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銀河晨報】10.24丨宏觀:目標明確,腳步堅定——四中全會公報劃重點

2025-10-24 08:13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報告導讀】

1. 宏觀:目標明確,腳步堅定——四中全會公報劃重點

2. 策略:劃重點:二十屆四中全會公報對A股投資的啟示

3. 策略:佈局消費主題投資機遇——「十五五」規劃展望系列

4. 永和股份 (605020):製冷劑走勢偏強,25Q3業績保持增長

5. 視源股份 (002841):收入環比恢復增長,關注AI教育+機器人落地進展

6. 中國移動 (600941):推進AI+規模發展,構建高質量新格局

銀河觀點

1、宏觀:目標明確,腳步堅定——四中全會公報劃重點

章俊丨首席經濟學家、研究院院長

S0130523070003

張迪丨宏觀首席分析師

S0130524060001

詹璐丨宏觀分析師

0130522110001

呂雷丨宏觀分析師

S0130524080002

趙紅蕾丨宏觀分析師

S0130524060005

鐵偉奧丨宏觀分析師

S0130525060002

路自願丨新發展研究院研究員

S0130525070001

一、核心觀點

10月23日四中全會審議通過「十五五」規劃建議稿。「十五五」時期是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夯實基礎、全面發力的關鍵時期,四中全會為我們描繪了未來5年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藍圖。首先,目標明確。錨定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這一目標,一方面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保證量的合理增長,構建以先進製造業為骨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另一方面,堅持人民至上,落實投資於人,紮實推動共同富裕。其次,步伐堅定。緊緊圍繞中國式現代化,一手抓科技,強調「自主」創新能力,加強原始創新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一手擴內需,以新需求引領新供給,因勢利導優化國民經濟佈局,做強國內循環。

一、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保證量的合理增長。

本次四中全會繼二十大報告再次強調「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這仍將是「十五五」時期我國制定各項政策的基本立足點。其一,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動搖。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興國之要,發展仍是解決我國一切問題的關鍵。「十五五」時期是新舊動能轉換的關鍵期,是我國應對「兩個變局,一個飛躍」,全面塑造戰略優勢的重要階段,要確保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取得決定性進展。「十五五」時期,要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推動高質量發展取得顯著成效。其二,預計「十五五」時期經濟增長預期目標為5%左右,與2035年遠景目標相匹配。一方面,要保證量的合理增長,儘可能實現較高GDP增速,為大國博弈提供堅實經濟基礎。另一方面,「十五五」時期是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夯實基礎、全面發力的關鍵時期,承擔着實現2035年基本實現現代化遠景目標的重任,使命重大。四中全會再次強調2035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2024年我國人均GDP為13303美元,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仍需要付出一定努力。

二、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突出先進製造業引領。

公告提到要「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鞏固壯大實體經濟根基。」本次公告將「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放在十二項重點任務之首,突出先進製造業的引領地位。本段內容釋放出兩大信號:一是產業鏈安全被抬升到前所未有的戰略高度,會議提到「十五五」時期「我國發展處於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並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的時期」、「保持製造業合理比重」,因此確保製造業的產業鏈供應鏈安全是我國發展的重要保障,也突出了製造業將繼續作為經濟的壓艙石。二是「十四五」時期重點突破的高端裝備、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已具備規模化發力條件,成為「十五五」培育新質生產力的主戰場,公告在「十四五」的基礎上增加了「航天強國」表述。下一步政策資源將向以先進製造業為主帶動現代化產業體系,通過保持製造業比重基本穩定、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改造、短板裝備與工業軟件攻關,實現從「製造大國」到「製造強國」的跨越。

三、加快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強,全面增強自主創新能力。

科技領域,公報一是強調「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歷史機遇」,意味着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科技領域將在「十五五」期間重點支持。把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作為主攻方向,是「十五五」時期我國實現技術突破、培育新質生產力、築牢製造業根基的必由之路。二是首次明確要求「加強原始創新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意味着「十五五」科技政策將同時加力兩端,一方面基礎研究經費佔比有望從目前的6%提高;另一方面將大力實施「卡脖子」迭代攻關,聚焦半導體、工業軟件、高端科學儀器、航空發動機等關鍵技術環節,為構建新質生產力提供源頭技術和安全底線雙重支撐。

四、做強國內循環,更加突出內需作用。

二十屆四中全會對「內需」與「國內循環」的表述和定位有所升級。首先,更加強調需求引領,推動促進供需平衡。供給與需求的關係,由「十四五」規劃中的「以創新驅動、高質量供給引領和創造新需求」,轉為「以新需求引領新供給、以新供給創造新需求」,面對外需放緩、人口老齡化、內需持續不足等新形勢,更加強調需求側對經濟的引領作用。此外,要以反內卷為重要抓手有序淘汰落后產能,促進供需平衡,達到「供給和需求良性互動」的狀態。其次,國內大循環建設進入新階段,全國統一大市場是重要主線。對比「十四五」時期的「暢通國內大循環」,本次全會首次提出「增強國內大循環內生動力和可靠性」,標誌着國內大循環的建設工作由「打通循環」邁向「做強循環」的新階段,更重提升內循環韌性、形成自我強化機制,讓體系轉得穩、動力更足、增長更具可持續性。一方面要積極推動擴大內需增強「內生動力」,通過提升居民消費能力、完善收入分配機制、激發企業活力等措施,提高內需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另一方面要通過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增強「可靠性」,強調在外部環境複雜多變的情況下,「堅決破除阻礙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卡點堵點」,構建更加安全可控、韌性更強的產業鏈和國內大市場。

五、堅持合作共贏理念,積極擴大自主開放。

公報在總綱中強調,要「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即在制定國家戰略時,既要立足國內發展階段,又要放眼全球變局趨勢,在複雜多變的國際環境中穩中求進、主動作為,體現了我國始終堅持合作共贏的堅定理念。公報在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部分提及,要維護多邊貿易體制,拓展國際循環。今年以來美國濫施關税政策衝擊擾亂了全球貿易秩序,我國始終堅定支持和維護多邊貿易體制,如對同我國建交的最不發達國家實施100%税目產品零關税,積極推進落實對53個非洲建交國實施100%税目產品零關税舉措等擴大自主開放舉措,持續推進市場多元化,為促進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暢通和世界經濟增長注入確定性和穩定性。

六、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發揮區域戰略疊加效應。

對比十九屆五中全會公報,城鄉區域主要關注點有五,一是首次提出推動農村基本具備現代生活條件。預計「十五五」時期將進一步完善農村生活設施、公共服務等領域以縮小城鄉差距。二是強調發揮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等不同戰略的疊加效應。疊加效應的發揮需要做到各類戰略的戰略目標協同一致、區域政策的銜接和統一。三是強調要發揮重點區域增長極作用。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經濟大省,超特大城市等重點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基礎較好,預計在全國發展大局中將承擔更多職責。四是注重促進區域聯動發展。重點是推進要素市場聯動、創新鏈和產業鏈聯動、基礎設施聯動、體制機制聯動、國土空間聯動和區域一體化融合發展,在聯動融合發展中縮小區域發展差距。五是首次提出加強海洋開發利用保護。「十五五」時期或將以發展海洋經濟為重點,加快構建現代海洋產業體系,壯大海洋能、海洋生物醫藥和生物製品等海洋新興產業。海南作為我國最大經濟特區、最大自由貿易試驗區和中國唯一自貿港,海洋經濟藴含較大投資機遇。

七、建設文化強國,激發文化創新創造活力。

文化建設領域,「十五五」提出要「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化。」在全球化和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背景下,大國崛起過程中文化軟實力愈發重要。「十五五」明確文化建設在提升國家綜合實力和國際影響力中具有戰略性作用,提出要順應信息技術發展潮流,紮實推進文化強國建設,充分彰顯文化在國家發展和國際競爭中的關鍵地位。

八、堅持人民至上,更加重視民生保障,推動地產高質量發展。

公報把「堅持人民至上」寫入「六個必須堅持」,標誌着這一表述正式升級為統領未來五年改革發展穩定各項工作的「第一價值錨」。「十五五」時期中國同時面臨老齡化加速、地方債務風險、外部衝擊等「緊約束」,必須在「保增長」與「保民生」、「保安全」之間做權衡。把「人民至上」寫進指引未來五年的最高綱領,就是先立一道「價值熔斷器」:任何目標都不能以犧牲人的生命、健康、基本福祉為代價,更加重視民生保障。此外,公報提到「推動房地產高質量發展」,房地產被納入民生領域,不再是風險板塊,后續可以對地產兜底政策更加期待。

九、強化底線思維,堅決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

本次會議對於短期的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也給予了重點關注。會議強調「堅決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這將提振市場對於2025年全年實現5%的經濟增長目標的預期。今年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長5.2%,四季度GDP需要達到4.4%左右,以完成全年5%的目標。由於面臨高基數,四季度順利實現目標依然充滿挑戰,需要宏觀政策「持續發力、適時加力」,保持高度的宏觀一致性。近期已推出5000億元的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盤活地方債務限額5000億的增量政策。展望年內,強化「底線思維」,着力穩就業、穩企業、穩市場、穩預期,更大力度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根據形勢變化將及時推出增量儲備政策。財政政策方面,化債力度仍有望加力,增發5000億元的地方政府特殊再融資債券是重要選項,以改善企業現金流,提振企業預期;貨幣政策將配合財政協同發力,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有望實施一次降息,幅度可能在10-20BP。

二、風險提示

政策落地不及預期的風險;消費者信心恢復不及預期的風險。

2、策略:劃重點:二十屆四中全會公報對A股投資的啟示

楊策丨策略首席分析師

S0130522030004

王雪瑩丨策略分析師

S0130525060003

周美麗丨策略分析師

S0130525070002

一、核心觀點

「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與「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相比,「十五五」時期的目標更加強調經濟高質量發展。「十五五」時期增加了「科技自立自強水平大幅提高」、「國家安全屏障更加鞏固」這兩個目標,但減少了「國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這一目標。

「十五五」規劃建議利好哪些主題或產業:(1)「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重視「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發展,首次提出建設「航天強國」,明確提出要「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產業發展方向更加具體明確。(2)將「發展新質生產力」寫入建議,強調要「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歷史機遇」,利好科技產業、數字經濟產業等。(3)擴大內需方面,強調「以新需求引領新供給,以新供給創造新需求」,更加重視需求與供給之間的互動。利好大消費行業,尤其是新消費行業。(4)改革方面,提出要「加快完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十五五」時期要素市場化改革進度或將加快。(5)對外開放方面,明確提出要「維護多邊貿易體制」,利好出海經濟。(6)區域協調發展方面,首次提出「加強海洋開發利用保護」,海洋經濟在「十五五」時期或將迎來快速發展期。(7)民生方面,重點提到「推動房地產高質量發展」,房地產改革仍是未來經濟發展的重點。(8)綠色發展方面,提出「加快建設新型能源體系」,利好綠色經濟、新能源產業等。

對A股市場的深遠影響:短期來看,全會的召開為A股市場提供新一輪的政策預期和投資線索,有望有效提振市場信心,相關板塊或將獲得投資者的重點關注。中長期來看,全會勾勒的發展藍圖為A股市場行穩致遠提供堅實支撐。一方面,會議釋放的戰略方向進一步夯實市場對中國經濟長期韌性的信心,讓資本市場形成更清晰的長期價值判斷邏輯。另一方面,會議通過明確未來五年的經濟發展路徑,讓資本市場得以錨定政策確定性與產業趨勢性的交匯點,引導資源向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聚集。此外,中國資本市場不斷深化改革,將吸引更多的中長期資金和國際資金流入,進一步促進A股市場的健康穩定發展。

主題投資機會展望:(1)新質生產力領域:「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之中,科技自立自強水平大幅提高是一大重點。順應國家戰略、具備真實技術壁壘的科技企業將是A股投資的重要主線。(2)消費領域:消費作為內需的重要部分,對穩定經濟基本盤至關重要。惠民生和促消費、投資於物和投資於人相結合驅動的服務消費賽道,順應新趨勢的新型消費等細分領域值得重點關注。(3)「兩重」領域:關注地方重大戰略項目建設的推進,產業鏈上下游的基建、建材、機械等領域企業將直接受益於訂單增長與業績釋放。(4)反內卷領域:長期以來,治理無序競爭、規範地方招商引資是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亟需攻克的難題。在這一情況下,反內捲成為宏觀調控的重要抓手,相關板塊中長期投資價值提升。(5)地產鏈:高質量發展的核心框架有望推動房地產市場向質量提升、制度創新轉型,關注政策加力下地產鏈交易機會。

二、風險提示

國內政策效果不確定的風險;地緣因素擾動的風險;市場情緒不穩定的風險。

3、策略:佈局消費主題投資機遇——「十五五」規劃展望系列

楊超丨策略首席分析師

S0130522030004

王雪瑩丨策略分析師

S0130525060003

周美麗丨策略分析師

S0130525070002

一、核心觀點

中國經濟增長中的消費:隨着經濟結構性調整,傳統投資增速趨緩,外部環境不確定性加大,出口依賴型企業面臨壓力,消費在「三駕馬車」中的作用和地位更加凸顯。展望「十五五」時期,有效需求不足仍然是突出矛盾。「十五五」規劃或將圍繞推動收入分配製度改革、提供高品質消費供給、完善促消費長效機制等方面釋放消費潛力。

「十五五」時期:政策引領消費轉型:(1)國家層面的總體框架: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將擴大內需作為戰略基點,黨的十九大強調增強消費的基礎性作用。2020年政治局會議首次提出「需求側改革」,旨在貫通經濟循環環節,形成供需高水平動態平衡,服務新發展格局。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截至2024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持續突出消費戰略地位。(2)部委聯合發佈的專項政策:擴大內需從應急紓困轉向體系化建設,再到精準深化的系統性戰略部署。隨着政策協同發力,消費增速明顯回升,固定資產投資穩定增長。「兩新」、消費券、入境消費和消費金融等政策對消費有着促進作用。

A股消費主題投資機會:(1)業績表現:2010年以來,隨着宏觀經濟增速放緩,消費風格業績增速中樞下移。消費風格營收增速仍處於磨底階段,2025年上半年呈現邊際回暖跡象;歸母淨利潤同比自2023年底以來持續實現正增長;ROE(TTM)為10.48%,處於2010Q1以來21%分位數水平。(2)行情回顧:2016年至2021年初,消費行情走勢震盪向上,且相對全A指數呈現超額收益。2021年以來,隨着盈利增長放緩,估值進入消化期,消費行情震盪回調。2024年「924」以來,消費行情迎來反彈。(3)估值:當前消費風格估值處於歷史低位,估值修復空間較大。重點關注估值處於歷史中低位且業績分位數表現相對靠前的啤酒、飼料加工、畜牧養殖、白色家電、調味品等。 

港股消費主題投資機會:(1)業績表現:港股消費板塊營收增速2010年至2015年呈下行趨勢,2016年至2021年震盪上升,2022年至2024年維持在中低水平。當前可選消費業績景氣度處於歷史中等水平,日常消費處於歷史中低水平。(2)行情回顧:2010年至今,港股消費板塊經歷了三輪完整的漲跌行情。2010年以來的上漲行情中,漲幅最高的行業依次為:酒店餐館與休閒、汽車、家電、休閒用品,體現出消費的時代變遷。(3)估值:港股消費板塊估值處於歷史中低水平,且日常消費板塊估值分位數相對更低。

消費板塊因子選股:基於消費板塊追求「確定性溢價」的定價邏輯,從八大消費行業中,篩選出代表盈利穩定性和增長能力的核心因子。通過IC值檢驗確定有效因子,並構建多因子加權評分模型。等權重構建「消費精選指數」,在2025年1月1日至10月21日的檢驗期內,該組合收益率達26.65%,並獲得相對消費指數的16.23%的超額收益。

二、風險提示

國內政策效果不確定的風險;地緣因素擾動的風險;市場情緒不穩定的風險。

4、永和股份 (605020):製冷劑走勢偏強,25Q3業績保持增長

王鵬丨化工行業首席分析師

S0130525090001

孫思源丨化工行業分析師

S0130523070004

一、核心觀點

事件 公司發佈2025年三季度報告。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7.86億元,同比增長12.04%;實現歸母淨利潤4.69億元,同比增長220.39%。分季度來看,公司25Q3實現營業收入13.40億元,同比增長11.42%,環比增長2.46%;實現歸母淨利潤1.98億元,同比增長485.77%,環比增長13.74%。

HFCs高景氣延續、高端氟材料放量,25Q3公司業績持續向好。25Q3公司銷售毛利率、銷售淨利率分別為27.38%、14.78%,同比分別增長12.65、11.98個百分點;環比分別增長0.48、1.44個百分點。分板塊來看,25Q3公司氟碳化學品、含氟高分子材料、化工原料、含氟精細化學品銷量同比分別變化-14.59%、7.46%、7.03%、480.64%,環比分別變化10.84%、0.63%、-2.77%、26.17%;銷售均價同比分別變化23.97%、5.87%、2.06%、-26.59%;環比分別變化-8.89%、-2.42%、21.75%、-10.83%。公司業績持續向好,一是,HFCs高景氣延續,產品價格持續偏強運行,氟碳化學品板塊營收及盈利能力增強;二是,公司主要聚合物產品產銷規模擴張、優等品率提升;三是公司加強精益管理、強化成本控制。

年度配額持續消化,主流製冷劑產品價格重心上移。短期來看,臨近年末,隨三代製冷劑配額持續消耗,廠家可售余量有限。加之近期25Q4主流空調企業長協價格落地,R32、R410a執行價格分別環比25Q3上漲18.97%、7.26%,生產廠家及貿易商惜售挺價心態進一步強化。行業庫存低位、需求偏暖下,預計年內剩余配額消化順暢,主流產品價格維持偏強走勢。中長期來看,配額政策持續約束下,三代製冷劑供需結構或持續偏緊,看好行業高景氣延續。

高附加值項目持續推進中,看好公司長期成長一方面,公司現正重點推進第四代環保製冷劑研發,並規劃建設2萬噸/年HFO-1234yf裝置、2.3萬噸/年HFO-1234ze裝置聯產HCFO-1233zd裝置。另一方面,公司含氟高分子材料及單體在建產能超3萬噸/年。同時公司正加速推動電子浸沒式冷卻液、全氟己酮等新興產品產業化進程。氟化工產品矩陣逐步完善,有望為公司長期成長提供充足動能。

二、風險提示

下游需求不及預期的風險;原材料價格大幅波動的風險;行業監管政策變化的風險;在建項目進度不及預期的風險等。

5、視源股份 (002841):收入環比恢復增長,關注AI教育+機器人落地進展

顧熹閩丨社會服務行業首席分析師

S0130522070001

何偉研究所副所長、大消費組組長、家電行業首席分析師

S0130525010001

一、核心觀點

事件:公司前三季度實現收入180.9億元/同比+5%;實現歸母淨利8.7億元/同比-7%,扣非淨利6.8億/同比-21%。其中,Q3公司實現營收75.2億元/同比+7%,歸母淨利4.7億元/同比+8%,扣非淨利4.0億元/同比+1%。

教育及家電控制機收入增長驅動Q3收入增速環比回升。公司Q3收入重新恢復增長,我們預計主要受益於:1)地方教育財政支出同比去年有所改善,以及公司教育AI 產品加速推廣,Q3公司國內教育業務預計繼續保持穩健增長;2)智能控制部件業務通過深化大客户合作及新客户拓展,實現份額及覆蓋面提升,其中Q3家電控制器業務持續受益海內外訂單快速增長,維持較高增長;3)企服業務中,Maxhub海外獲微軟認證,並通過加快新品上市與推廣節奏增長強勁。國內通過推動下游供應鏈管理策略變革,收入同比降幅有所放緩;4)海外ODM業務關税影響預計仍承壓。

毛利率環比下行,淨利率受益費用管控及投資收益提升。公司Q3毛利率同比-0.9pct,主要因原材料價格上行+毛利率較低的家電控制器業務收入佔比提升影響。費用端改善對淨利率提升影響顯著,其中Q3公司銷售/管理/研發費用率分別同比-0.5pct/-0.2pct/-0.2pct。此外,Q3公司投資收益同比+0.4億元,推動淨利率同比提升0.3pct。

AI教育、機器人業務持續推進,商業化開始落地。截至3Q25,希沃課堂智能反饋系統已在全國建成19個重點應用示範區,覆蓋超過4000所學校、10000間教室,累計生成課堂智能反饋報告超過45萬份,並保持季度環比快速增長;希沃AI備課助手已激活用户超過100萬,並開始實現一定體量收入;希沃魔方數字基座已覆蓋國內超過9000所學校。機器人領域,公司遵循「剛需場景優先」策略,年內已推出四足機器人、柔性操作臂等產品,商用清掃機器人已在歐洲、日韓及國內市場推廣並實現良好增長。

二、風險提示

宏觀經濟波動的風險,行業競爭加劇的風險,新業務拓展進度不及預期的風險。

6、中國移動 (600941):推進AI+規模發展,構建高質量新格局

趙良畢通信&中小盤首席分析師

S0130522030003

趙中興通信&中小盤分析師

S0130524090002

一、核心觀點

事件:近日,中國移動發佈2025前三季度業績報告,公司實現總營收7947億元,其中主營業務收入為6831億元/+0.8%;利潤總額達1468億元/+3.0%;實現歸母淨利潤1154億元/+4.0%;實現扣非后歸母淨利潤1071億元/+6.6%。從25Q3單季度來看,公司實現總營收2509億元,同比提升2.5%;實現歸母淨利潤311億元,同比提升1.4%。

基本盤穩健增長,加速培育AI與國際化新引擎,構建高質量發展新格局。個人及家庭市場方面,截止25Q3,C端移動客户達到10.09億户,淨增456萬戶,其中5G網絡客户達到6.22億户,滲透率61.6%。移動ARPU保持行業領先,為48.0元。H端有線寬帶客户總數達到3.29億户,淨增1,420萬戶;家庭寬帶客户達到2.88億户,淨增976萬戶。ARPU達44.4元/+2.8%。政企市場方面,公司持續深化戰客、商客客羣精細運營,推進AI+規模發展。公司DICT 業務收入保持良好增長,AI直接收入實現高速增長。新興市場方面,公司加快培育國際業務增長新動能,國際業務收入保持快速增長;持續深化「內容+科技+融合創新」運營,重點產品客户規模穩健增長。總體來看,公司用户基礎持續鞏固,核心業務保持穩健增長,5G與家庭業務發展態勢良好。公司積極拓展AI、國際業務等新增長引擎,推動業務結構持續優化。

新型信息服務體系持續優化,供給水平顯著提高,AI創新發展步伐加快。公司充分發揮企業創新主體作用,以「BASIC6」科創計劃為核心構建優勢科創能力,驅動向世界一流信息服務科技創新公司轉型發展。低空智聯網領域,部署5G-A 4.9GHz通感一體基站滿足低空物流、低空安防等業務需求。AI領域,推出VLA具身智能大模型,完成萬億參數級大模型先導試驗等。新型工業化領域,九天·工業大模型入選2025全球工業大模型TOP 50第六名。量子領域,量子計算雲平臺總規模超1,200量子比特,業界領先。總體來説,公司將錨定「世界一流信息服務科技創新公司」發展定位,深化改革攻堅、創新突破深化轉型升級、新舊動能不斷轉換,深化精細運營、精益管理,持續構建高質量發展新格局,盈利水平有望持續提升。

推動回購股份方案,分紅派息持續提升,新舊動能轉化中長期發展看好。公司高度重視股東回報,持續增加分紅回饋股東彰顯央企擔當,派息率居運營商之首,2024年起三年內通過現金分紅逐步提升至75%以上。此外,公司推出積極有為的行動方案,強化市值管理,致力於和廣大投資者共享公司長期發展成果,持續提升上市公司價值。作為央企科技國家隊代表,公司充分發揮鏈長作用,數據、算力和算法全產業鏈佈局,盈利能力、現金流資產不斷改善,資產價值優勢凸顯,公司快速發展的持續性和彈性有望超預期。

二、風險提示

國內外政策和技術摩擦不確定性的風險;運營商新興業務不及預期的風險;AIGC技術應用落地不及預期的風險。

本文摘自:

1.中國銀河證券2025年10月23日發佈的研究報告《目標明確,腳步堅定 ——四中全會公報劃重點》

首席經濟學家:章俊 S0130523070003

分析師:張迪 S0130524060001;詹璐 S0130522110001;呂雷 S0130524080002;趙紅蕾 S0130524060005;鐵偉奧 S0130525060002;路自願 S0130525070001

研究助理:薄一程

2.中國銀河證券2025年10月23日發佈的研究報告《劃重點:二十屆四中全會公報對A股投資的啟示》

分析師:楊超 S0130522030004;王雪瑩 S0130525060003;周美麗 S0130525070002

研究助理:孔玥

3.中國銀河證券2025年10月23日發佈的研究報告《【銀河策略】佈局消費主題投資機遇——「十五五」規劃展望系列

分析師:楊超 S0130522030004;王雪瑩 S0130525060003;周美麗 S0130525070002

研究助理:孔玥

4.中國銀河證券2025年10月23日發佈的研究報告《【銀河化工】公司點評丨永和股份 (605020):製冷劑走勢偏強,25Q3業績保持增長

分析師:王鵬 S0130525090001;孫思源 S0130523070004

5.中國銀河證券2025年10月23日發佈的研究報告《【銀河社服&家電】公司點評丨視源股份(002841):收入環比恢復增長,關注AI教育+機器人落地進展》

分析師:顧熹閩 S0130522070001;何偉 S0130525010001

6.中國銀河證券2025年10月23日發佈的研究報告《【銀河通信】公司點評丨中國移動 (600941):推進AI+規模發展,構建高質量新格局

分析師:趙良畢 S0130522030003;趙中興 S0130524090002

評級體系:

推薦:相對基準指數漲幅10%以上。

中性:相對基準指數漲幅在-5%~10%之間。

迴避:相對基準指數跌幅5%以上。

推薦:相對基準指數漲幅20%以上。

謹慎推薦:相對基準指數漲幅在5%~20%之間。

中性:相對基準指數漲幅在-5%~5%之間。

迴避:相對基準指數跌幅5%以上。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