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10-24 19:30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來源:雷峰網)
10月24日,騰訊發佈《2025騰訊研發大數據報告》,首次系統披露 2025 年研發進展。
報告顯示,AI已全面融入騰訊研發體系,成為驅動研發效能提升的「新引擎」。超過90%的騰訊工程師使用AI編程助手CodeBuddy輔助編程,50%的新增代碼由AI輔助生成,依託WeDev打通研效工具鏈,串聯研發流程,推動公司整體研發效能提升超20%。
騰訊50%新增代碼由AI輔助生成
2025年,騰訊產研人員佔比達76%,每 4 個騰訊員工中就有 3 個從事研發工作。騰訊月均新增代碼3.25億行,每月完成需求37萬個,構建交付2520萬次,支撐業務快速迭代。
在自研混元大模型的支撐下,AI已深入編碼、評審、測試等環節。50%的新增代碼由AI輔助生成,這相當於工程師每寫兩行新代碼,就有一行是在AI的幫助下完成的。在AI 的輔助下,平均編碼時間縮短40%,整體研發效能提升超20%。
代碼評審環節,AI參與度也高達94%,這意味着,騰訊的每一段代碼提交,幾乎都有一位"AI質檢員"在第一時間進行預審,它在人類工程師介入之前就先把了第一道質量關。其中 28%的代碼缺陷由 AI 直接發現並被工程師採納,推動代碼評審環節有效問題檢出量增長44%,為軟件質量加固防線。
此外,通過AI提效的團隊數量同比增長6倍,大模型應用場景持續拓展,問題解決能力不斷增強。
研效自動化水平提升67%
AI的落地離不開好用的研效平臺。報告指出,隨着WeDev研效融合和智能化深入研發實踐,研效工具間每日數據互通8000萬+次 ,平臺月均節省手工操作530萬次,自動化程度同比提升67%。
在高效平臺支撐下,2025年日均完成需求1.6萬個,同比增長25%,平均完成時長縮短12小時。其中,AnyDev雲研發平臺將環境準備時間從1天大幅壓縮至1分鍾。
在代碼質量方面,通過靜態掃描與AI技術結合,全年修復了超過540萬個代碼BUG與安全漏洞,平均BUG解決時長縮短8小時,如果一個BUG早上剛出現,很可能在下班前就已經被解決了。
在基礎設施層面,每周完成代碼構建630萬次,測試環境利用率提升2倍,編譯加速累計節省90萬小時,相當於102年。
從微信到廣告,全線提效
AI與平臺化的提效成果已在騰訊業務場景中得到驗證。報告顯示,在騰訊研效技術委員會發起的自主提效活動中,有81%的研發團隊,依託WeDev的研發流程串聯及自動化實現,提升了全流程研效。
開源 Star 數全球前十,AI 投入驅動創新
騰訊持續加大在AI與前沿技術領域的研發投入。騰訊二季報顯示,當季騰訊研發投入達202.5億元,同比增長17%。2018年至今,騰訊累計研發投入已高達3795億元。
騰訊混元大模型正快速迭代並全面擁抱開源,全年發佈超30個新模型,語言、圖像、視頻、3D生成及世界模型已全部開源。10月5日,在國際大模型競技場LMArena的最新文生圖榜單中,混元圖像3.0在「用户盲測」中位居全球第一,被評為最佳綜合文生圖模型。騰訊混元3D模型社區下載量超260萬,是全球最受歡迎的3D開源模型。
在開源生態方面,騰訊內部代碼倉庫開源率連續七年保持在80%以上,公司級協同Oteam 160+個,在開源協同技術戰略的推動下,騰訊不斷推動更底層、更重磅的技術對外開放。在外部,騰訊的GitHub Star總數達52萬+,位列全球前十,貢獻的開源項目超過200個。面向高校學生及廣大開發者的犀牛鳥開源人才培養計劃,已覆蓋 770+所高校,吸引了7300余名高校學生參與,持續建設騰訊開源人才培養體系。
此外,報告還提及,憑藉高性能與簡潔設計,Go語言持續蟬聯騰訊最受歡迎的編程語言,而Python則因其豐富的生態系統,在大模型項目中被廣泛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