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祥源控股23億港元入主海昌海洋公園,近四成資金將用於還債

2025-10-24 15:18

10月21日,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獲悉,海昌海洋公園控股有限公司宣告股份認購事項正式完成。祥源控股以22.95億港元注資,獲得38.6%股權,成為公司新任控股股東。至此,海昌海洋公園企業航向轉入「祥源軌道」。22.95億港元資本的注入為海昌海洋公園帶來了喘息空間,根據公告,約四成所得款項淨額(約9.14億港元)將用於償還債務。然而,在祥源掌舵之下,海昌海洋公園能否真正紓困破局,仍需市場持續觀察。

資本入主與權力更迭,董事會完成「大換血」

根據公告,海昌海洋公園依據股東特別大會的特別授權,以每股0.45港元的價格,向祥源控股配發及發行51億股新股。該筆交易總代價約為22.95億港元(所得款項淨額約22.84億港元)。股份發行完成后,祥源控股以38.6%的持股比例成為公司控股股東,原主要股東澤僑控股的持股佔比被稀釋至29.04%。

公告披露,所得款項淨額的約20%(約4.57億港元)將用於補充日常營運及流動資金;40%(約9.14億港元)擬投入核心業務發展,包括主題公園運營、運營即服務(OaaS)及知識產權(IP)業務;另外40%(約9.14億港元)將直接用於償還債務,其中大部分約6.85億港元用於償付銀行及金融機構本息,其余約2.28億港元用於結算供應商款項及項目相關債務。

伴隨資本注入的,是董事會權力的全面更迭。新一屆董事會名單顯示,祥源系核心管理層已強勢入駐。祥源控股創始人、董事長俞發祥出任海昌海洋公園董事會主席、執行董事兼行政總裁;祥源控股副總裁歐陽明、助理總裁詹新偉同時進入董事會任執行董事。原董事會主席曲乃傑辭去所有職務,原執行董事曲程調任為非執行董事,僅保留每年18萬元的董事薪酬及酌情花紅。此外,賴志林(祥源控股黨委書記兼執行總裁)與俞紅華(俞發祥堂妹、祥源控股董事兼副總裁)也出任非執行董事。至此,海昌海洋公園決策核心完成「大換血」。

作為國內首家在港交所主板上市的主題公園運營商,海昌海洋公園曾風光無限。其在全國範圍內自持並運營着7家以「海昌」為品牌的大中型文旅項目,分佈於上海、大連、三亞、鄭州等核心城市,累計接待遊客超3億人次。近年來,為應對行業競爭與重資產模式的壓力,公司推行輕資產戰略,引入奧特曼、航海王等國際IP,並推進管理輸出項目,其中北京海昌海洋公園擬於2027年運營,福州項目預計2026年動工。

海昌之困:客流增長難掩虧損擴大

儘管拓展動作頻頻,海昌海洋公園的財務基本面持續承壓。2024年,公司旗下公園入園人次約1079萬,同比增長16.1%,但全年收入僅18.18億元,與2023年基本持平;歸母淨虧損則從1.97億元激增至7.4億元,同比擴大275%。

2025年上半年,頹勢未止,收入約6.86億元,同比減少14.19%;歸母淨虧損約2.96億元,同比增虧約250%。核心業務板塊普遍下滑,公園運營收入下降12.2%,其中門票與園內消費分別減少14.9%和15.1%;被視為增長引擎的文旅服務及解決方案收入更鋭減37.3%。僅租金與酒店業務收入微弱增長。

真正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在於高企的負債。截至2024年底,海昌海洋公園流動負債淨額高達29.53億元,期內有約4.97億元銀行及其他借款到期未償還,雖后續償還0.67億元,債務壓力依舊嚴峻。截至2025年6月30日,集團淨負債比率已攀升至392%。

圖/海昌海洋公園財報截圖

圖/海昌海洋公園財報截圖

中國主題公園研究院院長林煥傑分析指出,海昌海洋公園因近年重資產項目投入導致負債高企、現金流緊張,引入戰略投資乃至出讓股權成為緩解債務壓力的現實選擇。他強調,在主題公園競爭白熱化的背景下,企業必須持續投入新項目與內容升級,而海昌自身造血能力不足,通過股權融資獲取資金已成為其推進輕資產轉型與新項目開發的必由之路。

接盤者祥源控股近年來在文旅板塊持續擴張。自2022年加速文旅轉型以來,祥源通過旗下平臺頻繁併購,將湖南湘西、安徽齊雲山、四川碧峰峽等地的優質旅遊資產納入版圖。該集團在全國佈局超50個文旅項目,構建以「大湘西」「大黃山」「大南嶺」為核心的旅遊目的地集羣,旗下擁有祥源文旅交建股份兩家A股上市公司。

財務數據顯示,2024年祥源文旅營業收入約8.6億元,同比增長19.6%;歸母淨利潤1.47億元,同比微降3.14%;扣非后歸母淨利潤1.44億元,同比增長4.4%。據海昌海洋公園方面表示,祥源控股的全產業鏈能力將為其產品與運營體系全方位賦能,推進園區改造與新項目拓展,助力實現「去重化、強IP、擴OAAS」的戰略升級。

表面看來,這場「山」與「海」的聯姻具備互補潛力,祥源的資金與資源正是海昌海洋公園亟須的「解藥」,而海昌的海洋主題IP化實踐,也為祥源的文旅版圖補上關鍵一環。然而,整合之路未必平坦。林煥傑指出,相較於其他主題公園,海昌在動物保育等領域具備更高專業門檻與技術依賴性。他建議,最明智的方式是採取平穩過渡策略,保持團隊穩定,在延續既有項目基礎上注入新資金,實現「常變常新」;在成本管控方面,應注重科學節省,而非簡單粗暴削減投入。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曲筱藝

校對 穆祥桐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