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10-24 14:34
手握一盒曲別針拍照,發給騰訊元寶小程序並要求「去掉手中的物品」,僅僅幾秒鍾,人工智能(AI)生成的新圖片里手中便空空如也。這是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加速走進中國人生活的一個生動縮影。
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顯示,「十四五」期間,中國人工智能企業數量和產業規模持續增長,創新成果不斷涌現。DeepSeek、通義千問等國產大模型引領全球開源創新生態,AI手機、AI眼鏡等終端產品加速普及,行業專用大模型落地應用取得初步成效。
在大模型這條全新賽道上,中國企業正以出色表現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
頻繁突破,展現強大功能
中國人工智能企業超5100家、中國已發佈大模型數量位居全球首位、中國模型在全球知名AI開源社區HuggingFace榜單前10名中佔據9席……不到兩年時間內,國產大模型發展迅速。
據國家數據局局長劉烈宏介紹,2024年初,中國日均Token(詞元,源代碼中可以被編譯器識別的最小單位)消耗量為1000億,截至2025年6月底,日均Token消耗量已經突破30萬億,1年半時間增長了300多倍。
國產大模型為什麼火?
看需求側,「管用」「好用」成為用户的真切感受。
安徽姑娘強宇銘説,國產大模型是自己從事法律學習的「好搭子」。比如,國內人工智能企業月之暗面開發的Kimi大模型幫她蒐集最新的司法立法動態,文心一言能幫助潤色文章。「我還會使用通義法睿等專門針對法律行業的大模型服務,來回答法律問題、輔助案情分析。」她舉例説。
「如果我需要將一份專業報告中的多種圖片調整成統一大小,通過Word文檔中的相關功能實現的話,不僅需要編寫代碼,而且較為複雜。豆包大模型提供的解決方案非常實用,同時提供了具體的代碼示例。」在上海從事房地產開發工作的薛天朗説。
看供給端,相關企業持續加大研發創新投入,國產大模型性能不斷突破。
有的通過算法優化,模擬物理規律。快手大模型團隊自研打造的視覺生成大模型「可靈AI」上線一年來,用户規模突破2200萬,可靈AI視頻生成模型佔據全球約30%用户份額,穩坐全球頭把交椅。
快手高級副總裁、可靈AI事業部負責人兼社區科學線負責人蓋坤説,藉助可靈輔助製作后,一部短劇整體劇集製作時間大概只相當於傳統制作時間的1/3。藉助自主研發的高效模型架構以及流匹配算法,可靈有效提升了對物理規律的模擬能力以及對用户複雜輸入的響應能力,讓角色運動更符合真實邏輯,畫面表現更具連貫性與完整性。
有的堅持開源共享,繁榮應用生態。開源是許多國產大模型的鮮明特點和優勢。截至目前,阿里通義共開源300多個模型,涵蓋全模態、全尺寸;通義大模型的全球下載量突破6億次,衍生模型超17萬個;阿里雲提供的AI基礎設施和雲計算網絡,在全球29個地域設有91個可用區。
「所有開發者和機構都可參與開源大模型,共同促進模型技術進步和應用生態繁榮。」阿里雲研究院研究員朱迅垚舉例説,2025年4月開源的Qwen3系列模型率先採用了集成「快思考」與「慢思考」一體的混合專家(MoE)架構,以不到1/3的參數量實現同等頂尖性能,大大節省算力消耗。
中國信通院政策與經濟研究所主任工程師程瑩説,隨着芯片製造商、數據供應商、模型研發企業、應用開發商等方面協同合作日益增強,國產大模型技術在語言、視覺、多模態等領域持續突破,在文本、音頻、視覺、3D等數據方面實現多模態統一,持續突破人工智能感知、理解和推理世界的能力邊界。
應用廣泛,賦能生產生活
取貨、搬運、分揀、傳送……京東物流亞洲一號北京智能產業園高聳立體貨架上擺滿了商品,各類飛梯機器人、搬運機器人自如穿梭。無論是「高密度存儲」,還是「高流量出入庫」,背后都有大模型的功勞。通過大模型的全域感知能力和多態融合能力,機器人決策已從「被動響應」升級到「主動預測」,實現複雜環境中的路徑規劃、動態避讓與羣體協同。京東物流提供的數據顯示,這樣的場景已在全球超500個倉庫中實現。
「十四五」以來,國產大模型應用場景加速擴展,深刻改變生產生活。
電力巡檢事半功倍——電力巡檢時,傳統人工巡檢工作任務繁重。藉助AI和雲邊端技術,電網公司在保障電力安全時更加遊刃有余。據百度智能雲能源業務部總經理李超介紹,依託文心大模型,百度支持國家電網公司推出了「光明電力大模型」,建成覆蓋公司總部及27家省級分公司的統一開放人工智能技術創新平臺,推廣無人機巡檢,年巡檢杆塔500萬基,減少人工登塔次數40%。
工業生產效率更高——在鞍鋼新投入運行的智慧車間里,中國移動推出的九天大模型正在幫助企業重塑生產格局。「我們的大模型具備工業、能源等行業場景下複雜動作理解、移動目標分解等高階視覺能力,擁有指令式圖像生成與編輯、高可控視頻生成能力,能夠很好地滿足工業生產領域的需求。」中國移動研究院人工智能與智慧運營中心常務副總經理鄧超説。
汽車變得更加聰明——從特斯拉、奧迪先后接入火山引擎的豆包大語言模型升級智能座艙交互體驗,到DeepSeek不斷通過架構和算法創新加速國內自動駕駛發展進程,國產大模型對交通領域正在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國產大模型不斷取得硬核突破還帶來了一個有趣的變化:中文信息重要性快速提升。國家數據局發佈的信息顯示,國內多數模型訓練使用的中文數據佔比已經超過了60%,有的模型已達到80%。
「理想的大模型產品要實現價格、私密安全性和大模型能力效果的三者平衡。當前,通用大模型圍繞架構改進、訓推效率優化、算力資源利用等方向深挖現有技術潛力,不斷降低開發運行成本,為垂直大模型開發提供了更有利的技術環境和成本基礎。」中國信通院人工智能研究所軟硬件與生態部主任李論説。
主動探索,釋放增長潛力
突破多、功能強、應用廣、發展快……「十四五」以來,越來越多國產大模型迅速崛起併成為「全球頂流」,正在為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源源不斷增添着新動力。
新動力,源於大模型產品生態的完善。
9月28日,騰訊混元發佈並開源原生多模態生圖模型「混元圖像3.0」。僅一周時間,該模型就在國際大模型競技場LMArena最新文生圖榜單中高居第一位,被評為最佳綜合及開源文生圖模型。與此同時,騰訊混元3D模型也憑藉超高精度的生成效果、與傳統CG管線的高度兼容、大幅縮短從概念到原型的時間等優勢,獲得拓竹科技、創想三維等頭部3D打印廠商的青睞。
「目前,我們形成了騰訊元寶、騰訊混元、ima、應用程序編程接口(API)與企業服務接口等豐富的產品體系,覆蓋了通用大語言模型和語音、圖像、視頻、3D等多模態生成及理解模型,適配從個人開發者到企業級應用的廣泛場景。」騰訊相關業務負責人説。
新動力,更源於市場主體的主動探索。
中國移動董事長楊傑説,「十四五」以來,中國移動成功打造數萬卡智算集羣、數萬億Tokens高質量數據集和萬億參數AI大模型。楊傑説,AI將加快對生產要素的重新配置和價值創造範式的系統變革,推動數字經濟向更高階的智能經濟躍遷,為新質生產力發展注入持久動能。面向「十五五」,中國移動將當好AI「供給者、匯聚者、運營者」,推動「AI+」創造出更大經濟效益和社會價值。
「大模型行業未來發展將呈現推理能力顯著提升、推理算力成本大幅降低、應用轉向開源生態等趨勢。」360集團創始人周鴻禕説,360智能體工廠聚焦領域專家、業務骨干需求,支持通過自然語言描述崗位流程定義智能體,無需編程或低代碼能力,努力實現專家智能體協作團隊搭建,滿足政府和企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需求。
「飛槳文心生態服務企業已經超過76萬家。」百度相關負責人説,文心大模型正在向化工、醫療、農業、物流等更多產業縱深滲透,希望通過生產優化、預測分析和數字化決策支持,提升效率和安全性,賦能實體經濟。
超大規模市場優勢與新技術應用的交互疊加,正在為國產大模型發展帶來廣闊機會。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張雲明説。未來,有關部門將一手抓技術供給,促進「智能產業化」,一手抓賦能應用,加快「產業智能化」,推動人工智能產業高質量發展,高水平賦能新型工業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