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10-25 08:57
10月21日,中國創新葯出海史詩再續震撼篇章——信達生物與武田製藥達成超114億美元戰略合作,並且宣佈攜手在美國市場進行IBI363的商業化,振奮業界。據醫藥魔方統計,2025前三季度中國License-out總金額共計920.3億美元,若算上10月信達這筆交易,中國創新葯對外授權總金額如今已突破1000億美金!這是歷史上首次單一年度對外授權規模達到如此量級。
回望前三季度,恆瑞醫藥與GSK的125億美元授權、啟德醫藥130億美元的ADC平臺出海、科弈藥業在CAR-T領域的多筆授權,不斷證明中國創新葯資產的「含金量」。中國藥企正以前所未有的自信與實力,在全球醫藥創新版圖上刻下鮮明的「中國印記」。
醫藥魔方10月最新發布的《2025Q1-Q3醫藥交易趨勢分析》點此下載針對前三季度全球Lincense-in / License-out交易、境內交易以及並購事件進行了深度剖析。以下為報告解讀要點,供您參考:
↑↑掃碼下載報告↑↑
2025Q1~Q3 全球交易趨勢總覽
2025年前三季度,全球醫藥交易在數量與金額上均呈現上升態勢。交易數量達682筆,首付款為144億美元,總金額達1,910億美元,均已超過2024年全年水平。其中,中國相關交易表現尤為突出,總金額達937億美元,與國外交易總金額相當,數量與金額均超越2024中國全年交易水平。據此預計,2025年中國交易總金額有望突破1,000億美元大關。
從交易地域分佈來看,近五年美國和中國持續保持全球交易最活躍國家地位,轉讓交易數量均大於受讓交易數量。美國累計達成1,674筆轉讓交易,中國緊隨其后達890筆。日本作為受讓方表現活躍,累計達成305筆交易,位居全球第三。2025年國內企業尋百會生物、信諾維分別與日本田邊三菱、安斯泰來達成ADC藥物開發合作,進一步拓展了亞洲區域合作網絡。
中國相關交易的顯著趨勢表現爲license-out模式佔比持續提升,近五年來,其數量、首付款及總金額佔比均穩步增長。2025年前三季度,出海交易金額佔中國相關交易總額的比例高達98%,首付款佔比達92%,充分顯示中國創新葯價值獲得全球市場認可。
2025年前三季度,全球重磅交易(單筆金額≥10億美元)佔比提升至9%;中國相關重磅交易全部為License-out模式,佔全球重磅交易總量的38%。作為主要付款方,TOP20跨國藥企(MNC)持續加大對中國資產的關注。在其主導的重磅交易中,約30%涉及國內資產。典型案例包括恆瑞醫藥將PDE3/4抑制劑及11個項目授權給GSK,總金額達125億美元,創下國內資產對外授權至MNC的歷史新高。此外,三生製藥/三生國健與輝瑞達成的PD-1/VEGF雙抗交易、啟德醫藥與Biohaven、AimedBio的ADC平臺合作等交易,均彰顯中國在雙抗、ADC等前沿領域的研發實力。
2025Q1~Q3 License-in交易趨勢分析
2025年前三季度,批准上市產品在License-in交易中佔比達64%,為近五年最高;臨牀前項目僅4項,佔比降至近五年最低,約為16%。這些臨牀前項目包括:Alternative與晶泰生物合作的AI藥物開發、康泰生物與阿斯利康聯合開展的疫苗研發、先博為與Orna Therapeutics合作開發的BCMA體內CAR-T療法,以及岸邁生物與Medigene聯合開發的TCR介導的TCE療法。
2025Q1~Q3 License-out交易趨勢分析
2025年前三季度,License-out交易數量突破百起,達103筆,已超2024年全年數量;總金額達920.3億美元,較2024年全年License-out總金額增長77%。其中首付款約45.5億美元,佔總額近5%,相較一級市場融資總額已多出13.5億美元,成為Biotech等企業重要的資金回籠渠道。從地域流向看,美國仍是中國License-out最主要目的地,2025年前三季度達50筆交易,佔比49%。德國、韓國和瑞士緊隨其后,代表交易如啟德醫藥與Biohaven、Almed Bio達成近130億美元ADC開發合作,顯示中國創新葯正在獲得更廣泛的全球認可。
從研發階段看,2025年前三季度,License-out交易中藥品申請上市至批准上市階段的佔比相較2024年提升4%,主要涉及PD-(L)1單抗等抗體類藥物,如基石藥業的舒格利單抗、君實生物的特瑞普利單抗和復宏漢霖的斯魯利單抗。臨牀前至Ⅰ期臨牀階段項目佔比達68%。從項目類型看,化藥佔比穩定在20%左右,細胞與基因治療(CGT)授權比例提升至8%;雙抗和抗體偶聯藥物(ADC)延續2024年的熱度,2025前三季度共有10款雙抗藥物實現出海,總金額達102.6億美元。
科弈藥業與恆瑞醫藥是2025年前三季度License-out的典型代表。科弈藥業在第三季度成功實現三次海外授權,其雙靶點CAR-T療法KQ-2003分別授權給美國企業ERIGEN和VRise Therapeutics。在現有療法的基礎上,科弈藥業持續探索通用型CAR-T細胞療法及自身免疫適應症的開發。恆瑞醫藥則更是表現出色,完成了五次license-out授權,累計交易總金額高達167億美元,穩居license-out交易領域的領先地位。2025年第三季度,除了達成新的NewCo交易外,恆瑞醫藥在2024年的首次NewCo嘗試也取得顯著成果,新企業Kailera在本月順利完成B輪融資,累計融資額已達到10億美元。
2025Q1~Q3 境內交易趨勢分析
2025年前三季度,境內交易數量達90筆,超越2024年全年境內交易數量。自2021年以來,境內交易總金額波動較大,2025年前三季度總額為11.84億美元,其中金額最高的交易為齊魯製藥自明慧醫藥引進一款B7-H3抗體偶聯藥物,總金額達13.45億元人民幣(約1.87億美元)。以晶泰科技、英矽智能和深勢科技為代表的AI藥物開發企業積極參與境內合作,推動國內AI新葯研發進程。其中晶泰科技在2025年前三季度達成4筆境內交易,成為最活躍的AI製藥企業。
2025年第三季度值得關注的合作模式為"ABC模式"(AI+BioTech/BioPharma+CRO/CDMO)。例如邁威生物、英矽智能與皓元醫藥三方合作,共同構建覆蓋數百靶點的新型ADC化合物庫,旨在篩選並推進下一代ADC候選分子,加速創新ADC藥物的產業化落地。該模式有望實現從AI設計、抗體開發、Payload-linker化學合成到臨牀開發的全鏈條協同,高效推動ADC領域創新發展。
2025Q1~Q3 併購趨勢分析
2025年第三季度,全球藥企併購數量為34起,披露總金額約371億美元,同比增加4起,金額增長272億美元。從地域分佈看,被併購方中美國企業15家居首,中國企業6家位列第二;併購金額方面英國企業排名第一(116億美元),美國企業第二(101億美元)。
該季度內,全球Top20 MNC共完成7起併購,涉及2家多肽藥物公司,其中2家被併購公司聚焦MASH治療靶點FGF21的創新葯項目。金額最高的併購事件為Merck & Co.收購Verona Pharma,總金額達100億美元。此外,輝瑞收購Metsera(72.21億美元)、羅氏收購89Bio(35億美元)等交易也備受關注。
FGF21靶點成為併購熱點,近期多家MNC積極佈局。羅氏收購89Bio獲得pegozafermin(III期臨牀),這是第一個進入III期臨牀的FGF21類似物,並有望成為同類最佳療效藥物;GSK收購BP Asset IX獲得efimosfermin alfa(III期臨牀);諾和諾德收購Akero Therapeutics獲得依魯西夫明(III期臨牀),三項併購總金額超過百億美元,顯示MNC對代謝相關脂肪性肝炎(MASH)治療領域的高度重視。
以上為本報告部分內容分析解讀
歡迎感興趣用户下載完整報告進一步查閲
↑↑掃碼下載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