貨幣)佔比不得超過50%;
企業需擁有"實質性運營"(Substantial Operations),不能僅依賴持有流動性資產作為主要收入來源;
若被認定為"現金公司"或"空殼公司",將面臨強制退市風險。
執行案例:
2025年9月,港交所拒絕某DAT公司上市,理由為"加密資產佔比達65%,違反資產配置限制";
2025年10月,港交所要求另一DAT公司補充"實體業務計劃"。
反洗錢與投資者保護
DAT公司融資購幣可能成為資金跨境流動灰色渠道,增加反洗錢審查難度。
加密資產價格波動性導致投資者面臨"估值虛高-市值暴跌-流動性枯竭"連鎖風險。
證券法合規爭議
SEC對MicroStrategy的調查覈心問題:加密資產是否應作為"投資合同"而非"企業資產"分類,可能引發會計準則重定義。
六、結論與展望
監管導向明確:亞太交易所通過"現金公司"規則封堵純DAT模式,推動資本向實體業務迴流。
合規化轉型:企業需轉向"主營業務+加密資產"混合結構(如RWA代幣化、區塊鏈技術服務),並將加密資產佔比控制在監管紅線內。
投資者替代選擇:比特幣/以太坊現貨ETF成為更合規的加密資產配置工具,DAT模式必要性下降。
展望:全球監管協同下,DAT模式需與實體經濟結合(如供應鏈金融、資產代幣化)才能持續生存,純囤幣投機路徑已基本關閉。
數據來源:港交所公告、ASX規則、彭博社、10X Research報告(2025年10月)、BitcoinTreasuries.net(2025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