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外灘圓桌論壇聚焦全球高公共債務難題 多國專家共商應對之策

2025-10-24 14:25

專題:2025外灘年會——擁抱變局:新秩序·新科技

  10月23日金融一線消息,2025外灘年會於10月23-25日在上海市黃浦區召開,本屆年會主題為「擁抱變局:新秩序·新科技」。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上海區域中心主任Johannes WIEGAND,美國第70任財政部長、美國外交關係委員會名譽聯席主席Robert RUBIN,歐洲大學研究院國際政治經濟學教授、學術主任、希臘原財政部長George PACONSTANTINOU,布魯蓋爾研究所非常駐研究員、歐盟委員會經濟與金融總司宏觀經濟政策原主任Lucio PENCH共同參與「高公共債務的應對之策」的圓桌討論。

  主持人Johannes WIEGAND指出,《經濟學人》雜誌近期以「即將到來的債務危機」為標題,警示全球債務風險。IMF密切監測發現,近年來處於或接近債務困境的國家比例持續上升。

  與此同時,人口老齡化、地緣政治緊張、氣候變化、人工智能發展等趨勢,不斷推高公共部門支出需求。他強調,當前全球財政政策制定者面臨的支出壓力兼具長期性與複雜性,如何在應對挑戰的同時維持公共債務可持續性,成為亟待解決的核心問題。

  Robert RUBIN回顧了其任職期間的債務治理成果。當時美國公眾持有的聯邦債務佔GDP比重從近50%降至33%,且經濟實現年均4%的強勁增長。他將此歸因於三大關鍵舉措:

  一是,實施強有力的赤字削減計劃,並在克林頓政府任期后期通過平衡預算協議,為財政可持續性奠定基礎;

  二是,加大公共投資、推動開放貿易,為經濟增長注入動力;

  三是,依託充滿活力的社會環境,快速吸納互聯網等新技術,助力經濟轉型。

  他同時指出,當前美國債務佔GDP比重已升至100%,解決財政問題需增加税收。他以1993年增税政策為例,反駁「增税損害經濟增長」的觀點,強調當時政策反而促成了美國近50年最佳經濟周期之一。

  George PACONSTANTINOU以希臘債務危機為案例,分享了「3+1」條核心教訓。2009-2014年希臘經濟陷入困境,GDP降幅達25%,堪比美國大蕭條,且復甦耗時10年,社會經濟成本慘重。

  在他看來,國際體系穩健性取決於「最薄弱環節」。希臘作為僅1000萬人口的國家,卻在危機中成為全球焦點,凸顯系統內各經濟體的關聯性;長期財政失範終將引發危機。希臘多年債務佔GDP比重維持在100%,全球金融危機后驟升至230%,根源在於財政管理不善、數據不透明、税收徵管乏力;債務可持續性受市場預期影響顯著。即便經濟指標合理,市場過度反應仍可能引發債務風險;

  他表示,危機應對需「善始善終」。希臘及歐元區在危機中倉促修復制度漏洞,但銀行聯盟完善、共同安全資產構建等關鍵領域仍存短板,未來仍有風險。

  Lucio PENCH詳解了歐盟財政框架的發展歷程。他指出,歐元區作為貨幣聯盟,需通過財政規則協調成員國政策,平衡「規則清晰度」與「經濟適應性」:

  早期歐盟財政規則以「簡潔」為核心,如3%赤字率標準,但難以應對經濟周期性波動;后續規則逐步向「適應性」調整,更關注債務可持續性,但複雜性上升;從數據看,過去10-15年歐元區在限制債務增長方面表現優於預期,但成員國差異顯著,德國債務水平較低,意大利、法國等仍呈上升趨勢。

  他強調,財政規則並非「無用」,IMF研究顯示其對債務治理有獨立正向作用。未來需強化中期預算框架、提升統計透明度,併發揮財政委員會的「獨立評估」功能,避免其成為「對抗性執行者」。

責任編輯:張文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