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10-24 21:22
智通財經APP獲悉,華爾街分析師表示,英特爾(INTC.US)最新季度業績及業績指引表明,其轉型努力正發揮作用,但這家半導體巨頭仍有漫長的路要走。
截至發稿,該股在盤前交易中上漲6%,其競爭對手AMD(AMD.US)和英偉達(NVDA.US)股價也出現上漲。
傑富瑞分析師布萊因·柯蒂斯(Blayne Curtis)在給客户的報告中寫道:「剔除各項變動因素后,考慮到服務器需求加速增長以及個人電腦(PC)更新周期進入初期階段,英特爾的業績與指引表現略好於預期。晶圓代工業務仍面臨挑戰,但至少18A製程工藝已投入運營,我們期待能在國際消費電子展(CES)上看到Panther Lake系列產品。
總體而言,本次業績表現穩健,但更多是受益於終端市場的強勁復甦。」柯蒂斯對英特爾維持「中性」評級,但將目標價從35美元上調至40美元。
分析師路易斯·傑拉德(Louis Gerard)表示,英特爾本季度業績表現出色,為其未來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傑拉德表示,「我對公司的客户端計算部門(Client Computing Group)尤為滿意,該部門同比增長約5%,仍是目前公司的核心增長引擎——這一業務的盈利能為英特爾其他高增長業務提供資金支持」。
摩根士丹利分析師約瑟夫·摩爾(Joseph Moore)指出,英特爾第三季度業績的超預期部分源於其首席執行官陳立武(Lip Bu-Tan)主導的保守策略。不過他補充稱,自己對「數據中心市場存在供應短缺但同比增長微乎其微」這一情況感到「意外」。
摩爾寫道:「整個季度,我們一直在提及一個事實——無論是英特爾還是AMD,其服務器中央處理器(CPU)基本都處於滿額分配狀態。我們此前大多將這一現象歸因於需求端因素。
但從英特爾數據中心與人工智能部門(DCAI)的業績來看,該部門營收環比增長中個位數、同比小幅上升,且表明受供應短缺影響,未來幾個季度營收增長將低於季節性水平——這似乎説明英特爾純粹是產能建設不足。
儘管其中部分原因與產品組合重新調整及其他挑戰有關,但考慮到過去12個月英特爾總資本支出超過200億美元,我們原本預期公司有能力支撐兩位數的增長。」
儘管市場情緒樂觀,摩爾仍對英特爾維持「與大盤持平」(Equal-Weight)評級,並表示即便該股近幾周股價走高,他目前也不打算改變觀點。
摩爾補充道:「若股價上漲是由晶圓代工業務熱度或地緣政治相關樂觀情緒推動,而我們認為製程工藝的利好將首先體現在微處理器產品組合上,那麼晶圓代工業務熱度或地緣政治相關樂觀情緒仍有可能再次消退——這是當前存在的風險。我們並非預測這種情況會發生,而是維持‘與大盤持平’評級,因為未來可能會出現階段性的積極信號。
我們當然可能看到英特爾與關鍵客户達成晶圓代工協議(即便這些協議是受政府推動的象徵性承諾),這類事件或繼續成為股價上漲的積極催化劑。但我們仍對晶圓代工業務能否帶來正向現金流回報持懷疑態度。」
美國銀行分析師維韋克·阿里亞(Vivek Arya)表示,英特爾的業績與指引表現強勁,且這一趨勢也為AMD傳遞了積極信號——尤其是到2026年,市場需求可能仍將超過供應。
不過阿里亞指出,他預計英特爾晶圓代工業務不會出現「實質性改善」,且公司缺乏人工智能加速器(AI accelerator)是一大不利因素。
「我們認為,該股當前2027財年(CY27)市盈率超過50倍,估值已偏高,這一估值反映了市場對英特爾‘重奪CPU市場份額’及‘在晶圓代工業務上取得重大突破’的投機性預期,」阿里亞寫道,「換而言之,若英特爾股價市盈率能與費城半導體指數(SOX)2027財年22倍的市盈率持平,那麼公司備考每股收益(pro-forma EPS)需達到1.60-1.80美元以上,這一水平是我們當前預測值的兩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