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10-24 11:37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來源:浙商證券研究所)
「
金風漸染,碩果綴秋。每一份客户的信任與支持,都在潤澤浙商研究精耕不輟的動力源泉。值此碩果初成、心意漸濃之際,我們滿懷感恩,以「秋實禮讚系列」為約,傾心呈現感恩「研」續禮包:三季度前瞻、四季度策略的市場洞見,重大推薦、重點推薦的個股聚焦、高質量研究的價值傳遞,線下沙龍、實地調研的面對面交流。以研究為禮,以服務為橋,攜手看萬山紅遍,並肩待層林盡染。
01 機械
周期反轉、成長崛起、自主可控
二十年高端製造投研經歷,多次獲新財富、水晶球、金牛第一名。
新財富最佳分析師機械行業9年上榜,其中2年第1名,5年前3名。
核心觀點
1、周期反轉:工程機械/工業氣體/價值紅利。
1)工程機械:海外市佔率提升,國內更新周期逐步啟動;持續聚焦行業龍頭,重點推薦三一重工、徐工機械、山推股份、恆立液壓、杭叉集團、中聯重科、柳工、安徽合力、中力股份。
2)工業氣體:液氧連續16周同比增長,煤化工項目拉動設備需求。
3)價值紅利:推薦中國中車、中國船舶、華測檢測等。
2、成長崛起:科技引領,持續推薦人形機器人、可控核聚變、鋰電設備。
1)AI引領未來十年:泛特斯拉產業鏈、泛華為產業鏈。
2)人形機器人: 四季度有望密集催化。三大必要條件(管理層決心、過去業績驗證、未來有場景)下尋找勢差,買小、買新、買低、買龍頭;推薦關注高壁壘、高價值量環節,國產化降本空間大;持續推薦浙江榮泰、上海沿浦、濤濤車業、恆立液壓、新時達、杭叉集團、華翔股份等。
3)可控核聚變:從實現「聚變反應」向「工程化」轉化,聚變路徑清晰,重點關注受益ITER項目交付及國內新實驗堆建設的核心設備供應商。
4)鋰電設備:周期向上,固態電池產業化拐點已至,「科技牛」延續,板塊估值持續提升,推薦先導智能等。
3、自主可控:貿易戰硝煙再起,重視自主可控、低估值標的;持續推薦出海鏈。
1)半導體設備及EDA:自主可控重要性凸顯,國產替代勢在必行,市場擴容疊加格局優化,推薦北方華創、華大九天。
2)出口出海:全球要素全球配置,中國基因跨國公司。降息周期啟動,減税接力復甦,期待進一步經貿磋商進展,重視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出海型企業,推薦傑瑞股份、巨星科技、春風動力、濤濤車業、拓邦股份、中際聯合等。
風險提示
基建及地產投資低於預期;海外貿易摩擦加劇風險;技術更新放緩競爭格局惡化風險。
02 國防
內需軍貿,有望共振
二十年高端製造投研經歷,多次獲新財富、水晶球、金牛第一名。
新財富最佳分析師機械行業9年上榜,其中2年第1名,5年前3名。
核心觀點
1、2025上半年覆盤:2025H1國防軍工板塊營收增速9%,盈利增速同比回升。
1)業績:國防軍工(申萬)2025H1營收2545億元,同比增長9%,實現歸母淨利潤155億元,同比下降1%(2024H1為-21%)。
2)軍工指數和估值:截止2025年10月17日,2025年國防軍工(申萬)上漲13%,位列申萬一級行業第16位,較上證指數超額-1.3%。
2、2025四季度前瞻:我們預計2025Q3業績增速或超預期,內需裝備加速現代化,軍貿引領價值重估。
1)內需: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93大閲兵展出多款先進設備+福建艦成功彈射三型艦載機,國防裝備現代化建設將步入加速期。此外隨着擾動因素逐步消除、訂單落地預期增強。疊加2024Q3/Q4部分企業業績基數較低,我們預計2025Q3業績增速有望超預期。
2)外貿:2025年地緣政治衝突不斷,我國軍貿出口裝備在海外衝突中得到實戰檢驗。我們認為在軍貿領域引領下,我國軍工企業價值有望得到重估。
3、2025四季度:重視軍貿、新域新質、重組三大主線。
1)軍貿方向:軍貿是軍工企業打開業績天花板的重要發展方向,在俄烏衝突等地緣政治變化影響下,全球軍貿供需格局將發生變化。
2)新域新質:軍品領域包括無人機、遠程火箭彈、水下裝備等新質戰鬥力方向,民品領域包括大飛機、低空經濟、商業航天、可控核聚變等。
3)重組方向:重點關注核心資產仍在體外的上市公司,以及資產證券化率較低的軍工央企,如中國兵器工業集團、航天科技集團、中國航發集團等。
4、重點推薦:中航西飛、洪都航空、中航沈飛、中國船舶、中國海防、航發動力、航天彩虹、中兵紅箭、北方導航、內蒙一機、光電股份、聯創光電、鉑力特。
風險提示
重組和軍貿不及預期風險;重大事故導致的交付不及預期風險;行業需求不及預期風險等。
03 電新
格局優化,邊際改善
二十年高端製造投研經歷,多次獲新財富、水晶球、金牛第一名。
5年二級從業經驗,專注新興產業研究,覆蓋鋰電、低空經濟、電力設備等板塊。
5年電新行業研究經驗,覆蓋風電、光伏、儲能等板塊。
核心觀點
1、風電行業核心觀點:風電招標量價齊升,出海打開增長空間。
1)全球:全球風電中長期需求保持穩健增長,中國、歐洲、美洲是主要裝機區域。根據GWEC預測,2025年全球風電新增裝機有望達到138GW,同比增長17.9%;預計到2030年全球風電新增裝機有望達到194GW,2024-2030年CAGR為8.8%,其中陸上風電160GW,CAGR為6.6%,海上風電34GW,CAGR為27.2%。
2)歐洲:各國制定遠期規劃,海風發展空間廣闊。根據GWEC預測,2025-2034年,歐洲新增海上風電裝機規模合計有望達到126GW,年均新增裝機12.6GW。英國、德國、丹麥、荷蘭、法國是傳統裝機區域,波蘭、愛爾蘭、挪威等加大海風規劃力度。根據GWEC統計,2030年歐洲各國海上風電累計裝機目標合計將達到111GW,2050年有望達到317GW。
3)國內:①量價:國內陸風招標價格走出低谷,招標量維持高位。 根據每日風電及風電頭條數據,2024年陸上風機(含塔筒)月度中標均價最低值為4月份的1553元/kW,陸上風機(不含塔筒)月度中標均價最低值為6月份的1133元/kW,2025年陸上風機(含塔筒)、陸上風機(不含塔筒)月度中標均價均值分別回升至2103元/kW、1543元/kw。根據金風科技公告,2025Q1、2025Q2國內風電招標量分別為28.6GW、43.3GW,同比分別增長22.7%、1.2%。在2024年高基數情況下,2025年風電招標量仍維持增長。②招標價格回升疊加出口規模擴大推動風電整機毛利率重回上行通道。風機環節從中標到確收通常需要4-8季度,今年Q3-Q4是觀察盈利回升的重要窗口期。同時伴隨整機企業出口容量快速提升,有望進一步增厚盈利能力。根據CWEA統計,2024年,中國風電機組新增出口904台,容量為5193.7MW,同比增長41.7%。
2、儲能行業核心觀點:國內大儲商業模式改善,海外需求景氣度向上。
1)需求端:①國內市場:新能源全面入市推動峰谷電價差拉大,同時多省相繼推出容量電價政策,大儲盈利模式逐步明晰並優化,儲能需求開始由政策導向轉變為市場導向。國內儲能招標數據表現強勁,今年1-9月國內儲能招標規模達到92GW/305GWh,同比增長118%/178%,預計2025年國內儲能裝機有望達到150GWh。②美國市場:大而美法案對原材料本土化比例設定要求,導致2025年內出現搶裝需求。美國儲能終端需求剛性較強,預計保守場景下2025年美國儲能新增裝機功率規模將達到18.1GW,同比增長47%。③歐洲市場:大儲需求爆發,户儲去庫完成,工商儲開始放量。預計2029年歐洲儲能新增裝機將達到118GWh,2025-2029年CAGR 41%。④澳洲市場:電力市場波動較大,儲能能量套利空間大,2025上半年共有1.835GW/5.776GWh儲能電池儲能系統達到財務承諾,后續有望在容量投資計劃的推動下加速發展儲能。
2)供給端:①出海:國內儲能系統集成、電芯等眾多企業陸續佈局海外,今年1-9月,中國企業海外儲能合作累計超19.6GW/208.09GWh,主要集中在中東、澳洲、歐洲等地區。1-8月,國內逆變器出口總金額為60.46億美元,同比增長6.96%。國內頭部企業競爭優勢突出,預計后續將持續獲取海外高毛利訂單。②從價格競爭走向價值競爭:獨立儲能快速發展,將更加註重儲能系統全生命周期表現情況,對儲能系統設備硬件能力、交易運維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迴歸價值本質,硬件+軟件能力更強、全生命周期管理能力更強的系統集成商將有望勝出。
3、光伏行業核心觀點:反內卷政策持續推進,供需再平衡加速。
全球能源轉型需求依然迫切,巴黎協定約定的各國碳中和、碳達峰目標持續推進,儘管短期行業面臨供需關係失衡、國際貿易政策波動等因素影響,但隨着供給側政策不斷出臺,高質量發展逐步成為行業共識。我們預計全球光伏新增裝機需求有望維持穩健增長。
4、鋰電行業核心觀點:新增長動能驅動周期上行,產銷、價格、盈利有望持續改善。
1)產銷:產銷兩旺,新增長動能驅動周期上行。2025年1-9月我國動力和其他電池合計產/銷分別為1122GWh/1067GWh,累計同比增速分別+51%/+56%,產銷兩旺延續。結構上,其他電池累計銷量達281GWh,累計同比增速高達+79%,主要系儲能需求爆發式增長;動力電池累計銷量786GWh,累計同比增速+49%,其中純電動貨車景氣度極高,1-9月累計裝車同比增速達+157%。傳統金九銀十旺季疊加國內外儲能需求爆發,10月鋰電排產繼續高增。我們認為,鋰電行業周期有望從產能去化向主動補庫切換,有望逐步進入上行期。
2)價格:6F價格率先觸底反彈,其他環節有望迎結構性漲價。6F率先供需扭轉漲價,一方面系產能集中度極高,且龍頭與二三線企業拉開成本差距;另一方面儲能電池需求拉動下行業供需逆轉,龍頭產能利用率80%以上且庫存水平較低,9月下旬起產品價格急漲。其他主材有望結構性上漲,LFP正極:高壓實LFP正極在儲能拉動下需求旺盛,龍頭鎖產能凸顯景氣度;電解液:6F等原材料成本提升但價格滯漲,后續有望順價;隔膜:頭部公司濕法隔膜產能緊張,10月價格有望進一步上漲;負極:石油焦下半年價格上漲,負極端有望順價,同時頭部負極廠商有望受益快充產品佔比提升。
3)盈利:供需格局邊際改善下,Q4盈利能力有望修復。2023到2025上半年鋰電行業持續處於底部運行,各環節代表企業盈利能力走低;隨着各環節資本開支的有效減少控制有效供給,以及儲能、電動商用車等對需求端的大幅拉動,我們認為鋰電各環節盈利能力底部已經初步顯現,四季度有望隨價格上漲和產能利用率提升迎來修復。
4)固態電池—技術路線收斂,關注中試線及上車驗證進展。多家鋰電產業鏈頭部企業對固態電池給出明確積極的指引,技術路線收斂於硫化物,預計年內將有百MWh級中試線投產及固態電池上車驗證,建議關注細分環節佈局領先的龍頭企業。
風險提示
需求波動與市場競爭風險;全球化經營的管理風險;海外貿易政策保護風險。
04
汽車
重視機器人、客車出口
和智駕三大主線投資機會
4年汽車產業+5年行研工作經驗,深耕電動車、電源系統和電力設備領域研究。
核心觀點
1、機器人:海外及國產鏈共振,關注Q4大行情。
特斯拉:Optimus第三代原型計劃年內發佈、2026年量產。計劃五年內生產1百萬台。關注股東大會(2025年11月6日)第三代機器人相關進展。
國產廠商:關注獨角獸(宇樹、智元、矩陣超智等)、車企(賽力斯、小米、比亞迪等)、互聯網(華為、字節、騰訊等)資本化進展、訂單情況及供應鏈變化。
電子皮膚:高技術壁壘賽道、國產化持續推進。靈巧手承擔了機器人所有精細操作的責任。馬斯克認為,開發靈巧手的工程量佔到整機開發工程的一半。全球已初步形成以歐美日企業為主導、國內廠商加速突破的格局。
2、商用車:中國客車出口持續性強,2025年前8月銷量數據亮眼。
中國客車出口增長持續性強,新能源客車加速滲透。2022-2024年中國客車出口總量由4.8萬增長至8.2萬輛、CAGR 31%。2025年H1,中國客車出口總量4.7萬輛,同比增長27%。
截至2025年8月,金龍汽車、宇通客車、中通客車大中客出口分別實現9239、8377、4589輛,同比增長27%、5%、3%。
3、乘用車:關注華為賦能下鴻蒙智行系列銷量趨勢;及無人駕駛(交通、物流等)產業進展。
華為ADS 4.0:2025年4月,華為正式發佈ADS 4.0最新智能駕駛版本,於2025年9月開始大規模推送。
無人駕駛:北汽藍谷持續加強和小馬智行和華為的合作,推動產品的升級和創新。
4、投資建議:我們認為,2025Q4持續關注汽車行業全球化、智能化、及技術奇點帶來的投資機會;同時關注優質紅利資產表現。
標的方面,建議關注:北汽藍谷(華為智駕)、日盈電子(機器人電子皮膚)、金龍汽車(商用車)。
風險提示
自動駕駛進展不及預期;人形機器人產業進展不及預期;客車出口銷量不及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