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10-24 15:11
10月22日,港交所一紙公告,為諾輝健康歷時兩年的資本鬧劇畫上句號。這家曾被譽為「中國癌症早篩第一股」的明星企業,因未能履行復牌指引,將於2025年10月27日起被取消上市地位。其墜落軌跡,不僅是一家企業的失敗,更是資本狂熱、治理失序與行業信任危機的集中爆發。
神話的誕生與崩塌
諾輝健康成立於2015年,2021年登陸港交所,憑藉「常衞清」「噗噗管」「幽幽管」等結直腸癌、胃癌早篩產品,迅速成為資本寵兒。股價一度衝高至89.65港元,市值突破400億港元。其財報也曾風光無限:2022年營收7.65億元,同比增長259.5%;2023年上半年營收8.23億元,已超上年全年。
然而,2023年8月,做空機構CapitalWatch發佈報告,直指其通過「壓貨」虛增收入,稱其2022年真實銷售額僅7695萬元,與公佈數據相差近9倍。報告更質疑其檢測樣本真實性,揭開了系統性造假的序幕。
審計「跳反」與治理危機
面對質疑,諾輝健康曾強硬迴應,稱「收入合規、審計嚴格」。然而2024年3月,其審計機構德勤突然「跳反」,拒絕為2023年財報背書,併發出關注函質疑銷售數據真實性。公司隨即停牌,股價定格在14.14港元,較發行價腰斬。
停牌期間,公司管理層劇烈動盪:CFO高煜等高管相繼離職,創始人兼CEO朱葉青於2024年12月辭任。董事會稱其「管理風格與董事會存在重大差異」,暴露了公司治理的深層裂痕。
造假細節曝光:從「早篩先鋒」到「糞便造假」
2025年10月,媒體揭露的造假細節令人瞠目:為虛增檢測量,諾輝健康竟向環衞工人購買公廁糞便作為檢測樣本,並將同一樣本拆分為多個虛假賬户,偽造檢測數據。這一行為不僅嚴重違背醫療倫理,更直接動搖了其核心產品「常衞清」的可信度。該產品註冊證將於2025年11月到期,如今已無人問津。
行業信任危機與資本退潮
諾輝事件加劇了資本對早篩行業的謹慎情緒。多位投資人透露,VC已將「非血液類早篩」列為「紅燈賽道」,原則上暫停新投。2025年第一季度,IVD領域私募融資同比下滑超40%,行業陷入「冰凍期」。
行業反思:狂歡之后,何去何從?
中國每年新發癌症病例超450萬,早篩市場潛力巨大。然而,諾輝健康的覆滅警示:醫療行業需要的是「埋頭苦干」的技術積累,而非「投機取巧」的資本遊戲。行業亟需建立更嚴格的監管機制、更透明的數據驗證體系,以及更穩健的商業模式。
目前,諾輝健康已進入臨時清盤程序,投資者損失慘重,估值幾近歸零。其退市不是終點,而是行業迴歸理性的起點。在資本與科技的交匯處,唯有真實價值才能穿越周期,唯有誠信才能重建信仰。
本文結合AI工具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