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航天強國戰略地位凸顯,衞星產業ETF連續三日吸金4000萬規模創新高

2025-10-24 09:58

10月24日,衞星產業(159218)高開2.21%,連續三日獲資金淨流入,攬金超4000萬。成分股方面,航天智裝(300455.SZ)漲超15%,天銀機電(300342.SZ)漲超6%,芯原股份(688521.SH)中國衞星(600118.SH)漲超4%,中國衞通(601698.SH)華力創通(300045.SZ)漲超3%,資金持續加倉的背后,是衞星產業戰略地位的凸顯。

10月23日,四中全會公報發佈,在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中新增」航天強國「表述,繼「新增長引擎」后商業航天地位再度提升。中金公司認為,航天產業是當前國際競爭環境下的核心前沿產業,「十五五」以衞星互聯網為代表的商業航天產業有望加速發展。

今年以來衞星產業熱點催化不斷,10月23日晚,我國在文昌航天發射場使用長征五號運載火箭,成功將通信技術試驗衞星二十號發射升空,該衞星主要用於開展多頻段、高速率衞星通信技術驗證。今年以來通信技術試驗衞星已成功發射六批次,為6G融合的空天地一體化通信架構積累數據。

浙商證券指出,當前SpaceX成功跨越可複用重型火箭門檻,加快星艦三代研發,我國商業航天提速發展迫切性增強。2025年四季度國內天龍三號、朱雀三號、引力二號等多款大型民營商業火箭首飛在即,國內火箭運力瓶頸有望緩解,低軌衞星組網提速。

中金機械軍工首席劉中玉認為,當前國內衞星產業已經臨近關鍵拐點,其科技成長和自主可控屬性凸顯,展望后市,可重複使用火箭首飛等事件催化可期,投資者可通過指數投資把握產業機會。

衞星產業ETF(159218)跟蹤中證衞星產業指數,成分股涵蓋衞星製造、發射、導航通信應用等上中下游企業,今年以來規模增長131%,備受資金青睞,有助於投資者便捷把握產業發展整體趨勢。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