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AI+減重」黃金時代下,方舟健客(6086.HK)已搶佔先機

2025-10-24 08:46

隨着今年全國愛衞會將健康體重管理納入健康中國行動,這個曾分散在健身房、保健品店、醫院營養科的碎片化領域,迎來國家級治理的頂層設計。

對此,市場早已給出強烈呼應。華經產業研究院指出,2024年中國減肥行業市場規模約為4744.5億元。更嚴峻的現實是,權威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我國18歲及以上居民超重率達34.3%、肥胖率16.4%,2030年成人超重肥胖率或升至65.3%,健康需求與市場潛力的深度交匯,正推動賽道進入規模化發展期。

在此背景下,10月22日,方舟健客攜手中國食品藥品企業質量安全促進會打造的健康中國·AI+體重管理先行研討會適時落地。這場於全國人大會議中心舉辦,聚焦監管、學術、企業協同的國家級對話,在搭建出減重領域首個跨主體交流平臺的同時,亦為AI賦能體重管理劃定安全與標準邊界。

而會議背后,更是折射出方舟健客企業價值與資本預期的雙重升溫。

一方面,今年最新中期財報顯示,公司淨利潤已實現扭虧為盈,「AI+H2H」商業模式進入兑現期。另一方面,各大券商機構如花旗發佈研報給予「買入」評級及8.5港元目標價,進一步預示市值增長空間。

站在健康中國戰略與商業價值的雙重風口,這場研討會既是行業標準化的起點,更可能成為其資本價值釋放的關鍵契機。

黃金賽道的底層邏輯:需求剛需與技術適配的雙向奔赴

體重管理的價值早已不侷限於「愛美需求」,而是延伸到慢病預防的公共衞生領域。肥胖作為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病的核心誘因,讓賽道正從「可選消費」變成「剛需領域」。

《2025世界肥胖地圖》顯示,全球肥胖成年人口數量將從2010年的5.24億增加至2030年的11.3億,增幅超過115%。聚焦中國,2025年41%的成年人屬於超重標準,9%的成年人更是達到肥胖,預計2030年中國成人超重/肥胖人數將超5億。而若按中國本土診斷標準,這一數字還會更高。

但傳統服務模式根本無法滿足肥胖所導致的相關慢病診治需求,譬如醫生坐診時間有限,沒法持續跟蹤用户飲食、運動等行為;健身教練缺乏醫療知識,難以規避高血壓、糖尿病患者的減重風險。​

這種剛需性需求與AI技術形成天然適配。減重所需的持續行為干預、動態營養指導,恰好能通過AI數據分析能力實現精準響應。AI的價值便不再是「炫技」,而是成為打通醫療評估、方案生成、行為干預、用藥安全的閉環連接器。

方舟健客的佈局正踩中這一核心邏輯。依託杏石大模型搭建的五大專項智能體和五大AI應用,其實現「AI+減重」生態全流程賦能。

兩大系統相互協同,五大專項智能體(AI知識智能體、AI導診智能體、AI預問診智能體、AI醫生助理以及AI電子病例智能體)構建出覆蓋慢病管理全生命周期的閉環式服務體系。而五大AI應用(AI用藥助手、AI健康管家、AI醫生助手、AI學術助手和AI搜索)則分別針對臨牀與患者端的特定場景,在用藥指導、患者教育、診斷輔助及醫學文獻查詢等領域實現實時精準干預。

公司的這一AI創新成果更是榮登《Nature》新聞頭版,作為《Nature》首次報道中國醫療的AI大模型及企業,國際學術界的高度認可直接印證了其技術的行業領先性。

從商業模式來看,「技術+服務」的模式,是AI在慢病管理中落地路徑最短、商業回報最確定的範本。

對此,海外企業已經給出驗證。例如美國多專業遠程醫療平臺Hims & Hers Health,在2025財年第一財季實現收入5.86億美元,同比增長110.67%,淨利潤達4948.50萬美元,同比增長344.69%),用高增長證明AI減重的商業化潛力。

(圖:Hims & Hers Health財務數據及歷史表現)

回到中國市場,在《「體重管理年」活動實施方案》等政策支持、5億超重人羣龐大基數,以及高數字化接受度的環境下,這些條件或更利於AI體重管理模式的普及及變現,同時也讓方舟健客的生態模式,更具爆發潛力。

生態壁壘與盈利驗證:方舟健客的領跑密碼

在減重賽道潛力成為行業共識的當下,方舟健客的領跑優勢從何而來?方舟健客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謝方敏博士道出了核心:「我們選擇在此時將‘AI+減重’作為戰略重點,並非突發奇想,而是我們在‘AI+慢病管理’領域的能力積累到一定程度后‘水到渠成’的戰略延申。」換言之,其優勢並非源於單一技術,而是建立在已盈利、可複用的生態壁壘之上。這與多數仍在探索模式的玩家形成本質區別,也是其能快速落地「AI+減重」的核心底氣。

財報顯示,2025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收14.94億元,同比增長12.9%,不僅成功扭虧為盈斬獲1250萬元淨利潤,經調整淨利潤更同比增長16.8%至1760萬元,標誌着其「AI+H2H」模式進入商業化兑現期。

不可否認,在切入減重領域前,方舟健客已跑通「技術+服務+盈利」的完整閉環。

支撐盈利的,是難以複製的生態根基。

於用户端,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平臺已積累22.9萬註冊醫生、5280萬註冊用户,其中月活用户增速達34.4%,付費用户復購率更是高達85.4%。數據背后是方舟健客在慢病管理領域多年深耕的結果。成熟的醫患互動機制、穩定的用户信任關係,早已通過市場驗證,而這些恰恰是減重服務最需要的用户基礎。

供給端,公司與超過1650家供應商、980多家制藥企業建立合作,已打通診療、用藥、健康管理的全鏈路,無需為減重場景重新搭建供應鏈體系。

而AI技術作為生態「催化劑」,能夠將方舟健客此前慢病管理中驗證過的AI預問診、AI健康管家等成熟能力,直接複用到減重場景。這種「生態複用+技術賦能」的組合,既省去了從零搭建的時間成本,更因有盈利模式託底,大幅降低試錯風險。

另外,在此次大會上,方舟健客獲授「中國食品藥品企業質量安全促進會副會長單位」,亦進一步印證了其生態模式的權威認可度。

在筆者看來,方舟健客的「AI+減重」可以看作是在盈利生態上的深化延伸,其推進速度、商業確定性,遠非「從0起步」的玩家可比,這正是賽道領跑者的核心特徵。

結尾

對市場而言,這場減重大會不僅是一次行業對話,更在進一步凸顯方舟健客「領跑者」地位的同時,釋放出AI減重從「單點創新」走向「全域規範」信號。

當健康體重管理成為全民共識,方舟健客以協同創新破解行業痛點,隨着健康中國戰略深化與商業生態複用,其資本價值與行業影響力,仍有更大釋放空間。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