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1566億!光掩模賽道,第二大IPO來了

2025-10-24 07:08

  (來源:IPO上市實務)

半導體又「熱」了

  本文4209字,約6分鍾

  來源 | 融中財經

當全球芯片競賽邁入1nm前夜,日本半導體「隱形冠軍」Tekscend Photomask1566億日元鉅額開啟IPO,一舉成為2025年東證最受矚目的資本盛宴。

從凸版印刷事業部蜕變為全球前三光掩模龍頭,它不僅掌控2nm及以下先進製程的「底片」命脈,更在日、美、歐三地佈下產能鐵三角,綁定頂級客户。Tekscend PhotomaskIPO成為今年日本資本市場的亮點之一,募資金額達到1566億日元,位居日本今年所有IPO規模第二。此次成功上市不僅標誌着公司在全球半導體產業的進一步發展,也為日本IPO市場注入了新動力。

IPO落地

日本今年第二大IPO要來了。

日本半導體材料製造商Tekscend Photomask於周三確定的首次公開募股發行價處於定價區間上限,此次上市規模在日本今年的IPO中排名第二。

據資料顯示,該公司股票的發行指導價為每股29003000日元,最終發行價定為每股3000日元。Tekscend此次IPO募資1566億日元,規模僅次於今年3JX先進金屬公司的IPO。該交易吸引了卡塔爾投資局等機構投資者的關注,知情人士透露,投資者對該交易的關注度遠超其規模本身。

Tekscend Photomask(テクセンド・フォトマスク)是一家總部位於日本東京的全球領先半導體光掩模製造商,其前身是凸版印刷集團(Toppan Holdings)旗下的光掩模事業部,2021年底通過吸收式分立方式獨立運營,並於202411月正式更名為「Tekscend Photomask Corp.」。公司控股股東為凸版印刷持股50.1%PE基金Integral Corp.持股49.9%20258月啟動東京證券交易所IPO,擬估值約3000億日元,Integral將通過發售老股退出,凸版印刷保留控股權以維持業務協同,主承銷商包括美銀、野村、SMBC日興、摩根士丹利MUFG

公司的核心業務涵蓋90nm1nm製程節點的半導體光掩模(含EUVOPCPSM等高端規格),以及納米壓印模板、光波導等納米圖形化元器件,應用於邏輯、存儲、功率器件等領域。公司在日本、美國、歐洲、亞洲共運營8座工廠,是唯一在歐、美、亞三大洲均擁有量產基地的掩模廠,可提供24小時不間斷「follow-the-sun」服務。歐洲重點佈局德國德累斯頓(及法國Corbeil-Essonnes工廠,2024年底在Corbeil導入首臺Mycronic SLX1激光直寫機,將高端掩模寫版時間從數天壓縮至712小時。與IBMimec簽訂5年聯合開發協議,共同推進2nm乃至1nm光掩模量產,計劃2026財年實現2nm掩模量產,202411月在歐洲率先安裝多束電子束掩模寫入機(MBMW-ML2),滿足GAACFET等複雜圖形需求。

作為全球前三半導體光掩模供應商之一,僅次於日本HOYA、美國Photronics,主要客户包括IBMGlobalFoundries、臺積電、imec、日本國內晶圓廠,在3nm及以下先進製程掩模市場佔據約25%份額,為日本國內唯一能量產EUV掩模的廠商。2024財年營收約1750億日元,營業利潤率18%,高端掩模(≤28nm)佔比超55%,擬IPO募集45億美元,用於1nmEUV掩模研發、擴充德累斯頓與東京新工廠產能、償還併購貸款。戰略規劃方面,2027年完成1nm EUV掩模工藝驗證,2030年實現量產,同步開發High-NA EUV配套掩模,2026年底前將德累斯頓AMTC產能提升50%,以滿足歐洲《芯片法案2.0》本地配套需求,IPO3年內把淨負債率從目前的90%降至40%以下,保持凸版印刷控股地位。簡而言之,Tekscend Photomask是從凸版印刷分拆而來的全球高端光掩模龍頭,憑藉橫跨歐、美、亞的產能與領先的2nm/1nm技術,正在衝刺東京IPO,目標成為EUV時代日本半導體設備領域的「隱形冠軍」。

一場「上游反攻」正在打響

當臺積電美國廠、德國廠還在圖紙階段,日本熊本縣已率先響起設備搬入的弔臂聲。202412月,臺積電JASM首批28/22nm晶圓下線,良率超預期,索尼圖像傳感器隨即宣佈「本土流片」。幾乎同一時刻,位於北海道千歲市的Rapidus無塵室燈火通明,IBM派遣的200名工程師正與日本團隊做2nm GAA晶體管的最后對齊。東京灣另一側,信越化學的新光刻膠產線完成送樣,JSR宣佈2025年把EUV光刻膠產能再提40%。從材料、設備到製造,日本半導體產業鏈條第一次被政策、資本與地緣需求同時拉滿,一場「上游反攻」正式打響。

2021年以前,日本對半導體支持還停留在「科研經費」層面;2022年《半導體援助法》生效,政府可直接補貼新建工廠設備投資的50%,並配套10年期減税。2024年稅制改革再下一城,推出「戰略領域國內生產促進税」,半導體、電動車、電池三大產業享受最高20%的税額抵扣。20254月,《信息處理促進法》修正案通過,IPA(信息處理推進機構)獲准以注資、可轉債形式向半導體企業「輸血」,被視為「日本版國家大基金」。財政、稅制、立法三位一體,日本在三年內完成政策換擋,為「奪回10%全球產能」的目標提供製度底座。

Rapidus的成立把日本從「旁觀者」拉回「牌桌」。這家由豐田、索尼、NTT、軟銀等八家巨頭聯合出資的「國家隊」,目標直指2027年量產2nm邏輯芯片。政府已承諾1.72萬億日元補貼,仍難覆蓋5萬億日元的總投入。資金缺口背后,是商業模式的驚險一躍:日本沒有蘋果、英偉達這樣的巨型FablessRapidus必須「自造需求」,面向AI、汽車、量子通信三大長尾市場做定製芯片。IBM提供GAA技術,比利時IMEC共享EUV工藝,日立造船負責3D封裝,一條「日美歐技術聯盟」悄然成型。若能成功,日本將繼美國、韓國、中國臺灣地區之后,成為全球第四家擁有2nm量產能力的經濟體。

製造端聲勢浩大,但日本真正的「現金牛」仍在上游。信越化學、JSR、東京應化三家公司握有全球70%EUV光刻膠份額,20254月對華出口管制落地后,價格已上漲15%。設備環節,東京電子的EUV塗布顯影機市佔率90%,愛德萬測試的EUV掩模檢測系統進入Intel 18A供應鏈。功率半導體方面,三菱電機、東芝、羅姆合計佔全球SiC器件30%市場,豐田下一代電動車逆變器已確定採用日本本土6英寸SiC晶圓。SUMCO12英寸硅片訂單排到2026年,毛利率升至35%,創十年新高。上游高毛利為下游「燒錢」提供現金流,形成「以高養低」的獨特循環。

20202024年,日本半導體相關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速達18%,遠高於製造業平均的4%。資金來源呈現「433」結構:政府系出資40%,豐田、索尼等終端產業資本30%,美韓歐設備與材料企業30%ASML在北海道設立EUV技術培訓中心,應用材料在橫濱新建ALD研發線,均享受與日本企業同等的補貼税率。外資「搭便車」一方面彌補技術短板,另一方面也削弱「純國產」敍事,但東京政策圈對此並不諱言——在地緣政治時代,「半友半競」纔是最高效的產業鏈策略。

日本半導體復興並非簡單複製二十年前的「消費電子模式」,而是綁定三條新賽道:1.汽車,豐田、本田計劃2027年前把自動駕駛算力芯片本土化率從15%提升到60%,功率半導體100%本土採購;2.AI邊緣計算,NTTNEC聯合開發的光子計算芯片,已在telecom AI推理場景跑通,預計2026年商用;3.軍工,2025年新版《防衞力整備計劃》首次把「國產高端半導體」列入軍需採購清單,Rapidus首批2nm產能將優先滿足自衞隊AI制導武器需求。三條暗線合計市場規模超過8萬億日元,為本土晶圓廠提供了「冷啟動」訂單池。

資金缺口、客户不確定性與技術迭代仍是懸在頭頂的三把劍。Rapidus若無法在2026年前鎖定3家以上年需求超50萬片的Tier1客户,則5萬億日元投資回收期將拉長至15年,遠超產業資本耐心。出口管制亦可能反噬,中國佔日本半導體設備出口40%,若中方加速國產替代,東京電子、迪恩士2026財年營收或下滑8%10%。但無論如何,日本已把國運籌碼押在2027年:屆時Rapidus 2nm量產、臺積電JASM二期擴產、豐田L4自動駕駛車規芯片量產、國防AI芯片批量列裝,四條曲線若同時陡峭上揚,日本半導體全球市佔率有望從目前的6%回升至12%,重返「一流玩家」行列。

從「失去的三十年」到「上游反攻」,日本半導體走出一條「以高養低、以政策換時間、以聯盟擴市場」的獨特路徑。它或許無法複製臺積電的規模神話,卻為全球產業鏈提供了一個「老工業國再出發」的財經樣本:當高端材料、精密設備與政策意志形成閉環,后發者也能在縫隙里撕開時間窗口。2027年的鍾聲尚未敲響,但資本已提前下注——未來三年,日本半導體板塊大概率跑贏日經225,成為全球資金再平衡的超級β。

挑戰與機會

光掩模被比作芯片製造的「底片」,誰掌握更精細的「底片」,誰就握住了先進製程的門票。

Tekscend就與IBMIMEC簽有五年聯合開發協議,2026年底前向后者交付2nm測試掩模並量產;同時在日本茨城工廠導入全球首臺1nm電子束寫入機,計劃2027年送樣,2030年商用。管理層在招股書中把EUV掩模營收佔比目標從2024年的35%提到2028年的55%,毛利率抬升6個百分點。若1nm如期落地,公司將成為臺積電、三星、Intel 1nm以下共同開發階段的唯一外部掩模供應商,技術溢價有望複製2017EUV爆發時的ASML行情。

據悉,上市募資的60%用於擴產:法國Corbeil工廠新增SLX1激光寫入平臺;德國DresdenAMTC基地引入多束電子束系統,與GlobalFoundries 22FDX+產線物理毗鄰,縮短物流與數據驗證時間;美國德州Round Rock基地則鎖定國防及IDM客户。

並且,Tekscend Photomask1nm光掩模視為下一座主峰,路線圖已寫進招股書:2026財年先讓2nm測試掩模量產出貨,2027年向IBMimec送出首批1nm試驗片,2030年轉入商用,屆時單片售價將突破80萬美元。為啃下這道納米級「硬骨頭」,公司在202411月率先於法國Corbeil-Essonnes工廠導入全球首臺多束電子束掩模寫入機MBMW-ML2,把複雜圖形的寫版時間從幾天壓縮到712小時,同時在日本茨城基地安裝高數值孔徑EUV配套檢測平臺,確保線寬粗糙度低於0.3nm。與IBM簽訂的五年聯合開發協議已將合同範圍明確到1nm節點,臺積電、三星、Intel均要求提前介入PDK設計,以鎖定外部掩模供應優先權。若2027年夏季首批1nm掩模通過客户風險試產,Tekscend將成為全球唯一能量產1nm掩模的第三方供應商,技術溢價有望複製2017EUV爆發時的ASML行情,為公司帶來55%以上毛利率和45%的估值上行空間。

Tekscend Photomask的上市同樣向半導體市場釋放了三大投資信號:

第一,先進製程「瓶頸」環節正成為資本搶籌的新高地。掩模被喻為芯片「底片」,2nm/1nm技術門檻極高,全球可量產玩家不超過三家。Tekscend1,566億日元募資、20億美元估值登陸東證Prime市場,獲卡塔爾投資局5400萬美元基石認購,顯示主權基金與機構投資者願意為「唯一能外部供應1nm掩模」的預期支付高溢價,凸顯上游設備/材料環節在EUV時代的定價權提升。

第二,日本「材料-設備-製造」閉環正形成高毛利循環。公司高端掩模營收佔比55%、營業利潤率18%,遠高於傳統晶圓廠;IPO募資60%用於德累斯頓、東京擴產,並綁定EUV光刻膠、硅片、ALD設備本土供應鏈,釋放出「上游高毛利→反哺下游重資產」的財務模型可行信號,有望吸引資金向信越、JSR、東京電子等日企外溢。

第三,地緣科技博弈下「技術+產能」雙本地化溢價重估。Tekscend橫跨歐、美、亞三大洲工廠,同步享受美國CHIPS、歐盟Chips Act 2.0、日本半導體援助法補貼,訂單能見度延伸至2027IBM/imec 2nm風險量產。資本市場由此得到啟示:具備跨國產能、可替客户承擔政策風險的供應鏈服務商,將獲得估值跳升與長期訂單雙重紅利,掩模、光刻膠、EDA、特種氣體等「卡脖子」細分有望複製2017-2019ASML的估值擴張路徑,成為新一輪半導體超級周期的先行指標。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