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10-24 21:28
隨着美國股市接連創下歷史新高,人工智能芯片製造商英偉達(NVDA)的估值已飆升至4萬億美元以上,專業投資者一直在想方設法,試圖在享受牛市紅利的同時,避免承擔過度風險。
一些人將目光投向了90年代的互聯網熱潮,那股浪潮從初創公司蔓延至電信和科技行業。當時,對衝基金的玩法是,在估值過高的股票見頂前拋售,並選擇其他仍有上漲空間的股票,從而成功駕馭了那波行情。
歐洲最大資產管理公司Amundi的多元資產主管兼意大利首席投資官Francesco Sandrini説,「我們現在做的,就是1998年到2000年間奏效的那一套。」
他指出了華爾街出現的一些非理性繁榮跡象,例如市場對大型AI股票的風險期權進行瘋狂交易。但他表示,預計這股新的科技熱情將持續下去,並希望通過押注於估值合理、有望接力上漲的資產來鎖定收益。
Sandrini表示,這需要努力尋找「市場迄今未能發現的最高增長機會」,他已將資金投向軟件集團、機器人技術和亞洲股市的科技領域。
其他投資者也預計,在英偉達股價兩年內上漲超過兩倍后,一些人將逐步撤出「七巨頭」,但他們仍希望在人工智能領域內保持多元化投資。
Goshawk資產管理公司首席投資官Simon Edelsten表示,「(AI熱潮)最終‘一地雞毛’的概率非常高,因為各大公司正投入數萬億美元,都在爭奪一個尚不存在的市場。」他曾在1999年於倫敦股票經紀公司Dresdner Kleinwort Benson負責電信公司的首次公開募股(IPO)工作。
他預計,AI熱潮的下一階段將從英偉達、微軟(MSFT) 和Alphabet(GOOGL) 等公司蔓延至相關行業。
從歷史上看,把握泡沫的不同階段是參與其中的一種方式,可以避免因過早判斷頂部而帶來的風險。
經濟學家Markus Brunnermeir和Stefan Nagel的一項研究顯示,在互聯網泡沫時期,對衝基金大多沒有做空,而是足夠巧妙地駕馭了這波浪潮,在1998年至2000年間,每個季度都跑贏市場約4.5%,併成功避開了最嚴重的下跌。他們及時拋售了高價互聯網股票,並將利潤再投資於其他尚未引起普通投資者注意的股票。
「即便是在2000年市場見頂時,手腳快的人仍然能賺到可觀的利潤,」Goshawk的Edelsten説道,並補充説當前的市場環境與1999年相似。
他看好IT諮詢公司和日本機器人集團,這些公司有望從AI巨頭那里獲得收入。他説,這是市場淘金熱的典型演變路徑。「當有人發現金礦時,你應該去買下當地的五金店,因為淘金者都會去那里買鏟子。」
投資者們也在嘗試從亞馬遜(AMZN) 、微軟和Alphabet等所謂的「超大規模數據中心公司」承諾投入AI數據中心和先進芯片的數萬億美元中獲利,同時又避免直接對這些公司進行過多投資。
富達國際的多元資產經理Becky Qin表示,鈾是她青睞的新AI交易標的,因為耗電量巨大的AI數據中心可能會消耗大量核能。
資產管理公司還擔心,建設數據中心的熱潮可能導致產能過剩,就像電信行業的「光纖泡沫」一樣。
「在任何新的技術範式中,我們從A點到B點的過程中都難免會出現過度行為,」百達資產管理(Pictet Asset Management)的高級多元資產策略師Arun Sai表示。
儘管像微軟、亞馬遜和Alphabet這樣的頂級AI股票正受到強勁盈利的推動,但他仍然看到了「泡沫的雛形」,並青睞中國股票作為對衝。
不過,一些投資者並不贊同這種通過相對價值投資法來減輕未來損失的AI投資方式。
駿利亨德森(Janus Henderson)的投資組合經理Oliver Blackbourn表示,他正在用歐洲和醫療保健資產來對衝其美國科技股頭寸,以防AI股票崩盤拖累美國經濟。他説,根本無法預測AI熱潮會持續多久,因為頂部通常只有市場真的走出來后才知道。「在泡沫破裂之前,我們都身處199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