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10-24 07:40
原標題:1年翻10倍,這家河南企業爆發了
「賣鏟人」身后的「超級賣鏟人」。
01
「924」行情一周年,人們盤點發現:A股有1435只股票實現翻番,並誕生了上緯新材(1720.5%)、*ST宇順(1133.01%)、勝宏科技(1061.66%)三隻10倍牛股。
但這份榜單,漏了一個「狠角色」:仕佳光子。
從「924」時8.35元的低點起步,到2025年9月2日衝上88.99元的高點,仕佳光子最高時飆上了1065.74%的*,市值也從30多億攀上300多億,妥妥的「內涵式」10倍股。
支撐這份爆發力的,是仕佳光子堪稱「炸裂」的業績。
2025年上半年,仕佳光子營收9.93億元,同比激增121.12%;歸母淨利潤2.17億元,同比狂漲17倍;扣非淨利潤2.14億元,同比暴增12倍。
兇猛的業績,不但讓「掙扎扭虧」的科技股們自慚形穢,也讓仕佳光子屢登龍虎榜,成為被「搶籌」的常客。
而它業績爆發的關鍵,就藏在AI算力需求暴漲的「颶風」里。
在美國,英偉達向OpenAI砸進1000億美金,要共建AI數據中心;OpenAI、甲骨文、日本軟銀又聯手推進「星際之門」,砸4000億美金要建五大AI數據中心。
正在科技領域硬核突圍與崛起的中國更不甘落后,從阿里推進3800億AI大基建,到湖北、吉林、四川等省紛紛提出2027年算力建設目標……
據華為《智能世界2035》報告預測:2035年,全社會算力總量將狂漲10萬倍。
這樣的AI狂潮,率先拉爆了中際旭創、新易盛等為AI提供核心器件光模塊的一眾企業的業績。而仕佳光子製造的光芯片及器件,則是光模塊「繞不開的剛需」。
像仕佳光子的CWDM AWG、LAN WDM AWG組件,在全球主流光模塊企業得到廣泛應用,在100G至800G高速光模塊的器件供應中佔據主導;在1.6T、AI光計算等前沿領域,也實現了小批量供貨。
此外,作為CPO(共封裝光學)技術的核心光源,仕佳光子製造的硅光模塊用的CW DFB激光器芯片,不僅通過了客户驗證,還實現小批量出貨。
這使得其光芯片及器件營收,在2025年上半年達到6.99億,同比激增190.92%。
仕佳光子由此成為「賣鏟人」身后的「超級賣鏟人」,業績更具確定性。
有趣的是,像光芯片種高端製造業,大多扎堆長三角、珠三角。可仕佳光子卻「隱居」在「煤城」河南鶴壁,反差感十足。
更與衆不同的是,不少光模塊公司股價飛漲,股東們紛紛選擇落袋為安。而仕佳光子實控人、董事長葛海泉,面對大漲10倍的股價,愣是一股不減,堪稱「打死都不賣」的典型。
02
1984年,20歲的木匠葛海泉,在鶴壁開出一家「小作坊」——麒麟家俱廠。
憑着「釘是釘、鉚是鉚」的好手藝,他苦熬15年,攢下了*桶金。
2000年,伴隨中國即將加入WTO,葛海泉頓感時代機遇來臨。於是,他揣着積蓄到鄭州,創辦了「仕佳通信」,主攻室內光纖、光纜的研發生產。
干了幾年后,他從一個問題里看到一個機會。
當時,國內網絡建設如火如荼,光分路器供不應求。可全國近百家光分路器企業的「命門」——PLC光分路器芯片,卻捏在日韓企業手里。
所謂PLC光分路器芯片,就是分配光信號的芯片,由於日韓企業壟斷,中國市場的PLC光分路器芯片不但價格貴,而且供貨周期長,導致網絡建設工期經常被延誤。
葛海泉於是尋思,如果自己能造出這種芯片,代替國外進口,那一定是門好生意。
自己不懂這個行當,那就埋頭苦學。知識和認知有了,沒有技術,他就天南海北到處跑,尋求「外腦」幫助,希望合作。
2009年,葛海泉碰到了手里有技術,也正在找人合作將技術產業化的中科院半導體研究所。
反覆溝通后,雙方決定針對PLC,展開聯合攻關。
2010年,葛海泉回到鶴壁,成立「仕佳光子」,扛起了PLC芯片國產化的大旗。
當時,光電子芯片的研發,動輒要3-5年,背靠中科院的仕佳光子很幸運,兩年后,其PLC芯片就研製成功;2013年,便正式量產。
幸運的背后,是葛海泉的格局。
合作之初,葛海泉就承諾中科院半導體所「技術入股」;接着,半導體所委派10位專家人人有股份。
於是,專家們「掏心掏肺」一陣猛干,將仕佳光子抬上了*家量產PLC芯片企業的寶座。
可還不等慶祝,國際巨頭就殺到了門口。
之前,PLC晶圓還是2000美元/張。仕佳光子一突破,就暴跌到200美元/張,降幅90%。
作為一家產品單一的初創企業,仕佳光子很快陷入絕境。
2017—2019年,公司猛虧三年。僅2017年,就虧2000多萬。
最難的時候,葛海泉拿着個人資產去抵押,關鍵時刻,鶴壁地方政府出手了。
最難的那三年,政府補貼公司3000多萬:從項目研發和產業化補助,到進出口貼息;從科技進步獎勵,到穩崗補貼、會展補助、公租房補貼……可謂「十全大補」。
拿着「救命錢」,葛海泉瘋狂擴大產能、提高良率、猛降成本,誓跟國際巨頭「血戰到底」。
最終,他「賭」贏了。
據ElectroniCast報告,2017年、2018年,仕佳光子PLC分路器芯片市佔率分別達45.39%、53.92%,位居全球*。
2020年,仕佳光子將20多種PLC分路器芯片全面國產化,晶圓良品率達98%,不僅打破了國外壟斷,而且還在國際市場奪得了「話語權」。
更展現企業家智慧與精神的是,葛海泉同時開打的另一場戰爭:佈局AWG芯片和DFB激光器芯片。
這兩種光芯片,是高速光通信的關鍵。
這一次,同樣是迅速突破,不但成功研製出10多種規格的AWG芯片,並向英特爾、索爾思等客户批量供貨;DFB激光器芯片,也實現全流程自主研發。
憑着這份硬實力,2020年8月,仕佳光子成功叩開上交所科創板的大門。
5億融資一到賬,又被投入AWG、DFB芯片的研發之中,持續加註領跑。
然后,就是準備好了的人,等到自己的東風。AI的爆發,對光通信提供了爆炸性的機會和需求,仕佳光子於是乘勢被大風吹起。
03
2025年4月21日,仕佳光子的一紙公告,引爆了股價。
公告顯示,今年3月,「泓淇光電」完成了對「福可喜瑪」53%股權的收購,成為控股股東。
而「泓淇光電」,即「河南泓淇光電子產業基金合夥企業」。它背后的*大股東,正是持股39.8%的仕佳光子。
這意味着,仕佳光子將間接控股福可喜瑪。
但這只是開始,6月27日,仕佳光子再發公告:籌劃以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方式,直接收購福可喜瑪。
如此執着的背后,是葛海泉對持續創新並走在前列的雄心和決心。
福可喜瑪,是全球MT插芯領域的領軍企業,MT插芯則是光通信下一個重點CPO(共封裝光學)的關鍵部件之一。
傳統光模塊,猶如外賣配送系統:騎手(光信號)要在一家家餐館(光源芯片)門口取餐(數據),再在道路上(光纖)狂奔。不僅耗時耗力(能耗大),量大還易擁堵(帶寬有瓶頸)。
但CPO,顛覆了一切。
「餐館」和「騎手」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個超高效的「中央廚房」(交換芯片和光引擎集成),「飯菜」(數據)用一條超高速管道(集成光路)精準投送,效率呈幾何級提升。
而MT/MPO插芯作為光纖連接器,作用在於將「飯菜」(數據)打包、發送、接收,因此成為CPO的關鍵樞紐。
所以,葛海泉搶佔的,是下一代光模塊的「入場券」。
英偉達GTC 2025全球科技大會上,CPO的潛力已現端倪:英偉達CPO版Quantum X800 IB交換機,搭載144根MPO連接器,吞吐量飆升至115Tb/s,性能一騎絕塵。
Business Research則樂觀預測,全球MPO市場規模將從2024年的7.3億美元,提升到2033年的23.3億美元。
所以,誰先掌握MT/MPO的技術和產能,誰就能在CPO風起時佔據先機。
但葛海泉也並未「把雞蛋放一個籃子里」,而是擺出深度、廣度並重的「T形戰略」。
深度上,死磕設計製造一體化的IDM模式。
在芯片業,Fabless輕資產模式風靡一時:企業只做設計,製造外包給臺積電等代工廠。這省時省力,能讓企業聚焦設計,卻也暗藏風險:在製造上受制於人。
在葛海泉的字典里,「卡脖子」是禁忌。
所以,仕佳光子堅持IDM模式,設計、製造、封裝、測試全都自己來,核心環節都牢牢攥在手里。
如今,這看似笨拙的「重資產」,已成為仕佳光子最深的「護城河」。
廣度上,仕佳光子不僅有光芯片,還延伸到光纜、線纜材料領域,數通、電信、傳感三大市場齊頭並進。
在數通市場,AI烈火烹油,自不必説。
而仕佳光子,「彈藥」齊備:
從1.6T光模塊用的AWG芯片、800G/1.6T模塊的MT-FA連接器、CPO用的大通道保偏器件,到數據中心用的EML、CW DFB激光器,乃至數據中心的光纖線纜——從1芯到288芯的規格、無滷阻燃護套材料……要麼在批量銷售,要麼在客户認證。
既有單點突破,又有產品配套。
電信市場,同樣需求廣闊。
目前,中國「萬兆光網」啟動試點,「東數西算」加速升級,大容量、多信道、寬帶寬的DWDM AWG芯片及模塊需求,都將持續增長。
對此,仕佳光子用於建設400G/800G國家骨干網的AWG芯片及模塊,小批量出貨;用於提升家庭網絡帶寬的EML+SOA激光器、DFB激光器,也研製成功。
傳感市場,也不容小覷。
據Fortune Business Insights數據,2024-2032年,全球傳感器市場將從2410.6億美元增至4572.6億美元,複合年增長率將達8.3%。
仕佳光子用於醫療檢測的特殊分路器芯片、用於智駕的專用線束元器件、dTOF激光雷達芯片、車規級TOSA模塊等,都小批量出貨。
這種「芯片+器件+材料」的全產業鏈佈局,讓仕佳光子進可攻、退可守。不論風從哪里來,全都接得住。
04
2020年,葛海泉斬獲「鶴壁功勛企業家」榮譽;時隔一年,「鶴壁功臣」的稱號再度加身,以表彰他打破PLC分路器芯片的長期壟斷、登頂全球市佔率*的貢獻。
如今,仕佳光子的優勢版圖,早就不限於PLC分路器芯片這個單一領域:
千兆接入網用的DFB芯片上,不但進入主流客户供應鏈,市場份額更「三分天下有其一」;
在AWG波分複用芯片這一細分領域,成為*供應商;
在CPO方向,其AWG、CW DFB、EML等核心產品,都有國產解決方案落地。
值得一提的是,在純粹的III-V族 DFB、EML等高端芯片領域,仕佳光子在國產供應鏈加持下,除了激光器外延設備還要進口,基本掙脫了「卡脖子」的枷鎖。
這意味着,中國的5G、數據中心等信息基礎設施建設,都有了自主可控的底氣。
如果説,技術突破是仕佳光子的「硬實力」;那葛海泉創造的「仕佳模式」,則是技術突破背后的「軟實力」。
整個「仕佳模式」,就是一場跨越「產學研」的深度聯手。
從中科院半導體「技術入股」,與仕佳光子達成合作;到葛海泉用「股權綁定」,讓10多位中科院專家到企業來「干兼職」……
看似「若即若離」,實則「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打破了科研機構與市場主體的壁壘。
10多年來,雙方共建院士工作站、聯合實驗室等高水平研發平臺,承擔了國家863項目、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在產業化大獲成功的同時,又斬獲了「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河南省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國家級製造業單項冠軍」等大獎。
這樣的精妙設計,打通了科研與市場的「最后一公里」,成為加速科技成果轉化的利器。
最重要的是,它可推廣、可複製,成為中國高科技企業「產學研」融合的經典樣板。
所有這些成就背后,離不開葛海泉的執着與堅持。
葛海泉常説:「中國人不比外國人差,只要我們用心,堅持下去,就一定能製造出來。」
他是這麼説,也是這麼做的。
創業之初,為説服中科院半導體研究所合作,他不惜耗時一年半、每月往返北京兩三次,不斷溝通、磨合,最終打動對方,簽下合作協議。
這不僅是磨破嘴、跑斷腿的堅持,更是不服輸、敢攻堅的勇氣。
如今,面對大漲10倍的仕佳光子,葛海泉依然堅持——「一股不賣」。
這既是對中國科研人員的信心,也是對企業未來發展的底氣;更重要的,是葛海泉早就明確了要將仕佳光子「打造成國際一流光通信企業」的目標。
放眼這樣的目標,葛海泉和仕佳光子的征途,或許纔剛剛開始。
參考資料
[1]《招股説明書》仕佳光子
[2《2025年半年報》仕佳光子
[3]《仕佳光子深度研究報告:光通信領域核心器件供應商,技術創新驅動成長潛力釋放》上海證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