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源達研究報告:二十屆四中全會勝利召開,審議通過「十五五」規劃建議

2025-10-24 18:05

  來源:源達

  投資要點

  資訊要聞

  中國共產黨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

  前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101.50萬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5.2%。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5.81萬億元,同比增長3.8%;第二產業增加值36.40萬億元,增長4.9%;第三產業增加值59.30萬億元,增長5.4%。分季度看,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5.4%,二季度增長5.2%,三季度增長4.8%。從環比看,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增長1.1%。

  10月份LPR保持不變,2025年10月20日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為:1年期LPR為3.0%(上次為3.0%),5年期以上LPR為3.5%(上次為3.5%)。

  10月20日,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9月份,一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環比下降0.3%,環比降幅比上月擴大0.2個百分點,此外,各線城市商品住宅銷售價格同比降幅繼續呈收窄態勢。

  市場概覽

  本周國內證券市場主要指數表現較好,其中創業板指漲跌幅最大為8.05%。申萬一級行業中,通信漲幅最大為11.55%。

  本周,我國經濟運行呈現多維度特徵。前三季度 GDP 同比增長 5.2%,三季度環比回升至 1.1%。10 月 LPR 連續 5 個月維持不變,符合市場對商業銀行淨息差壓力下的預期。9 月 70 城商品住宅價格環比全線下滑,但同比降幅收窄,房地產市場處於調整階段。二十屆四中全會召開,明確 「十五五」 及未來發展目標,強調高質量發展、科技自立自強等方向。展望未來,在全會精神指引下,我國經濟有望在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科技創新等領域持續發力,長期向好的經濟基本面與政策支撐將推動經濟實現質效提升,為 2035 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築牢根基。

  投資建議

  科技: 發展新質生產力是當前政策對於國內經濟方向的重要指引,流動性寬松背景下,科創與創新類公司有望獲得超額收益,建議關注:人工智能、半導體芯片、機器人、低空經濟、深海科技等;2)非銀金融: 券商或受益於慢牛格局,保險長期資產端或受益於資本回報見底回升;3)有色金屬:在當前地緣政治緊張局勢不斷,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增加的背景下,黃金作為避險資產的中長期需求有望持續增長。銅供給端承壓,需求端不斷增長;4)儲能: 政策驅動,獨儲發展前景廣闊; 5)機械:海外降息后製造業活動修復與投資加速,建議關注工程機械、重卡等;6)內需:以提振消費為重點擴大國內有效需求,居民消費能力有望釋放。

  風險提示

  政策變化超預期風險、經濟環境變化超預期風險、市場短期波動風險。

一、資訊要聞及點評

  • 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在北京召開

中國共產黨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於2025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舉行。全會提出了「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高質量發展取得顯著成效,科技自立自強水平大幅提高,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新突破,社會文明程度明顯提升,人民生活品質不斷提高,美麗中國建設取得新的重大進展,國家安全屏障更加鞏固。在此基礎上再奮鬥五年,到二〇三五年實現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國防實力、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大幅躍升,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

二十屆四中全會指出,「十五五」時期我國發展環境面臨深刻複雜變化,我國發展處於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並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的時期。我國經濟基礎穩、優勢多、韌性強、潛能大,長期向好的支撐條件和基本趨勢沒有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完整產業體系優勢、豐富人才資源優勢更加彰顯。要保持戰略定力,增強必勝信心,積極識變應變求變,敢於鬥爭、善於鬥爭,勇於面對風高浪急甚至驚濤駭浪的重大考驗。

全會提出,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鞏固壯大實體經濟根基。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引領發展新質生產力。建設強大國內市場,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加快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增強高質量發展動力。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開創合作共贏新局面。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紮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優化區域經濟佈局,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化。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紮實推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建設美麗中國。推進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建設更高水平平安中國。如期實現建軍一百年奮鬥目標,高質量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

  • 中共中央舉行新聞發佈會,介紹和解讀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

中共中央10月24日上午10時舉行新聞發佈會,介紹和解讀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中央財辦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中央農辦主任韓文秀介紹關於「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方針。

,關於「十五五」時期我國發展環境的總體判斷。《建議》指出,大國關係牽動國際形勢,國際形勢演變深刻影響國內發展,我國發展處於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並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的時期。從國際看,世界百年變局加速演進,國際力量對比深刻調整。我國具備主動運籌國際空間、塑造外部環境的諸多有利因素。同時,世界變亂交織、動盪加劇,大國博弈更加複雜激烈,外部環境的不確定、不穩定性上升,風險挑戰增多。但危中有機、危可轉機,我們要發揚歷史主動精神克難關、戰風險、迎挑戰,確保中國式現代化行穩致遠。從國內看,我國經濟基礎穩、優勢多、韌性強、潛能大,長期向好的支撐條件和基本趨勢沒有變。「十五五」時期,既要乘勢而上,又要迎難而上,充分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完整產業體系優勢、豐富人才資源優勢,把各方面優勢轉化為高質量發展的實際效能。

二,關於「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方針。《建議》強調,圍繞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建議》提出「五個以」「兩個推動」「一個確保」的要求,即: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爲主題,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以全面從嚴治黨為根本保障,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推動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邁出堅實步伐,確保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取得決定性進展。《建議》指出,「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必須遵循「6個堅持」的原則,即: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堅持人民至上、堅持高質量發展、堅持全面深化改革、堅持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相結合、堅持統籌發展和安全。《建議》明確的指導思想和原則,與前幾個五年規劃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守正創新,具有很強的思想性、戰略性、指導性。

三,關於「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包括七個方面:一是高質量發展取得顯著成效,經濟增長保持在合理區間,居民消費率明顯提高。二是科技自立自強水平大幅提高,重點領域關鍵核心技術快速突破,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三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新突破,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更加完善,高水平對外開放體制機制更加健全。四是社會文明程度明顯提升,文化自信更加堅定,國家軟實力持續提高。五是人民生活品質不斷提高,高質量充分就業取得新進展,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明顯提升。六是美麗中國建設取得新的重大進展,碳達峰目標如期實現,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持續減少。七是國家安全屏障更加鞏固,重點領域風險得到有效防範化解。這些目標既催人奮進又切實可行。相信未來五年,我國包括硬實力和軟實力在內的綜合國力將持續增強,國際地位將持續提升,人民生活將更加幸福美好,為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建議》參照以往慣例,主要提出定性目標,具體的定量指標和重大工程項目將在「十五五」規劃《綱要》中予以明確。

  • 國家統計局:前三季度經濟運行平穩,環比略有回升

前三季度,我國GDP為1015036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5.2%。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58061億元,同比增長3.8%,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4.7%;第二產業增加值364020億元,同比增長4.9%,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34.6%;第三產業增加值592955億元,同比增長5.4%,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60.7%。三次產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分別為5.7%、35.9%和58.4%。

三季度,我國GDP為354500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4.8%。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6889億元,同比增長4.0%,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7.0%;第二產業增加值124970億元,同比增長4.2%,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31.3%;第三產業增加值202641億元,同比增長5.4%,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61.8%。

從環比看,經季節因素調整后,三季度GDP環比增長1.1%,比二季度回升0.1個百分點。

  • 十月LPR維持不變

10月20日,中國人民銀行授權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公佈當日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1年期為3%,5年期以上為3.5%,均維持前值不變。至此,LPR已連續5個月「按兵不動」。在商業銀行淨息差處於歷史最低點的背景下,當前報價行主動下調LPR加點的動力不足。由此,10月兩期限品種的LPR不動符合市場普遍預期。

1:我國貸款市場報價利率

資料來源:中國銀行,源達信息證券研究所

  • 國家統計局:9月70個大中城市中各線城市商品住宅銷售價格環比下降

2025年9月份,70個大中城市中,各線城市商品住宅銷售價格環比下降,同比降幅繼續呈收窄態勢。

各線城市商品住宅銷售價格環比下降。9月份,一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環比下降0.3%,降幅比上月擴大0.2個百分點。其中,北京和上海分別上漲0.2%和0.3%,廣州和深圳分別下降0.6%和1.0%。二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環比下降0.4%,降幅擴大0.1個百分點。三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環比下降0.4%,降幅與上月相同。

9月份,一線城市二手住宅銷售價格環比下降1.0%,降幅與上月相同。其中,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分別下降0.9%、1.0%、0.8%和1.0%。二、三線城市二手住宅銷售價格環比分別下降0.7%和0.6%,降幅均擴大0.1個百分點。

各線城市商品住宅銷售價格同比降幅繼續呈收窄態勢。9月份,一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同比下降0.7%,降幅比上月收窄0.2個百分點。其中,上海上漲5.6%,北京、廣州和深圳分別下降2.6%、4.1%和1.8%。二、三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同比分別下降2.1%和3.4%,降幅均收窄0.3個百分點。9月份,一線城市二手住宅銷售價格同比下降3.2%,降幅比上月收窄0.3個百分點。其中,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分別下降2.7%、2.4%、6.0%和1.7%。二、三線城市二手住宅銷售價格同比分別下降5.0%和5.7%,降幅分別收窄0.2個和0.3個百分點。

2:2025年9月70個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指數

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源達信息證券研究所

二、周觀點

  • 十五五「重點產業方向

四中全會公報明確了「十五五」時期發展方向主要圍繞三大方向系統推進:在產業層面,着力構建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的現代產業體系,加快建設製造強國、航天強國、交通強國與網絡強國;在科技領域,強調高水平自立自強,加強原始創新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深入推進數字中國建設搶佔科技發展制高點,催生新質生產力;在經濟發展上,大力提振消費以新需求引領新供給,以新供給創造新需求。

政策預計將惠及多個重點板塊, 包括高端製造、機器人、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低空經濟、智能駕駛、工業互聯網等領域將受益於產業升級;半導體人工智能生物科技等是科技攻關的核心方向;消費電子、智能家居、新消費、養老育幼等行業則有望在內需擴大和政策扶持中迎來發展機遇。

三、市場概覽

1.主要指數表現

本周國內證券市場主要指數表現較好,上證指數、深證成指、創業板指、滬深300、上證50、中證500、中證1000、科創50、科創100指數過去一周漲跌幅分別為2.88%、4.73%、8.05%、3.24%、2.63%、3.46%、3.25%、7.27%、4.87%

1:主要指數漲跌幅

代碼

名稱

周漲跌幅

近一月漲跌幅

年初至今漲跌幅

PE TTM

五年估值百分位

000001.SH

上證指數

2.88%

1.74%

17.86%

16.85

99.92%

399001.SZ

深證成指

4.73%

-1.75%

27.60%

30.54

87.19%

399006.SZ

創業板指

8.05%

-2.06%

48.09%

42.26

55.18%

000300.SH

滬深300

3.24%

0.43%

18.44%

14.46

85.45%

000016.SH

上證50

2.63%

1.90%

13.45%

12.26

90.28%

000905.SH

中證500

3.46%

-2.08%

26.77%

33.95

97.87%

000852.SH

中證1000

3.25%

-2.06%

24.53%

46.45

90.99%

000688.SH

科創50

7.27%

-2.21%

47.86%

175.72

97.71%

000698.SH

科創100

4.87%

-5.75%

50.47%

270.29

83.71%

資料來源:Wind,源達信息證券研究所

2申萬一級行業漲跌幅

申萬一級行業中,本周漲跌幅前五的行業為通信、電子、電力設備、機械設備、石油石化,漲幅分別為11.55%、8.49%、4.90%、4.71%、4.33%

3申萬一級行業漲跌幅情況

資料來源:Wind,源達信息證券研究所

3兩市交易額

4:兩市成交額情況

資料來源:Wind,源達信息證券研究所

4.本周熱點板塊漲跌幅

5:本周熱點板塊漲跌幅

資料來源:Wind,源達信息證券研究所

四、投資建議

1)科技: 發展新質生產力是當前政策對於國內經濟方向的重要指引,流動性寬松背景下,科創與創新類公司有望獲得超額收益,建議關注:人工智能、半導體芯片、機器人、低空經濟、深海科技等。

2)非銀金融: 券商或受益於慢牛格局,保險長期資產端或受益於資本回報見底回升。

3)有色金屬:在當前地緣政治緊張局勢不斷,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增加的背景下,黃金作為避險資產的中長期需求有望持續增長。銅供給端承壓,需求端不斷增長。

4)儲能: 政策驅動,獨儲發展前景廣闊。

5)機械: 海外降息后製造業活動修復與投資加速,建議關注工程機械、重卡等

6)內需: 以提振消費為重點擴大國內有效需求,居民消費能力有望釋放。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