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印奇難救千里科技

2025-10-23 17:34

作者|宋婉心

編輯|張帆

10月16日,重慶千里科技正式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開啟 「A+H」 股上市征程。

這家曾因傳統燃油車業務陷入破產重整的車企,在吉利控股與曠視科技創始人印奇先后介入的改造下,正試圖以「AI+Mobility」 解決方案供應商的全新身份,進入智能駕駛賽道。

01 轉型自救

千里科技的前身力帆科技,曾是國內摩托車及燃油車領域的重要玩家,但2019 年后因行業轉型滯后、債務危機爆發,一度瀕臨退市。

2020年,在重慶市政府與吉利集團的主導下,力帆完成破產重整,引入吉利系資本(滿江紅基金)及重慶國資,開啟 「去力帆化」 進程。今年2月,公司正式更名為 「千里科技」,從傳統制造向AI科技企業徹底轉型。

從如今千里科技背景來看,吉利提供產業資源與供應鏈支持,印奇團隊則主導智能駕駛技術研發,二者試圖打造 「汽車製造+AI 算法」 的協同模式。

印奇的背景並非車圈出身,但被李書福評價為「一見如故、一拍即合」的聰明人。作為清華大學「姚班」首批學生之一,印奇在2011年與唐文斌、楊沐聯合創辦了曠視科技,該公司曾被譽為「AI四小龍」之一。

不過,曠視此前先后折戟於港股和科創板上市,至今未能成功上市。千里科技顯然承接了印奇的IPO夢。

整合了吉利、曠視、力帆三方資源后,千里科技A股市值從不足200億元飆升至了500億元,市盈率1144.49倍,遠高於行業中位市盈率40.81倍。

可以看出,千里科技估值顯著偏離傳統車企,更接近未盈利科技公司估值。但從其財務數據與業務結構來看,仍缺乏足夠紮實的數據支撐這一估值。

(來源:千里科技招股書)

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公司營收分別為86.27億元、66.98 億元、69.64億元、41.48 億元,2023年因燃油車市場萎縮同比下滑22.4%,2024年起隨新能源車型放量恢復增長,2025年上半年同比增40%。

不過,拆解收入結構可見,千里科技2025年上半年來自汽車領域的收入為26億元,佔營收的比例為62.6%;來自摩托車的收入為12.77億元,佔營收的比例為30.8%。

(來源:千里科技招股書)

也就是説,公司超90%營收仍來自傳統業務,智能駕駛解決方案收入佔比僅5%左右。這意味着其轉型仍處於 「傳統業務供血、新業務燒錢」 的階段。

招股書顯示,公司2022年至2024年研發費用分別為0.9 億元、2.1 億元、4.1 億元,年均複合增長率超110%。

新增智能座艙操作系統等業務,是研發成本陡然增長的直接原因。根據數據,今年上半年千里科技的研發費用為2.88億元,同比增長了59.67%。

公司現金流也因此面臨壓力。千里科技2022年、2023年、2024年期內的扣非淨利潤分別為1.7億、-2.63億元、-3.29億元,期內利潤率分別為2%、-3.9%、-4.7%。今年上半年,千里科技的扣非淨利潤則虧了1. 3個億,跌幅超過了900%。

而且需要注意的是,千里科技還將相當一部分研發投入長期進行資本化處理,不計入當期損益,2022年至2024年其比例均超過50%,存在粉飾業績的可能性。

千里科技在業績上高度依賴股東吉利。

招股書顯示,2022年、2023年、2024年和2025年前6個月,千里科技來自吉利集團的收入分別為34.23億元、22.49億元、21.44億元及13.78億元,分別佔千里科技收入的39.7%、33.6%、30.8%及33.2%。

此外,千里科技還預期將向吉利集團提供智能駕駛解決方案,可以推測,未來短期公司對吉利的營收依賴程度不會降低。

而吉利已經在千里科技身上實現超額回報。吉利持有千里科技進30%股份,按照千里科技現在500億元市值計算,吉利已經實現浮盈超過140億元,投資回報率超15倍。

02 存量市場之爭

如今的智能駕駛賽道不可同日而語,行業已形成相對穩定的頭部格局,即傳統車企自研,如特斯拉、比亞迪,以及科技公司賦能,如華為、百度。

競爭模式上,車企從早期的自研或外包二元論的模式,已經跑出了更合適的另一條路,即核心技術自研與非核心環節外包,同時資本綁定關鍵供應商。比如一汽既收購卓馭股權,綁定高通平臺,又引入華為智駕。

這使得合作關係很難從外部被打破,不利於千里科技獲取吉利之外的客户。而對於千里科技,談論競爭可能都為時尚早,首先擺在它面前的難題是,智駕量產經驗極其有限。

梳理千里科技團隊來看,公司架構成型還只是兩個月前的事。

今年3月,吉利聯合星紀魅族、階躍星辰、千里科技等科技生態夥伴,發佈了智能化駕駛解決方案「千里浩瀚」。同時,千里科技與吉利、邁馳、路特斯等共同成立了「千里智駕」。

到了今年8月,吉利宣佈將旗下極氪智駕團隊、吉利研究院智駕團隊,以及曠視科技旗下的邁馳智行三個團隊,整體併入千里智駕。

千里科技招股書顯示,千里科技擁有千里智駕超50%的投票權,並控制董事會,千里智駕成為千里科技附屬公司。

(來源:千里科技招股書)

雖然團隊整合才幾個月,但印奇對千里科技的規劃,已經展現出不小的野心。今年10月11日,印奇表示,千里科技計劃在未來18個月內,在全球10座城市規模化提供Robotaxi運營服務。也就是説千里科技規劃的業務範圍,已經包含智駕系統、智能座艙和Robotaxi。

目前,公司已發佈「千里智駕1.0」解決方案,提供L2級智能駕駛能力,並計劃在2025年內發佈L3級別智駕方案「千里智駕2.0」,以及在2026年下半年推出面向Robotaxi場景的L4級智駕方案「千里智駕3.0」。

但在具體智駕方案量產交付上,據經濟觀察報報道,直到變更千里科技后,業內才陸續有消息稱,邁馳智行曾基於黑芝麻智能A1000芯片,推進過吉利銀河E8的智駕方案量產,但並沒有邁馳智行為其他車企提供智駕方案的報道。

轉型到底是千里科技的第二增長曲線,還是新的虧損來源,市場將拭目以待。

關注獲取更多資訊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