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三位2025世界頂科協獎獲獎者在同濟大學精彩開講

2025-10-23 18:07

(來源:上觀新聞)

「邏輯縝密又極具深度,分享中滿是對科研的熱忱,現場聆聽教授們的講座,真是受益匪淺!」

10月22日,作為「2025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獎獲獎者校園行」活動之一,2025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獎三位獲獎者在同濟大學精彩開講,為同濟師生帶來前沿學術報告,分享科研的高光時刻與背后的探索故事。

在2025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開幕之際,康奈爾大學分子生物學與遺傳學系名譽教授斯科特·D·埃默爾(Scott D. EMR)、猶他大學生物化學系特聘教授兼系主任韋斯·桑德奎斯特(Wesley SUNDQUIST)、斯坦福大學人文與科學學院名譽講席教授孫理察(Richard SCHOEN),來到同濟大學四平路校區,做客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和數學科學學院的學術論壇。

2025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獎「生命科學或醫學獎」得主、康奈爾大學分子生物學與遺傳學系名譽教授斯科特·埃默爾(Scott D. EMR)

斯科特·埃默爾教授是分子生物學和遺傳學教授。他於2001年發現了首個ESCRT複合體ESCRT-I。這一開創性的發現解釋了細胞如何分辨需被降解的蛋白質,這是細胞信號調節和細胞廢物清除的關鍵。埃默爾教授回顧了其團隊發現ESCRT通路的科學歷程,並指出ESCRT功能異常與癌症、神經退行性疾病等密切相關,為疾病機理研究提供了重要線索。

韋斯·桑德奎斯特教授是HIV研究領域的世界級權威,尤其以其在理解HIV如何從宿主細胞中「出芽」和釋放的分子機制方面的開創性研究而聞名。他詳細闡述了艾滋病病毒(HIV)如何「劫持」宿主細胞的ESCRT通路完成出芽與傳播,重點介紹了Gag蛋白與宿主ESCRT因子的相互作用機制。這些發現不僅深化了人們對病毒釋放機制的理解,也為新型抗HIV策略提供了理論基礎。

2025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獎「生命科學或醫學獎」得主、猶他大學生物化學系特聘教授兼系主任韋斯·桑德奎斯特(Wesley SUNDQUIST)

黎曼幾何是如何發展而來的?它又包含了哪些重要的思想和理論?作為代微分幾何與幾何分析領域最具影響力的領軍人物之一,孫理察教授以《黎曼幾何的研究主題》為題,從黎曼幾何的基本概念切入,隨后,他重點闡述了「球面定理」的發展脈絡與Ricci流方法的應用。在講解過程中,孫理察教授不僅詳細回顧了Rauch、Berger與Klingenberg等知名數學家在該領域的經典研究成果,還深入講解了他與Brendle合作證明的「微分球面定理」,生動展現了黎曼幾何與偏微分方程方法相結合的強大力量。

現場掌聲不斷,氣氛熱烈。交流互動環節,在場師生就前沿問題各抒己見,教授們耐心細緻地答疑解惑。這不僅是一次知識的傳遞,更激發了大家對科學研究的進一步思考。

2025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獎「智能科學或數學獎」得主、斯坦福大學人文與科學學院名譽講席教授孫理察(Richard SCHOEN)

「聽完兩位教授的精彩講座,我深受啓發。他們的研究充分體現了學科交叉的價值,為科學問題的解決提供了更全面的視角。」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教師林昶東説,「在培養學生時,我將鼓勵他們嘗試從不同學科的角度看待問題。」

「孫理察教授的講座非常精彩,展現了他對幾何分析不凡的理解,也啓發我去嘗試將一些現代數學工具用於本領域經典問題的研究。」數學科學學院博士研究生楊凱文説。

原標題:《三位2025世界頂科協獎獲獎者在同濟大學精彩開講》

欄目主編:徐瑞哲 題圖來源:同濟大學 圖片來源:同濟大學

來源:作者:解放日報 李蕾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