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10-23 18:00
(來源:諾安基金)
上周,據Wind數據顯示,此前一直表現出眾的科技板塊出現了較大的波動,而且不只在A股,全球範圍內的科技股都出現了普遍的調整,讓人不緊疑惑,科技板塊還是市場共識比較高的主線嗎?發生了什麼?
一、科技板塊調整,背后有哪些原因?
直觀上來看,全球科技股的調整,與近日發生的一系列國際政局變化、貿易衝突再起脫不了關係,美國政府「停擺」事件升級、關税衝擊2.0來襲,另外,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在近日公開警告稱,正密切關注整體金融狀況,從許多指標來看,美股目前的估值相當高。這一表態也令市場資金產生了「恐高」情緒。此類相關事態的不確定性導致全球風險資產全線下挫,科技股也不可避免地受到牽連。
與此同時,科技板塊也存在前期漲幅較大的問題,據Wind數據顯示,6月30日至9月30日期間,A股科技板塊持續走強,科技股比較集中的創業板指數、科創50指數在此期間漲幅領跑各大主流指數,積累了一定的高位風險和止盈壓力。
圖片發佈日期:2025年10月12日
另一方面,中信建投證券指出,融資資金已是近期A股市場行情的中堅力量之一,周五部分熱門個股融資政策有所調整,市場出現一定的流動性擔憂情緒擾動,也導致市場在科技板塊的脆弱情緒被迅速放大;但目前已有部分券商對多隻股票的可充抵保證金證券及其折算率做出調整,前期情緒擾動預計有限。
總的來看,本次科技板塊的調整,是在前期漲幅較大累積了一定拋壓的情況下,受到外部衝擊,以及內部流動性擔憂短期擾動所致。並不是產業周期和行業發展趨勢出現了變化,如果感到擔憂,不妨一起來詳細看看,在全球視角下,當前中國科技股競爭力究竟如何?
二、全球視角下中國科技股競爭力幾何?
1、宏觀層面,國內產業基礎優勢明顯,創新環境和能力提升
近年來,我國在重視製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發展的政策下,產業基礎優勢明顯,創新環境和能力提升。
1)產業基礎上,我國擁有全球最完備的工業體系,且信息化程度持續提升。
我國是世界上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目錄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在經濟總量穩健增長的過程中製造業比重相對穩定,據華泰證券統計,2024年,我國製造業增加值佔全球比重從2004年的8.6%提升至27.7%,佔國內GDP的比重維持在25%左右(24.9%),製造業規模連續15年位居世界第一;同時,我國的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程度持續提升,移動通信基站數量、工業機器人密度大幅提升。
圖片發佈日期:2025年10月14日
2)創新環境上,近年來我國重視對科技行業的政策支持和人才儲備
大力支持中小創新型企業發展,推進新型工業化和發展新質生產力,重點佈局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第十批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佈局方向更明顯向工業互聯網、裝備製造、電子信息等領域傾斜。
同時,高度重視對科技行業人才的培養,從「人口紅利」轉向「工程師紅利」,根據GTCI(全球人才競爭力指數)2024年11月公佈報告顯示,截止2023年12月31日,我國已成為中等偏上收入國家或地區中人才競爭力排名第一的國家,普通高校本科畢業生、理工科畢業生人數持續增加,逐漸形成產學研協同效應。
3)創新能力上,我國專利數量及全球佔比明顯提升,逐漸從技術接收方轉為技術提供方甚至標準制定者。
據華泰證券統計,我國PCT專利申請量佔全球比重從2002年的不足1%提升至2024年的25.6%,每萬人口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14件,提前完成國家「十四五」規劃的預期目標;在高鐵、5G、新能源、數字支付等領域在全球處於領先地位,從技術接受方轉向技術提供方甚至標準制定者。
圖片發佈日期:2025年10月14日
2、華泰證券表示,綜合來看,我國在通信、軟件、先進製造等領域處於領跑地位,而在AI、芯片、醫藥等領域加速追趕。
1)專利方面,中國的佔比正持續增加
根據WIPO公佈的分國別和行業數據來看,中國大陸的PCT專利申請量在計算機技術、測量、電機/電氣/能源、數字通信、機牀等方面保持領先,在機牀、化學工程、環境技術、計算機技術、測量等方面,在全球範圍內佔比都比較居前。同時,縱向來看,我國在生物科技與製藥等前沿方向的專利申請增長顯著,展現出強勁的創新活力。
2)貿易視角,中國科技的競爭力也顯著提升
Tradmap數據顯示,以「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數(RCA)」衡量,截至2024年,我國在計算機設備、通信設備、電力設備、機械、光學元件、面板等泛科技產品上已具備較強的出口競爭力。其中,機牀、化工等先進製造與新材料領域,近十年的競爭力提升最為迅速。
3)中國科技企業在國際市場中的地位不斷提高
在全球產業鏈中,國內企業於新能源、工業自動化、智能駕駛等多個整機系統領域已建立起強大競爭力,並在不少核心部件與材料環節佔據了全球市場的重要份額。即便在半導體等尚待突破的領域,也已涌現出若干具備全球影響力的細分環節。
4)國產化率不斷提升
據華泰證券表示,高技術壁壘行業的國產化往往在突破臨界點后迎來爆發式增長,帶來業績與估值的雙重提升,近年來,這一「S型曲線」的加速階段已在多個關鍵領域的高技術環節中清晰顯現。其中,半導體、醫療器械、智能駕駛、新材料、自動化、工業軟件等部分細分環節國產化率明顯提升。
3、微觀層面,財務指標橫向比較
最后,我們從微觀層面來看,雖然A科技股在自由現金流和盈利質量上仍有提升空間,但業績增速、研發投入和資本開支強度上不乏亮點。
據華泰證券統計,如果綜合業績增速、研發投入、資本開支強度、自由現金流、盈利質量等指標來看,在智能駕駛、新能源、工控自動化等領域,我國科技企業是具備一定優勢的,AI等領域尚在追趕,但其中半導體設備/材料、AI芯片、衞星互聯網等環節已呈現「加速」態勢。
【小結】
儘管近期A股中的科技板塊出現較大調整,但是究其原因主要由外部衝擊和短期情緒引發,並未動搖行業的長期發展趨勢。縱觀全局,中國憑藉完備的產業體系、持續增強的創新能力以及在多個前沿領域的領先地位,在全球範圍內的科技競爭力正不斷提升。因此,從這個角度來看,中國科技的長期邏輯依然堅實,不用過於擔憂。而在這場定義未來的長跑中,中國科技正以「敢想善為」的魄力,為世界提供新的答案。
就如小諾安家的科技組基金經理劉慧影在諾安基金《中國科技——敢!2025諾安基金科技投資報告》發佈會上所提到的「我們以勇氣陪伴中國科技企業走過了國產化的漫漫長夜,目前已經晨光微熹,未來我們將以好奇心迎接中國科技企業光輝燦爛的創新型未來。」
參考文獻:1、華泰 | 全球視角下中國科技股競爭力幾何?方正韜、孫瀚文等,華泰睿思,2025年10月14日
2、中信建投:全球科技股大跌,需要擔憂嗎?夏凡捷、李家俊,中信建投證券研究,2025年10月12日
風險提示:市場有風險,投資須謹慎。本觀點僅代表當時觀點,今后可能發生改變,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或保證,亦不作為任何法律文件。基金的淨值表現與市場波動密切相關,短期內可能因市場表現、持倉資產價格波動等因素出現階段性較大波動。投資者需要了解基金投資存在可能導致本金虧損的情形。基金經理可能會根據市場情況在符合《基金合同》等法律文件約定的前提下調整投資策略和資產配置比例。投資者投資於本公司管理的基金時,應認真閲讀《基金合同》《託管協議》《招募説明書》《風險説明書》《基金產品資料概要》等文件及相關公告,如實填寫或更新個人信息並覈對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選擇與自己風險識別能力和風險承受能力相匹配的基金產品。基金管理人承諾以誠實信用、勤勉盡責的原則管理和運用基金資產,但不保證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證最低收益。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業績不代表本基金業績表現。基金的過往業績及其淨值高低並不預示其未來業績表現。基金管理人提醒投資者基金投資的「買者自負」原則,在做出投資決策后,基金運營狀況與基金淨值變化引致的投資風險,由投資者自行負擔。我國基金運作時間較短,不能反映股市發展的所有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