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億緯鋰能:第三季度營收續創新高 歸母利潤環比增長140.16%

2025-10-23 22:57

10月23日晚間,全球動力電池與儲能領域頭部企業億緯鋰能(證券代碼:300014.SZ)披露2025年第三季度報告。財務數據顯示,公司第三季度經營業績持續增長,營業總收入達168.32億元,同比增長35.85%,創下單季營收歷史新高;歸母淨利潤12.11億元,同比增長15.13%,環比增長140.16%。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營業總收入450.02億元,同比增長32.17%;歸母淨利潤28.16億元。

出貨量方面,今年前三季度動力電池出貨34.59GWh,同比增長66.98%;儲能電池出貨48.41GWh,同比增長35.51%。

歷史包袱出清 財務結構優化

報告期內,億緯鋰能針對合作方經營風險,對合眾汽車相關1.5億元應收賬款全額計提,一次性出清潛在壞賬風險,並通過法律手段維護自身權益。

除壞賬風險出清外,公司股權激勵費用的階段性計提也對短期利潤表現產生影響。據公司在巨潮網披露的投資者交流紀要,公司上半年股權激勵税前費用約5.7億元,對利潤影響約4.9億元,下半年預計產生約4億元費用,全年股權激勵費用預計達9億—10億元。億緯鋰能表示,隨着一次性影響因素對利潤的影響消除,公司將輕裝前行。

 

財務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公司總資產達1163.70億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所有者權益398.72億元,同比增長6.10%。值得關注的是,公司在風險出清的同時仍堅持回報股東,2025年半年度推出每10股派現2.45元的分紅方案,合計派現5億元。

頭部陣營擴容 全球化佈局提速

三季度,億緯鋰能在乘用車與儲能雙賽道持續發力。動力電池領域,公司新增多款配套車型,涵蓋北汽極狐阿爾法S5/T5、小鵬P7+/G6/G7、吉利星願UP、零跑C10/C16/C11等重點車型。

儲能電池業務方面,公司與TSLAssembly簽訂1GWh中東歐儲能系統協議,將提供搭載628Ah超大容量電芯Mr.Big及5MWh儲能直流系統Mr.Giant的整體解決方案。加之此前與CommVOLT達成的500MWh合作協議,公司在歐洲儲能市場的佔有率得到提升,為全球能源轉型需求下的業務增長奠定堅實基礎。

另外,億緯鋰能與儲能系統集成頭部企業海博思創簽署戰略採購協議。根據協議約定,海博思創2025-2027年度預計向公司採購50GWh儲能電芯。

據介紹,公司產能擴張規劃已進入關鍵落地期:荊門60GWh超級工廠已全面進入量產籌備階段,該項目將聚焦儲能大電芯生產,投產后有望大幅提升大容量電芯的供給能力;馬來西亞儲能製造基地二期項目也在加速推進中,據公司投資者交流信息顯示,該基地將於2026年初正式釋放儲能產能,初期規劃新增10-15GWh產能規模。

多賽道創新破局 構築核心競爭壁壘

技術創新是核心增長引擎。今年9月,億緯鋰能參加了德國國際汽車及智慧出行博覽會並集中展示大圓柱電池及系統、低壓電池系統、機器人及低空經濟電池等創新成果,發佈了首款電池護照。Omnicell大圓柱電池則憑藉標準化、零膨脹、高強度等特性,體現了高效生產與多場景適配的雙重優勢。

依託電池技術積澱,億緯鋰能正加速切入機器人高增長賽道。針對行業應用場景多元、需求分化的痛點,億緯鋰能全新發布的G26P與G26Q兩款高性能電芯,從單體層面提升功率、能量密度等核心指標;創新雙電技術則在系統端破解續航、換電及故障風險難題。

儲能領域,全球首個基於628Ah儲能大電池的400MWh儲能電站在靈壽縣睿特新能源項目一次性送電成功,標誌着億緯鋰能在儲能大電池領域,實現從技術發佈、產品量產到工程應用的率先交付。同期,搭載該型號電池的5MWh儲能直流系統Mr.Giant完成首批海外發貨,技術成果加速商業化落地。

鈉電池與固態電池賽道同樣進展顯著。荊門基地180KWh鈉電池系統併網調試成功,其NF155L電芯循環壽命達30000次,-40℃低温性能優異;固態電池方面,成都量產基地正式揭牌,「龍泉二號」全固態電池成功下線,公司已開發出Ah級硫化物基固態電池原型,100MWh中試線預計2025年投入運行,計劃2026年推出能量密度300Wh/kg、700Wh/L的全固態電池產品。

此外,億緯鋰能表示,公司鋰金屬電池系統適配低空無人飛行器需求,納米硅基材料圓柱電池能量密度顯著提升,智能浸沒式液冷技術保障產品安全,多技術路線並行構築長期競爭優勢。

產能技術訂單共振 增長注入持續動力

隨着新客户落地與歷史包袱卸下,億緯鋰能表示,2026年公司將進入輕裝上陣的發展新階段。產能方面,荊門大圓柱電池工廠預計2026年滿產運行,沈陽工廠產線建設同步推進,疊加成都、馬來西亞等基地產能釋放,將形成充足供給能力,全面滿足國內外客户訂單需求。

技術轉化方面,固態電池商業化進展順利,進一步擴大公司技術領先優勢;公司鈉電池、大圓柱電池等產品持續迭代,將持續優化成本與性能,鞏固市場地位。

客户與訂單層面,除深化現有全球頭部客户合作外,公司國內外大圓柱電池新增客户訂單即將落地,歐洲車輛、海外儲能電站等戰略項目將進入規模化交付期,為業績增長注入持續動力。

業務結構上,公司動力電池毛利率已呈現回升態勢,儲能業務受益於全球能源轉型需求持續高增,消費電池保持穩定貢獻,三大板塊協同發展,有效抵禦行業周期波動風險。

億緯鋰能表示,公司已實現客户結構優化、技術壁壘構建、財務表現持續增強的三重跨越。隨着2026年產能釋放與盈利共振,公司將續寫新能源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

(提示:上市公司信息僅供參考,市場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