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股價飆升、資金湧入,英特爾(INTC.US)面臨高業績門檻考驗

2025-10-23 19:38

智通財經APP獲悉,此前,白宮、英偉達(NVDA.US)和軟銀集團(Softbank Group Corp.)的一波投資推動英特爾(INTC.US)股價在不到三個月內飆升86%,這家芯片製造商即將於周四盤后披露第三季度財報,投資者在淨利潤數據之外,還將重點關此次財報成績單透露的深層信息。

此次股價漲勢迅猛,以至於近幾周多名分析師下調了其評級。美國銀行上周在給客户的報告中將英特爾評級從「中性」下調至「跑輸大盤」,並表示擔憂該股「漲得太快、太高」。市場熱情的高漲也推高了英特爾股價的估值——目前其未來12個月動態市盈率已達63倍,遠高於1月的約20倍,躋身標普500指數成分股中估值最高的15家公司之列。

這一漲幅格外引人注目,因為就在大約一年前,英特爾被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剔除——它自1999年起便已加入該指數——取而代之的是其競爭對手、人工智能領域熱門企業英偉達。

周三,特朗普政府表示正考慮針對科技行業出臺對華出口限制措施,受此影響,英特爾股價承壓,當日收跌3.2%,報36.92美元,但這一價格仍遠高於市場共識的12個月目標價28.80美元。費城證券交易所半導體指數當日下跌2.4%,除一隻成分股外,其余全部收跌。

加貝利基金(Gabelli Funds)投資組合經理喬·蒂蓋(Joe Tigay)表示,華爾街普遍認為,英特爾定於周四收盤后發佈的最新財報可能會令人失望。蒂蓋管理的基金中,「催化劑納斯達克100對衝股票基金」持有英特爾股份,而「理性股票防禦基金」則已清空了英特爾持倉。

「現在的關鍵更多在於未來,」蒂蓋補充道,「投資者關注的不是上一季度的業績,而是想知道這家芯片製造商將如何應對‘當前的經濟問題,以實現未來的目標’。」

至於最新財報數據,華爾街將重點關注英特爾成本削減措施的成效。蒂蓋表示,他希望聽到管理層説明「他們將如何實現盈利、哪些產品會發力,以及對明年這些業務的業績預期」。

市場預期,英特爾第三季度調整后每股收益為1美分,營收約132億美元;而去年同期,該公司每股虧損46美分,營收為133億美元。今年9月,英特爾將阿爾特拉(Altera)的多數股權出售給銀湖資本(Silver Lake)后,下調了2025年的費用目標。

投資者還在尋找線索,判斷該公司今年夏季獲得的近180億美元投資是否已開始產生回報。康託證券(Cantor)分析師C.J.繆斯(C.J. Muse)在10月18日給客户的報告中寫道,事實上,英特爾股價正受益於「市場對后續更多利好公告的預期」。

此外,英特爾首席執行官陳立武(Lip-Bu Tan)也處於輿論焦點。陳立武於今年3月上任,在首次財報電話會議上曾告訴投資者,公司扭虧為盈需要時間。但僅僅幾個月后,投資者就已開始失去耐心。斯提夫爾證券(Stifel)分析師魯本·羅伊(Ruben Roy)在10月21日的報告中指出,如今英特爾面臨的情況是「CEO仍相對新任、企業文化正在重塑,而投資者的疑問卻並不新鮮」。

華爾街關注的一個核心問題是,陳立武是否計劃減少英特爾晶圓代工業務的虧損。

持有英特爾股份的西諾烏斯信託公司(Synovus Trust)高級投資組合經理丹·摩根(Dan Morgan)表示:「若沒有政府支持或其他財務實力更強的芯片合作伙伴,英特爾晶圓代工部門將難以籌集足夠資金,以合理速度繼續擴建更多晶圓廠。」

總體而言,投資者和分析師傳遞的信息是:投資英特爾的核心不在於過去的業績,而在於未來的可能性。財報本質上是回顧性的,因此其結果可能不會影響公司股價;但任何關於未來規劃的表述,則很可能對股價產生影響。

「我認為多數投資者不會太關注財報數據,」加貝利基金研究分析師Ryuta Makino表示。截至9月30日,該基金管理的資產規模達350億美元。「我認為,至少在短期內,英特爾是一隻交易型股票,更多受事件驅動。」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