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長城Hi4摘得行業特等獎,定義混動技術新高峰

2025-10-24 19:33

近日,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科學技術獎的頒發,在業界引起廣泛關注。

長城汽車憑藉《混動四驅智能越野系列乘用車關鍵技術與應用》項目,榮獲「科技進步獎」特等獎。

據悉,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科學技術獎經國家登記的社會力量設獎,是我國汽車行業首個經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批准登記的科技獎項,也是目前汽車行業最具權威性和影響力的科技獎項之一,被譽為行業技術創新的「風向標」。

本次獎項評審由中國工程院院士李駿領銜,匯聚了行業泰斗、高校教授及企業總工共同參與,以嚴格的標準控制獲獎比例。

事實上,這不是長城汽車首次獲得類似獎項。

早在2015年,長城汽車就憑藉全新SUV平臺哈弗H6開發與產業化項目獲得當年中國汽車工業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而此次Hi4技術體系獲科技進步獎特等獎,是科學技術獎設獎30余年以來,首次將最高榮譽授予混動技術領域,長城汽車在技術創新上的領先地位可見一斑。

據介紹,此次獲獎的核心技術Hi4(智能四驅電混技術)的主要突破在於解決了混動四驅領域的多項全球性難題。

Hi4作為長城汽車全球首創的智能四驅電混技術,專為新能源全場景高階駕駛需求設計。

其自主構建起4個混動四驅架構、9套動力總成,搭載iTVC智能扭矩矢量控制系統,實現駕駛模式主動尋優和扭矩的智能動態分配,帶來全工況效率最優,為用户提供更加全面的駕乘體驗。

具體而言,Hi4在動力系統、電池安全、越野性能三大領域實現革命性突破,開創了混動技術發展的全新格局,填補多個全球技術空白。

在動力系統方面,其全球首創雙電機多擋串並聯四驅技術體系,突破了雙電機串並聯構型無法實現四驅的技術瓶頸,並構建了可拓展的Hi4混動家族,可滿足不同車型、不同場景的全方位需求。

同時,長城汽車開發了國內首款單電機9擋並聯混動四驅系統Hi4-T,填補國內混動硬派越野技術空白;並憑藉全球首款耐高温雙VGT增壓器及高效燃燒系統,使3.0T發動機實現了全球最高工程熱效率,解決了大排量發動機性能效率難以兼顧的問題,樹立了動力科技的新標杆。

在電池安全方面,其全球首創的越野專用電池包,通過高安全關鍵技術,實現了同級產品中全温域功率最大與防護最強的卓越性能,綜合安全技術水平達到國際領先。

在越野性能方面,其底盤升降與反跳解耦的越野懸架技術,則實現了極致的通過性與操控穩定性;同時國內首創的穩定杆實時斷開技術,進一步釋放了越野潛力。

此外,長城汽車更開創性地研發了全地形智能識別與控制技術,融合先進算法與大數據模型,實現了32種越野場景、3種城市場景的精準識別與匹配,以99%的識別精度從根本上解決了越野模式的誤用風險,引領越野技術進入智能化新時代。

而這一系列突破性的創新成果,自然繞不開長城汽車在知識產權方面奠定的技術底座。

截至2025年9月,該技術已獲得授權發明專利122件,涵蓋構型、控制、發動機、電池、懸架、安全六大技術域,並參與制定了9項國家標準。

值得注意的是,長城汽車此番獲獎意義非凡。

Hi4獲得科學技術獎特等獎,不僅意味着行業對這一技術體系的肯定,更是對「中國智慧解決世界問題」的認可。

過去,高端四驅技術長期由國外品牌如吉普、路虎等主導,國內SUV產品多侷限於城市前驅車型,性能與國際水平存在差距。

現如今,長城汽車在四驅技術領域的自主研發突破,不僅書寫出了長城汽車在越野車核心技術上的重要進展,更預示以長城汽車為代表的中國車企正以成功掌握自主知識產權的四驅系統,改變依賴國外技術的局面,最終技術普惠全球消費者。

據悉,Hi4通過架構創新+規模化生產,已降低四驅系統成本,推動家用SUV進入「四驅普及時代」。

2023年5月到2024年底,Hi4技術體系相關車型累計銷售41萬輛,實現收入913億元,税收58億元,帶動全產業鏈協同增效。

曾經被外資壟斷的30萬元以上越野市場也發生鉅變,2020年到2024年,長城硬派越野車國內市佔率從10%飆升至52%,帶動自主品牌整體佔比從26.9%躍升至80%。

可見,Hi4技術構建的「性能+成本」雙優勢,已經改寫了競爭格局,同時也帶動了經濟騰飛。

與此同時,在海外市場,Hi4技術體系積極響應「一帶一路」倡議,產品出口至澳大利亞、新西蘭等19個國家,也成為長城汽車全球化戰略的支點。

2025年1至9月,長城汽車在澳洲市場累計銷量達39,343台,同比增長23.7%,市佔率達4.3%,澳洲市場已位居全品牌第七、中國品牌第一。

由此來看,從技術攻克到市場化突圍,長城汽車正譜寫中國車企的「創新故事」。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