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山東港口青島港書寫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深藍答卷」

2025-10-24 10:44

(來源:中國水運網)

轉自:中國水運網

近日,在山東港口青島港(簡稱「青島港」)干散貨碼頭,司機劉軍浩端坐在遠程操控室內,雙手輕握2台門機操縱桿,屏幕上的弔臂實時同步動作。幾百米外的「金色天空」輪上,12.2萬噸鐵礦石正被精準裝卸——這是青島港首次實現門機「一控二」全船自動化作業。

「以前在門機操控室得前傾45度干活,現在一人管兩臺設備,科技把‘苦力活’變成了‘技術活’。」從事港口作業多年的劉軍浩,切身感受着碼頭作業方式的變革。

作為世界第四大港、中國第二大外貿口岸,今年以來,青島港依託山東港口一體化改革優勢,在智慧港口建設、全球物流網絡構建、港產城融合發展三大領域持續突破,以一系列實打實的成果,為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智慧建設邁向「全鏈覆蓋」

全球港口行業自動化轉型浪潮下,青島港正加速培育新質生產力,推動智慧港口建設從「單點突破」邁向「全鏈覆蓋」。

在青島港,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無人駕駛集卡車往來穿梭,自動化軌道吊有序運行,全國產、全自主設計的A-TOS系統,精準指揮着遠控岸橋、自動化軌道吊與AGV(自動導引車)協同作業;件雜貨碼頭首創紙漿全流程自動化作業模式,IGV(智能引導運輸車)按預設指令平穩抵達接卸區域,自動在門機下精準對位運送紙漿;干散貨碼頭完成十大機種自動化改造,實現全區域、全流程無人化;液體散貨碼頭攻克輸油臂自動對接關鍵技術,研發出機器人巡檢、大型船舶靠泊精準定位輔助系統;國際客滾輪碼頭創新應用「自動駕駛車+搖臂機器人」AI協同作業系統,推動客滾集裝箱裝船全流程自動化。

「智慧化最直觀的體現,就是碼頭作業方式、勞動強度、生產質效的全方位轉變。」青島港安全環保科技部副部長劉長輝介紹,今年以來,青島港進一步深耕「人工智能+港口」賽道,推進數據治理的同時,研發出方舟Taas大模型、高壓岸電自行機器人、超大型港口全要素調度智能體等創新成果。

9月9日,交通領域國家人工智能應用中試基地啟動建設,由青島港牽頭打造的人工智能創新公共服務平臺正式落地;9月17日,青島港在首屆「AI領航杯」全國「人工智能+」應用與技能大賽中斬獲兩項大獎,其在智慧港口領域的技術實力與創新活力得到行業認可。數據顯示,青島港自動化集裝箱碼頭橋吊平均單機作業效率達62.62自然箱/小時,再次刷新世界紀錄,為全球港口自動化發展提供「中國方案」。

織密全球物流網絡

10月20日中午,青島港生產調度指揮中心內,多塊拼接屏組成的「生產大腦」上,五大港區的作業場景實時呈現:滿載貨物的國際巨輪有序靠離泊,各類貨物通過碼頭轉運至內陸腹地,一派繁忙景象。屏幕上跳動的生產數據與船舶動態背后,是青島港持續拓展國際物流大通道的努力。

「我們剛打通‘巴西—青島—比利時’國際物流大通道,實現了‘來有貨源、去有貨源’的雙向暢通。」青島港西聯公司操作部副經理孫長傑介紹,這條通道為腹地企業出口設備、工程機械,以及進口紙漿原料搭建了高效海運鏈路。

一位紙漿客户給記者算了筆賬:「以前紙漿靠汽車運輸到工廠,偶爾會出現原料供應不足的情況。現在有了雙向物流大通道,青島港提供的全新運輸模式和定製化物流方案,不僅物流成本降了,時效也明顯提升。」

依託雙向物流網絡優勢,青島港已形成全程物流、多式聯運、一企一策的綜合服務體系。今年1—8月,青島港新增件雜貨航線5條,累計佈局超40條;集裝箱航線總數突破230條,覆蓋18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700多個港口。

在海鐵聯運領域,青島港打造的「前港后站、一體運作」模式成效顯著。今年以來,青島港新增3條海鐵聯運線路,涵蓋東南亞、中東、印巴等「一帶一路」沿線及中南美新興市場區域,海鐵聯運線路總數增至86條,集裝箱鐵水聯運量持續保持全國領先,為中國出口企業開闢了更便捷的出海通道。

與此同時,青島港基礎設施建設加速推進。隨着《青島港總體規劃(2035)》獲批,2025年青島港啟動總投資約770億元的重大基礎設施能力提升項目,其中董家口港區液體化工倉儲工程(二期)已正式投用,第二座40萬噸礦石碼頭順利通過竣工驗收現場覈查,「再造一個青島港」的藍圖正逐步變為現實。

深化港產城融合

在青島港董家口港區液體化工碼頭,錯落有致的化工原料運輸管道、現代化的液化烴儲罐構成了一幅產業興旺的圖景。不久前,裝載3.2萬噸低温丙烷和1.16萬噸低温丁烷的「美景汽船(GAS VISION)」輪靠泊這里,順利向液化碼頭低温丁烷儲罐卸貨,標誌着青島港首座液化烴庫區正式投產。

「庫區採用最先進的自動化安全儀表系統,能實時精準監測儲罐液位、壓力、温度等參數,近期還創下了晝夜裝車122輛的新紀錄。」青島港董家口液體化工碼頭操作部經理魏文鵬表示,該庫區的投用不僅顯著提升華北地區液化烴儲運能力,還為京津冀、山東半島及沿黃流域化工企業提供了穩定的原料供應,助力產業鏈供應鏈穩定。

近年來,青島港始終遵循「港為城用、城以港興」的發展邏輯,通過「硬聯通」織密樞紐網絡,藉助「軟賦能」培育產業生態,將港口功能深度融入城市發展,推動「港口—產業—城市」形成共生共榮的良性循環。

隨着董家口原油碼頭二期、糧食筒倉三期、原油商儲庫三期等港產城項目陸續投用,第二座40萬噸礦石碼頭即將投產,青島港的臨港產業虹吸效應持續增強。目前,日本伊藤忠商事、新加坡托克集團、路易達孚、山東渤海實業集團等國內外龍頭企業,紛紛在青島佈局臨港產業項目。依託山東自貿區青島片區,青島港國際中轉、汽車整車進口等新業態加速發展,今年1—7月累計出口商品車同比增長23%。

從智慧港口的「科技賦能」,到全球物流的「網絡織密」,再到港產城融合的「產業升級」,青島港正以多維度突破,書寫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深藍答卷」。未來,這座百年港口將繼續以更高站位、更實舉措,助力「經略海洋、向海圖強」戰略落地,為海洋經濟向深向遠發展提供堅實支撐。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