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地產大佬馮侖的這盤棋,下了十年

2025-10-23 16:32

  從萬通出局后,馮侖的地產生意做得非常低調,如今卻接連高調抄底兩大房企,「地產思想」終於要落地了?

  66歲的「地產思想家」,終於等到將思想落地的時刻。

  10月16日,*ST金科(000656.SZ)的董事會完成換屆,萬通集團創始人馮侖獲聘為公司專家顧問委員會主任

  這個頭銜可能並不惹眼,但絲毫不影響馮侖在金科的地位。上個月,金科剛完成破產重整,馮侖旗下的上海品器管理諮詢有限公司(下稱「上海品器」)成為大股東。

  除了入局資產超千億的金科外,同樣是在今年,馮侖持股的公司,還成為重慶協信遠創實業有限公司(下稱「協信遠創」)的重整投資人,拿下核心商業運營資產。

  十年前從自己一手創立的萬通地產出局后,馮侖雖未曾離開地產領域,但一直低調潛行,少有值得稱道的成績公諸於世。

  十年后一出手,就是曾位列「渝派房企」前三甲的金科和協信遠創,馮侖的這盤「抄底」大棋,想必是醖釀已久。

  兩次出手抄底

  金科曾是重慶頭部房企,2004年已是全國百強,2021年銷售額達到1840億,但次年就出現債務違約。

  去年4月,金科的破產重整申請獲批,是近年來A股第一家進入重整的大型房企,其重整成功與否,自然引發關注。

  半年后,上海品器聯合體成為金科的重整投資人。該聯合體由上海品器和北京天嬌綠苑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下稱「北京天嬌綠苑」)組成,其中,前者由馮侖擔任董事長的北京品器管理諮詢有限公司(下稱「北京品器」)全資控股。

  今年9月,欠債1470億的金科,宣告「起死回生」,30億股票劃轉完成,其中,上海品器聯合體指定京渝星築、京渝星璨分別受讓約6億股和3.93億股,二者合計持股佔公司總股本的9.34%。黃紅雲持股降至7.29%,「告別」自己一手創立的公司。

  而拿下金科,馮侖一方並未耗資太多。

  根據重整方案,上海品器聯合體需出資15.06億元,其中包括受讓股權的7.56億投資款,以及承諾額外提供不少於7.5億元借款。

  也就是説,馮侖一方目前僅花了不到8億,就拿到了金科第一大股東的位置,金科目前的市值約為150億元,這顯然是一筆劃算的生意。

  「抄底」金科,馮侖其實有經驗可以借鑑。

  就在金科提出破產重整不久,去年3月,協信遠創的重整投資人亮相,上海領域基業企業發展公司(下稱「上海領域」)是三家投資人之一。這家公司的第三大股東為馮侖,持股17.8%。

  在三家資產管理公司的操盤下,協信遠創的資產被分割為兩部分,三家投資方買下核心資產,剩余資產裝入5年期服務信託,慢慢變現還債,逾600億債務就此化解。

  而馮侖所在的上海領域,花費1.87億元,拿下了協信遠創的核心商業運營資產,包括商業管理公司、商場車位等。據媒體報道,參與交易的法律顧問透露,根據評估,這些資產年租金收益超過8000萬,且車位屬於稀缺資源。

  一年時間內兩次出手,而且都是具有標杆意義的重整項目,相較過往十年其在地產領域的動作而言,馮侖如今不可謂不高調,也再次向外界傳遞了他的野心。

  攢局者

  十年前的2014年8月,與馮侖纏鬥數年的王憶會,以勝利者的姿態入主萬通地產,成為公司實控人。

  上世紀九十年初,馮侖與王功權、王啟富、劉軍、易小迪、潘石屹在海南創立萬通,公司迅速發展,「萬通六君子」名號在江湖流傳開來。但幾年后,其余5人因商業抱負不同而離開,留下馮侖獨撐大局。

  直至王憶會拿下控股權,在地產領域摸爬滾打二十多年的馮侖,不可能沒有遺憾。

  如今看來,入局金科,就是馮侖這些年默默佈局的成果之一。

  2015年,被逐出萬通的馮侖成立御風集團,拿下金科第一大股東之位的北京品器,就是御風集團聚焦健康不動產的資產管理機構。

  這家公司背后的主要股東,包括鑫苑置業創始人張勇,御灃房地產創始人王謙,地產媒體人單大偉。而且馮侖還拉來招商銀行前行長馬蔚華站臺,擔任北京品器的名譽主席。

 ▲北京品器管理諮詢有限公司股權結構。圖片來自天眼查。 北京品器管理諮詢有限公司股權結構。圖片來自天眼查。

  這樣一家聚集了地產開發、商業地產運營、地產營銷渠道以及金融背景的公司,想在地產行業乾點事,肯定不難。

  不過,能拿下金科重整,北京天嬌綠苑功不可沒。

  據媒體報道,北京天驕綠苑引入的合資出資方,是知名牛散馮彪的兒子馮果。

  馮彪炒股出身,后因操盤鋅業股份一戰成名,其藉由東方系資本矩陣,在一級和二級市場投資,曾擁有海南椰島、嘉應制藥(維權)等多家上市公司控制權。而馮果業在資本市場輾轉騰挪,涉足過多家上市公司破產管理項目。

  去年10月,金科發佈的公告顯示,東方銀原(北京)材料有限公司(下稱「東方銀原」)成為實際控制人黃紅雲的一致行動人,並承諾6個月內要增持金科股份。

  而東方銀原,就是馮果掌控的公司。據此猜測,在金科的重整中,馮果可能起着更關鍵的作用

  要知道,長城資產曾被認為是金科重整的產業投資人首選,但最后主要的身份是財務投資人。以馮侖和御風集團的實力而言,要拿下產業投資人並非易事。

  金科的新管理層設置,或許也能看出一些端倪。

  根據公告,馮侖一方中,北京品器首席執行官李根進入董事會,職務是常務副總裁;而馮果一方中,王曉晴進入董事會,職務是副董事長,此外,王曉晴在海南椰島的舊部楊鵬,成為金科的董事會祕書。

  至於馮侖和馬蔚華,雖然都在金科擔任職務,但專家顧問委員會委員和黨委書記的頭銜,象徵意義大於實質。而馮侖,更像是被資本推到臺前的「智囊」

  不過,馮侖依靠自己攢局的能力,藉助資本的力量完成一次重大抄底,減少十年前離開萬通的遺憾,也算是一種成功了。

  還要熬一熬

  馮侖的地產思想,正在落地。

  今年5月,在金科的年度業績會上,作為金科產業投資人代表的馮侖發言,稱金科將以「創造更具價值的空間」為使命,轉型不動產綜合運營商

  9月份,馮侖在金科中心進行了一場行業專題分享,再次強調房地產的本質是創造最具價值的固定人造空間,提出地產進入后開發時代,房企要縱向轉型,現在的重點方向是綜合運營商、金融化。

▲馮侖在金科內部分享。圖片來自微信公眾號「馮侖風馬牛」。 馮侖在金科內部分享。圖片來自微信公眾號「馮侖風馬牛」。

  而幾年前,馮侖就已經在各種場合輸出他的地產轉型觀點,更早之前,他就已經在實踐輕資產模式。

  在萬通時期,2008年,馮侖提出以凱德置地為學習標杆,在工業地產、商業地產領域積極佈局,還佈局投資和基金業務,試圖將萬通地產轉型為地產投資公司

  不過,這樣的轉型,在當時來看比較激進,也影響了萬通的地產業績,也讓馮侖在公司內部遭受質疑。

  但時過境遷,如今的形勢逼得地產商不得不轉型,馮侖的種種設想,落地的可能性大大增加。這可能也是馮侖選擇此時抄底優質地產項目的理由。

  從萬通離開后,馮侖做媒體,錄節目,打造「馮侖風馬牛」IP,「地產思想家」之名遠播。他還接連出書,寫成暢銷書作家,以文人身份遊走商界。

  他發起設立全國房地產策略聯盟,組建中國企業家俱樂部、壹基金、阿拉善SEE生態協會、湖畔大學等,在商界積攢下不容小視的人脈資源。

  但「何加鹽」的文章曾如此評價馮侖:「他今天的諾大名頭,三分之一是在吃早期萬通的老本,三分之一是不停地混圈子得來,三分之一是靠寫作加成。僅憑商業上的成就,盛名之下,其實難副。」

  馮侖的野心仍在,也許只有房地產生意,才能讓他再次證明自己的能力。

  「風馬牛地產研究院」最近的一篇文章提到,有創業者問馮侖為何還在做房地產生意,他回答:「第一,我只會做這個;第二,我們公司也沒垮。既然沒打算關門,那就換個姿勢,再做一遍。哪怕辛苦點,也沒關係」。

  但其抄底的協信遠創和金科,還未徹底走出債務危機的陰影,以金科為例,其債務清償工作仍未完成,數百個項目的存量資產,需要操盤手有足夠的能力進行處理、盤活。

  馮侖曾説過,「偉大是熬出來的」,如今,他在地產生意上的「偉大」,可能還需要再熬一熬。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