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拍短劇,雷軍下場了

2025-10-25 17:55

(來源:鹽財經)

作者 | 曠曉伊

視覺 | 諾言

短劇賽道持續升溫,不願錯過風口的小米,終於按捺不住親自下場。

9月底,小米正式上線獨立短劇APP 「圍觀短劇」,主打「無廣告」和「免費看」兩大賣點。截至10月25日,下載量已達90萬次。不過,該應用覆蓋範圍有限,僅向小米手機用户開放,尚未上架其他主流下載渠道。

雷軍沒有掩飾過自己對於短劇的關注。去年7月,他就在《雷軍問網友》中公開表示:「我看了短劇,好像打開了一個新世界」。並且,雷軍本人的聲音還出現在小米自制短劇《時空合夥人》中,可謂「親自參演」。

小米的獨立短劇APP圍觀短劇

儘管「圍觀短劇」上線不足一月就突破90萬下載,但放眼整個行業,「圍觀短劇」的表現仍顯微弱。畢竟,早兩年入局的紅果短劇下載量早已突破10億次,月活用户接近2億。

更大的挑戰在於市場格局。如今的短劇行業早已進入白熱化競爭階段,紅果、快手等巨頭幾乎瓜分了大部分流量,馬太效應愈發顯著,留給新玩家的空間有限。

競爭不僅體現在流量層面,也延伸到內容端。優愛騰等長視頻平臺憑藉成熟的內容生態,在短劇創作、版權儲備和製作體系上早已深耕多年,「圍觀短劇」短期內難以與之匹敵。

在這樣的背景下,此時小米選擇殺入短劇領域,不免顯得有些出乎意料,也讓人好奇:它究竟圖的是什麼?

早有預謀

殺入短劇領域,這一動作看似突兀,但其實小米早有預謀。

作為以手機、家電等智能硬件發家的公司,小米深知內容是連接硬件與用户的關鍵環節,其重要意義不言而喻。因此,從2014年起,小米就開始通過投資與合作不斷擴充自己的內容版圖,先后入股愛奇藝、優酷土豆、華策影視等公司,並建立自己的影視公司和品牌投拍製作各類內容產品。

小米在短劇領域的試水最早可以追溯至2022年。當時,小米在安卓生態推出了一個第三方的短劇觀看小程序——「多滑短劇」。用户無需下載安裝,只需通過快應用商店即可打開觀看。不過,該平臺的所有劇集均來自外部採購,小米只扮演分發渠道的角色,而非內容製作方。

2022年推出的第三方的短劇觀看小程序——「多滑短劇」

真正涉足短劇製作是在去年5月。那會兒,有網友發現小米開始在社交平臺發佈短劇相關崗位的招聘信息,涵蓋短劇編劇、后期製作、短視頻策劃編導等職位。其中,短劇編劇崗位薪資高達20~30K,主要負責付費短劇撰寫,僅要求1到3年工作經驗,大專學歷以上。

緊接着,在次年7月,小米就上線了首部自制短劇《時空合夥人》。該劇由Redmi牽頭,抖音與萬合天宜聯合出品,時任小米中國區市場部總經理、Redmi 品牌總經理的王騰和產品經理胡馨心還親自參演。不過在今年9月,王騰因違規違紀行為被小米辭退。

《時空合夥人》劇照

《時空合夥人》劇照

但小米並未因王騰的人事變動放慢進軍短劇的步伐,不久后,「圍觀短劇」在小米應用商店正式上線。

有意思的是,這款APP的開發方為成都分享信息傳播有限公司,其法定代表人為小米聯合創始人、集團高級副總裁王川。王川曾操盤小米盒子、小米電視等核心業務,直接向雷軍匯報。

由他親自掛帥,可以窺見圍觀短劇在小米內部的戰略地位——或許這並非一次單純的內容嘗試,而是小米內容生態佈局中的關鍵一環。

為何入局?

衆所周知,短劇賽道的發展已進入「卷中卷」的階段。

DataEye-ADX短劇版數據顯示,2024年參與投流的微短劇總數(去重)超4.46萬部;此外,今年1月份,在投短劇公司數量同比增長54%,在投劇目數增長101%。市場持續擴張的同時,也讓行業競爭空前激烈——流量、成本、內容、變現,環環相扣,幾乎沒有緩衝的空間。

在這樣的背景下,小米選擇殺入短劇,頗有種「逆勢而行」的意味。然而,在艾媒諮詢首席分析師張毅看來,「卷」於小米而言不是紅海,而是補足生態閉環的一個精準入口。

「小米有MIUI、電視 OS、車載系統、應用商店等自有流量池,不需要跟優愛騰搶用户。它要做的是給手機、電視、汽車、家電等硬件配一個低成本、高黏性的‘原生廣告位’,讓硬件自己會説話、會講故事,從而強化‘硬件+內容‘閉環,提升整機溢價和用户停留時長。」

小米的智能家居產品

換而言之,在當下互聯網巨頭紛紛下場佈局短劇的環境中,「人有我無」,就意味着小米在生態競爭中可能出現短板,甚至在用户心智上顯得微弱。試想一下,如果小米沒有構建這樣一套內容生態,用户在使用其設備時的體驗不會受到影響嗎?

此外,儘管短劇賽道的馬太效應愈發明顯,但小米並非沒有機會。

互聯網產業分析師張書樂認為,當下短劇行業普遍依賴付費與廣告變現,頻繁插播廣告讓不少用户產生疲勞。「小米主打‘免費無廣告’,恰好擊中了用户痛點。」

小倩是一位資深短劇愛好者,她告訴鹽財經,自己平時喜歡看短劇,但在其他平臺上,幾乎每看三集就會被強制播放廣告,「很多時候一部劇還沒看完,就要看十幾個廣告,挺煩的。」后來她聽説「圍觀短劇」可以免費看、沒有廣告,就立刻下載了。

2020-2024年中國微短劇市場規模與電影票房對比

不過,張書樂也提醒,「圍觀短劇」的模式雖然能在初期迅速聚攏用户,但關鍵在於后續的內容供給。「如果沒有足夠優質的原創劇集支撐,拉新容易,留人難。」

小倩的體驗似乎印證了這一點。「圍觀短劇確實不用看廣告,體驗挺好,但能看的劇太少,很多都是別的平臺早就上線過的存量劇。」她説,「想看最新的爆款短劇,還是得去紅果或者抖音那邊。」

大廠扎堆入局

不止小米,短劇巨大的市場潛力早已吸引眾多互聯網大廠爭相佈局。

QuestMobile數據顯示,字節跳動旗下「紅果短劇」今年6月的月活躍用户達2.1億,同比增長179%,首次超過優酷的2億月活。騰訊則依託微信短劇小程序與閲文集團的IP資源,形成了「平臺與IP庫」相互聯動的內容矩陣。

電商平臺也不甘落后。今年7月,京東拿出百萬年薪的誠意,大規模招聘短劇內容策略與運營崗位,並在APP灰度上線「短劇」頻道。阿里、拼多多入局更早,拼多多自2023年底啟動「多多有好劇計劃」,今年4月正式上線短劇板塊;淘寶則在2024年宣佈投入千萬元資金和超10億流量扶持品牌定製劇。

京東的短劇相關崗位招聘情況

短劇儼然成為互聯網企業的新戰場,而這種競爭並非出於一時熱鬧。

某種意義上,短劇正成為一種「戰略內容」,它能吸引新用户、延長用户停留時間、提升平臺活躍度,還能構建新的流量入口,強化生態協同,甚至在內容層面遏制競爭對手的擴張勢頭。

平臺們清楚,誰掌握了短劇,誰就能在未來的流量博弈中佔得先機。

不過,短劇行業的泡沫與風險同樣顯而易見。內容同質化嚴重、製作成本上漲、變現路徑單一,這些問題都擺在小米麪前。

馬廄製片人主理人和導演張大馬在短劇拍攝現場

小米選擇「無廣告」策略,雖然短期內能收穫用户口碑,但也意味着暫時放棄收益。張書樂認為,這種策略並非保守,而是另一種押注——用户付費不是唯一的變現方式。品牌植入、內容聯動、帶貨等新路徑正快速成長,紅果短劇已在內測「短劇帶貨」功能。對小米而言,短劇完全可以成為生態體系中的會員增值服務,進一步延長用户生命周期,提升品牌黏性。

然而,從「免費內容」走向「穩定盈利」,註定是一場漫長的爬坡。短劇行業在經歷野蠻生長后,也開始暴露出疲態。

平臺們紛紛追求「快產快銷」,生產出大量以「爽」為核心的模板化內容:一部劇幾天上線、幾周下線,用户情緒被迅速消費,而內容價值難以沉澱。如果這種模式持續下去,短劇迟早會重蹈長視頻平臺的覆轍,熱鬧一時,卻難以形成可持續的商業閉環。

張書樂認為,未來的轉機或許在於跨界融合。短劇若能與動漫、遊戲、衍生品經濟乃至文旅產業結合,拓展消費邊界,纔可能找到新的增長空間。屆時,短劇不再只是「碎片化爽劇」,而是成為IP生態的起點。

短劇需要拓展消費邊界,纔可能找到新的增長空間/《爆款好人》劇照

短劇需要拓展消費邊界,纔可能找到新的增長空間/《爆款好人》劇照

不僅如此,他指出,行業要走向成熟,關鍵在於「驅逐劣幣」。只有當平臺主動扶持原創精品、篩選優質內容,短劇市場才能真正建立起良性循環。「小米只要做到‘小米出品,必屬精品’,就有機會打開新的格局。」

艾媒諮詢首席分析師張毅也向鹽財經表示,短劇對小米的意義不在於內容,而在於「營銷基建」,「只要用户對碎片化爽劇的偏好還在,小米就會持續加碼。這項基建一旦啟動,就不會停,除非有一天硬件不再需要故事」 。

值得注意的是,監管趨嚴反而可能成為小米的利好。隨着低俗內容被清理出場,短劇行業的內容環境將趨於乾淨、規範。對於小米而言,這不僅節省了內容篩選成本,也有助於讓「安全」「健康」的品牌印象更牢固地與短劇業務綁定。

短劇的熱度,一直在持續,但大廠們的競爭纔剛剛開始。很多時候,真正能笑到最后的,往往不是跑得最快的公司,而是能在喧囂中築起內容護城河、構建生態閉環的玩家。短劇這場新的內容遊戲,對小米來説,也許只是一個小實驗;但在講故事的世界里,每一次試水,都可能成為新的入口。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