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10-24 08:05
登錄新浪財經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評等級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文|馮重光 鄭一鳴 鄭逸坤
張政 楊奕成 姚正陽
2025年雙11大促近日開啟,各平臺大促啟動節點再度提前。優惠力度上,平臺促銷力度與去年同期維持穩定;在運動户外細分品類中,疊加平臺滿減、品類券以及店鋪券后,運動品牌促銷產品折扣約在5~7折。從預售結果上看,天貓、京東、抖音等平臺開局表現強勁,運動户外品類在各平臺表現仍然突出。此外,近期全國多地氣温低於往年,或有望刺激冬裝消費。
▍2025年雙11大促周期提前,優惠力度穩定。
2025年雙11近日開啟,大促啟動時間再度提前,其中天貓(預售尾款)、京東、拼多多、快手大促時間節點分別提前1天、5天、1天、3天,各平臺大促周期維持1個月左右。促銷力度上看,各平臺基本維持穩定,例如天貓仍然維持「滿300減50 / 立減15%」的優惠力度。
▍運動品牌促銷產品折扣在5~7折左右。
以天貓平臺為例,除平臺本身的「滿300減50」優惠以外,天貓還對運動户外品類提供從「滿300減20」到「滿3000減240」的品類券。品牌端看,各品牌促銷活動同樣以滿減以及購物金充值優惠為主,其中:Nike & Jordan品牌促銷活動最為豐富,除普通滿減外,還提供2件8折、滿額好禮等活動。綜合來看,疊加平臺直降以及品類券,各品牌促銷產品折扣大約在5~7折左右。
▍預售表現上看,運動户外品類表現仍然突出。
1)天貓:根據天貓微信公眾號,2025年雙11天貓預售首小時35個品牌成交破億(其中破億的服飾品牌有Fila、Adidas、安踏、駱駝、Nike),1802個品牌成交翻倍,破億品牌數、成交品牌翻倍數、活躍用户數均超去年同期。從預售四小時結果上看:①運動户外品類中,Fila、Adidas、安踏位列前三,其中Fila、Adidas排名不變,安踏上升三名,Nike從去年的第三名下降至第四名。②運動細分品類中,Fila、Adidas、李寧位列前三;③户外細分品類中,駱駝、北面、伯希和排名前三。
2)京東:根據京東微信公眾號,截至10月20日18時,京東超5.2萬個品牌成交額同比增長超300%,服飾、美粧、運動等方面200個品類成交額增長同比超300%,超2000個品牌增長超100%。服飾品類中,毛呢大衣、羊絨衫、皮草等服裝品類成交額同比增長超100%,鄂爾多斯、麥檬、美洋、致知、伊芙麗等服飾品牌增長超6倍。摺疊車、電助力自行車、魚線輪等運動户外潮流品類成交額增長翻倍。
3)抖音:根據抖音電商商家助手,10.9~10.14雙11大促期間,超1.6萬個品牌銷售額同比翻倍。抖音電商雙11搜索銷售額同比增長74%,銷售額破千萬店播數量同比增長4倍。運動户外品類中,North Face羽絨三合一產品率先實現破億。
▍風險因素:
氣候變化的不確定性;終端需求不及預期;行業競爭加劇;品牌公司線下門店拓展不及預期。
▍投資策略。
2025年雙11大促近日開啟,各平臺大促啟動節點再度提前。優惠力度上,平臺促銷力度與去年同期維持穩定;在運動户外細分品類中,疊加平臺滿減、品類券以及店鋪券后,運動品牌促銷產品折扣約在5~7折。從預售結果上看,天貓、京東、抖音等平臺開局表現強勁,運動户外品類在各平臺表現仍然突出。此外,近期全國多地氣温低於往年,或有望刺激冬裝消費。
本文節選自中信證券研究部已於2025年10月23日發佈的《紡織服裝行業2025年雙11預售數據盤點專題—雙11大促開啟,運動户外表現亮眼》報告,具體分析內容(包括相關風險提示等)請詳見報告。若因對報告的摘編而產生歧義,應以報告發布當日的完整內容爲準。
重要聲明:
本資料定位為「投資信息參考服務」,而非具體的「投資決策服務」,並不涉及對具體證券或金融工具在具體價位、具體時點、具體市場表現的判斷。需特別關注的是(1)本資料的接收者應當仔細閲讀所附的各項聲明、信息披露事項及風險提示,關注相關的分析、預測能夠成立的關鍵假設條件,關注投資評級和證券目標價格的預測時間周期,並準確理解投資評級的含義。(2)本資料所載的信息來源被認為是可靠的,但是中信證券不保證其準確性或完整,同時其相關的分析意見及推測可能會根據中信證券研究部后續發佈的證券研究報告在不發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更改,也可能會因為使用不同的假設和標準、採用不同觀點和分析方法而與中信證券其它業務部門、單位或附屬機構在製作類似的其他材料時所給出的意見不同或者相反。(3)投資者在進行具體投資決策前,還須結合自身風險偏好、資金特點等具體情況並配合包括「選股」、「擇時」分析在內的各種其它輔助分析手段形成自主決策。為避免對本資料所涉及的研究方法、投資評級、目標價格等內容產生理解上的歧義,進而造成投資損失,在必要時應尋求專業投資顧問的指導。(4)上述列示的風險事項並未囊括不當使用本資料所涉及的全部風險。投資者不應單純依靠所接收的相關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獨立判斷,須充分了解各類投資風險,自主作出投資決策並自行承擔投資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