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10-23 15:56
(來源:衡水日報)
轉自:衡水日報
當美國、英國、德國、加拿大、意大利、法國等 18 個國際展團帶着尖端技術跨越山海,當卡特彼勒、俄羅斯國家石油管道、丹佛斯、易格斯、康士伯等52家世界500強企業連續多年鎖定展位,當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傑瑞、宏華、玉柴等本土領軍企業,以及山東未來機器人、西沙科技、鰭源科技、國科先材、維特力、凱富博科等創新企業將展會作為新品首發陣地,第十六屆北京國際海洋工程技術與裝備展覽會(CM2026)已成為全球海工行業的「年度期待」。這場即將於2026年3月26—28日在北京・中國國際展覽中心(順義館)的盛會,究竟憑什麼成為全球海工企業的「必選項」?
「全產業鏈 + 全球資源」
在這里能對接最完整的合作網絡
對海工企業而言,「參展的核心是找資源」,而北京海工展恰好搭建了一張「無死角」的資源網絡。12萬平方米的展區覆蓋海洋工程、海洋油氣、海上風電、水下機器人等全產業鏈,小到水下機器人的核心傳感器,大到深海導管架平臺的整體解決方案,企業能一站式找到上下游合作伙伴,國際展團帶來海外先進技術,本土龍頭提供成熟供應鏈支持,創新企業亮出突破性產品,全產業鏈 + 全球資源,國際巨頭與本土創新同台競技。
而全球資源的聚合度更為關鍵,在81個國家和地區的2000多家參展商中,不但有俄羅斯國家石油管道這樣的能源領域「需求方」,還有丹佛斯、易格斯這樣的裝備「供給方」,也有山東未來機器人、鰭源科技這樣的「技術創新方」。據統計,CM2025北京海工展吸引了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參觀採購商匯聚一堂,參觀採購團達400個,其中俄羅斯、哈薩克斯坦、馬來西亞、伊朗等多國採購商紛至沓來。這種「需求-供給-創新」的閉環對接,讓企業無需奔波全球,就能鏈接世界級資源。
「智慧+綠色」雙導向
在這里能觸摸行業最前沿的未來
海工產業正面臨「智能化轉型」與「低碳發展」的雙重命題,而北京海工展始終是這兩大趨勢的「首發陣地」。在CM2025北京海工展現場,中海油展出的「海洋石油122」深水導管架平臺,標誌着中國深海油氣開發躋身國際先進行列;「熱採一號」全球首座移動式注熱平臺,為稠油開採提供了高效低碳方案,這些「國之重器」的亮相,直接為行業樹立了技術標杆。
在細分領域,創新成果更是層出不窮。山東未來機器人的T23、VY150水下機器人,能在複雜海況下精準完成管道檢測;凱富博科的6+1自由度液壓機械臂,突破惡劣環境作業瓶頸;玉柴的低排放船電動力、國科先材的全水性防腐塗料,則從「綠色製造」維度推動產業升級。對參展企業而言,在這里不僅能展示自己的技術實力,更能觀察同行動態、捕捉市場需求。
「展會+論壇」強聯動
在這里能打通從技術到落地的全鏈路
北京海工展的價值,從不只停留在「展品展示」,更在於通過配套活動,讓「技術」真正轉化為「合作成果」。CM2026同期將繼續舉辦的「海上風電裝備產業鏈發展論壇」,新品發佈會、國際合作洽談會等多場技術交流活動,搭建技術對接橋樑,匯聚政策制定者、行業專家與企業代表,解讀全球海上風電的市場機遇與技術痛點,幫助企業找準發展方向,推動產業鏈協同創新發展。
北京海工展經過15年的沉澱已形成獨特的「行業信任度」。從 2011年首屆聚焦海洋油氣裝備,到如今覆蓋全產業鏈,累計吸引超 100個國家和地區的2萬余家企業參展,它早已不是簡單的「年度展會」,而是全球海工從業者的「資源樞紐」與「信心符號」。
2026年3月26—28日,當全球海工企業再次匯聚北京,我們看到的將不僅是一場展會的吸引力,更是它對「企業核心需求」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