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10-24 19:52
轉自:貝殼財經
停牌近一個月后,五礦地產復牌迎來暴漲行情。10月24日,五礦地產高開91.67%,截至收盤,每股報0.94港元,大漲91.84%。
10月23日晚間,五礦地產發佈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建議以計劃安排方式將公司私有化,生效后,公司將向聯交所申請撤銷股份的上市地位,計劃股份將予以註銷,註銷價為每股1港元,相比於此前最后交易日溢價約104.08%。
那麼,五礦地產私有化對市場有何影響?作為國資委首批確定的16家地產主業央企之一,五礦地產為何走向退市?
大股東溢價私有化
根據公告,五礦地產私有化的要約人為June Glory International Limited(中國五礦間接非全資附屬公司)。10月23日,要約人要求董事會向計劃股東提呈該建議,擬以安排方式將五礦地產私有化。
據悉,相關計劃股份將予以註銷,註銷價為每股計劃股份1港元,較於未受干擾日在聯交所的收市價溢價約185.71%,較於最后交易日溢價約104.08%。計劃生效后,五礦地產將根據上市規則,向聯交所申請撤銷上市地位。
截至公告日期,五礦地產已發行約33.47億股股份,要約人持有約20.71億股股份,佔已發行股份約61.88%。
公告顯示,根據計劃支付的總代價,將以內部資源的方式撥付,最高現金代價約12.76億港元。要約人的財務顧問中金公司確信,要約人具備充足財務資源,履行其應付現金代價的付款責任。
也就是説,五礦地產控股股東中國五礦此次以翻倍的高溢價對五礦地產進行私有化,體現了央企擔當,也釋放了流動性,在提供了退出機會的同時,為股東創造了價值。
對此,五礦地產也在公告中表示,鑑於股份交易流動性低,溢價私有化方案為計劃股東提供退出機會,同時,該建議為計劃股東提供機會以溢價表現其於本公司的投資。
鏡鑑諮詢創始人張宏偉分析稱:「大股東溢價私有化,一方面,股東也會溢價收回投資成本;另一方面,對於散户來説也是一個退出的機會,從這個方面也體現出央企責任。」
五礦地產退市背后
那麼,背靠中國五礦這棵「大樹」,五礦地產為何要走向私有化退市?
從公司角度來看,五礦地產表示,公司股本融資能力有限,已失去上市平臺優勢。五礦地產稱,因股份長期交易量低迷,價值持續被低估,限制了其從資本市場籌資的能力。自2009年起,公司並無通過發行股份,從公開市場籌集任何資金。
「私有化有助於公司實施長期戰略、提升業務靈活性。」五礦地產坦言,因房地產行業仍處於築底回穩階段,公司迫切需要調整策略。私有化后,能更專注於長期業務規劃及資源整合,不再受制於短期市場波動及合規壓力。
此外,建議實施后,五礦地產將從聯交所除牌。五礦地產也表示,這將有助於減少管理及合規的複雜性,提升整體營運效率及決策效能。
而更為重要的原因是五礦地產自2022年起已經連續三年虧損。尤其是在2024年,五礦地產實現收入98.83億港元,同比下降21.8%;年內淨虧損同比擴大至37.48億港元;股權持有人應占虧損35.21億港元。
此前,五礦地產董事會主席何劍波在年報中表示,公司首先要確保「活下去」,把去庫存、防風險放在首位,想盡一切辦法增收節支,減少虧損;嚴守資金安全底線,努力修復資產負債表,確保債務「不爆雷」、交付「不爛尾」、發展「不守舊」。
但是,到2025年中期,五礦地產的業績仍未見明顯好轉。今年上半年,五礦地產綜合收入為19.76億港元,同比下降60.7%;淨虧損規模為5.80億港元,歸屬於股權持有人之應占虧損為5.85億港元。
從其控股股東全盤站位來看,中國五礦目前擁有9家上市公司,其中有地產業務的上市平臺有2家,除了五礦地產外還有中國中冶。去年年底,經國資委批准,中冶集團已與中國五礦完成戰略重組,中冶集團作為中國五礦的全資子公司正式併入。而中冶集團下也有地產開發業務平臺中冶置地,同樣也是國務院國資委首批認定的16家以房地產為主業的中央企業之一,所以此次五礦地產退市,不排除中國五礦也有從全盤角度來整合地產業務的思路。
同時,相比於其他央企品牌,中國五礦在地產板塊發展上的競爭優勢相對較弱。去年,中國五礦全年營收超8000億元,地產業務貢獻佔比已經較小。五礦地產退市后,和中冶置地之間未來如何整合發展還需全盤考量。
「目前,房地產市場下行壓力仍然存在,就五礦地產本身而言,業績表現不佳呈現持續虧損,加之股價表現和流通性而言,保留上市平臺的意義並不大。同時,同一央企下面基於規避同業競爭而進行平臺之間的整合也是必要的一步。」張宏偉點評稱。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徐倩
校對 穆祥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