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歷時十年收購香港人壽 越秀集團跨境金融如何落子?

2025-10-25 03:06

中經記者 陳晶晶 北京報道

一場歷時近十年的股權追逐終於塵埃落定。

近期,廣州越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越秀集團」)公開宣佈斥資17.68億港元收購香港人壽完成股權交割。這是2024年以來中國香港市場規模最大的一筆保險收購交易。

《中國經營報》記者注意到,爲了這張香港壽險牌照,越秀集團自2016年起就開始競購香港人壽,最終於近期獲得香港監管批准。

在成功收購香港人壽之前,越秀集團已經擁有了銀行、證券、資產管理等多張金融牌照。此次將壽險牌照收入囊中,標誌着其正式構建了完整的「銀、保、證、投」綜合金融格局,成為少數擁有金融全牌照的地方國企。

收購香港人壽后,未來越秀集團在「十五五」將如何深耕粵港澳大灣區,以自身所能服務大灣區發展所需格外令人關注。

比2017年出售價低75%

公開資料顯示,香港人壽成立於2001年,發起股東包括亞洲保險、創興保險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創興保險」)、招商永隆代理有限公司、華僑銀行(香港)有限公司、上海商業銀行有限公司5家香港金融機構。

早在2017年3月,亞洲保險的母公司亞洲金融集團(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亞洲金融」00662.HK)公告宣佈,五家股東擬將香港人壽全部股份出售給首元國際有限公司,作價約71億港元。其中,亞洲保險持有香港人壽約16.67%股權,將從中收取現金約11.83億港元。不過,最終此次股權交易未能在最后期限內完成,導致交易終止,香港人壽也並未發生股權變更。

根據亞洲金融2024年12月27日公告,香港人壽的五家股東與越秀集團全資子公司——越秀企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越秀企業集團」)簽訂股份收購協議,將香港人壽83.33%股份出售給越秀企業集團新成立的全資附屬公司——越秀保險(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越秀保險控股」)。此外,越秀企業集團全資控股的香港人壽原股東創興保險,則繼續持有香港人壽16.67%股權。

需要注意的是,根據上述公告,交易作價17.68億港元,其中亞洲保險收取約2.95億港元。相比2017年的71億港元,交易價格下降約75%。

不過,上述17.68億港元只是交易內容的一部分,除此之外,還有一系列附加條件,包括按照香港保險業監管局要求,為維持最低監管資本水平,在股權交割時或之前按1∶1等額比率向香港人壽進行額外出資。

擔任此次交易收購方的財務顧問中信證券公開發文表示,本次交易因標的公司及賣方的金融機構屬性而增加了交易執行的複雜性,且涉及中國香港多個金融監管機構及國務院國資委等多方審批,對合規性與執行效率都有較高要求。

此次交易歷時接近一年,2025年10月9日,越秀集團、香港人壽官宣股權正式交割。同時,香港人壽董事局主席李鋒公開表示,越秀集團擬為香港人壽再注資10億港元,為未來開拓不同保險產品、服務和渠道增添動力。

交易完成后,越秀集團通過越秀保險控股間接持有香港人壽83.33%股權,創興保險維持持有香港人壽16.67%股權。至此,越秀集團成為香港人壽的百分百股權最終持有人。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經營數據顯示,香港人壽麪臨着不小的壓力。截至2024年年底,香港人壽總資產約143億港元,實現保費收入4.3億港元,在香港50家壽險公司中排名第18位。2022年至2023年,香港人壽連續虧損,除税及非經常項目后虧損淨額分別為5.12億港元、4.88億港元。2024年,香港人壽扭虧為盈,稅后利潤盈利3158.11萬港元,保險收入1.55億港元。

對於此次收購邏輯以及未來發展戰略考量,記者致函致電越秀集團,截至發稿未收到回覆。

鹿客島科技創始人兼CEO盧克林對記者分析表示,虧損不意味着牌照貶值,是價值錯位。香港人壽過去兩年虧在「躉交儲蓄險+低息債」舊模型,但核心償付能力一直保持150%,監管沒亮過黃牌。我國香港是全球最發達的保險市場之一,壽險牌照稀缺且價值高昂,港澳壽險牌照已停發15年,存量僅12張。通過收購現有公司,越秀集團避免了從零開始申請牌照的漫長和不確定性,能夠快速進入香港市場。

打通跨境金融生態

官網資料顯示,越秀集團於1985年在香港成立,當前以金融、房地產、交通基建、食品為四大主業,旗下擁有越秀資本、越秀地產、越秀交通基建、越秀房產基金、越秀服務、華夏越秀高速REIT等6家上市平臺。2024年,越秀集團統計口徑資產總額突破萬億元,達到11385億元人民幣。在金融板塊,越秀集團通過採取併購、新設、資產重組等方式,形成以銀行、證券為核心的國際化金融控股產業發展格局。

越秀集團董事長陳強公開表示,成功收購香港人壽,將提升越秀集團深耕香港、助力香港長期繁榮穩定的能力;將補齊越秀集團金融板塊的業態拼圖,形成以「銀、保、證、投」為核心的綜合跨境金融生態。

陳強進一步指出,一方面,藉助收購香港人壽,越秀集團將進一步做精做強在港金融產業,為香港居民提供更優質的保險與財富管理服務。同時,將香港成熟的保險產品設計經驗、風險管理能力和跨境服務模式引入廣州,在開發跨境保險產品、深化穗港養老醫療合作等方面積極探索。另一方面,結合「十五五」發展,越秀集團將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服務大灣區科技創新。重點投向新質生產力較為集中的人工智能、新能源、大健康、新基建、高端裝備等賽道,當好「長期資本」「耐心資本」「戰略資本」。

李鋒亦公開表示,下一步雙方開展產融協同、融融協同的主要方向——「養老保險+康養社區」以及「保險資金+耐心資本」。

記者注意到,越秀集團已在康養產業方面佈局多年。據越秀集團披露,截至2025年7月,越秀康養已在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經濟區、成渝經濟區進行戰略性業務佈局,共運營21個康養項目4省7市。

資深商業顧問霍虹屹對記者分析表示,「養老保險+康養社區」這一路徑邏輯下,越秀集團基於地產、康養、社區運營方面的基礎,可以藉助香港人壽的壽險牌照和保險產品能力,推出與養老/康養社區深度綁定的保險服務。例如,保險公司可設計「康養社區會員+養老保險保障」一體化產品,客户在越秀集團旗下的康養社區入住,同時購買由香港人壽承保的養老年金、長期護理保險等。

「‘保險資金+耐心資本’這條路徑更偏向資本運作。越秀集團可協調將保險資金、產業基金、地方國企資本等,通過香港平臺或境內/境外機制整合起來,以‘保險公司—產業平臺—資本市場’三者聯動,形成融資—投資—運營一體化的生態。」霍虹屹表示。

對越秀集團而言,香港壽險牌照遠不止「賣保險」,更是打通跨境金融的 「鑰匙」。

有業內人士認為,基於香港平臺,越秀集團可將上述模式延展至粵港澳大灣區:如香港人壽產品服務大灣區居民,香港人壽與內地資產和資本打通,康養社區佈局廣東—香港—澳門。越秀通過其在交通、地產、金融板塊的渠道優勢,在大灣區內形成「產業+金融+服務」融合的生態。

「持有港澳壽險牌照后,境內公司有可能探索‘在岸資產—離岸資金—迴流大灣區’的閉環。在香港RBC(風險為本資本制度)監管下,香港子公司資本槓桿明顯優於境內壽險,而長期港幣保單負債后可以天然對衝境外債匯率風險,通過低成本離岸長錢盤活境內重資產。」盧克林説。

此外,霍虹屹認為,通過「養老保險+康養社區」與「保險資金+耐心資本」兩條路徑,香港人壽可以從一個單純的壽險公司轉化為越秀集團跨境、跨產業、跨資本的金融樞紐節點。但這個設想的執行難度不小,包括產品設計、風險控制、渠道整合、跨境合規、客户場景等,真正落地都需要時間與耐心。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