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創新葯怎麼了?近期為何回調?

2025-10-23 16:06

(來源:華夏基金財富家)

10月16日至17日,兩天時間內,普瑞金、奧賽康、海和藥物、維立志博、翰森製藥等5家國內藥企紛紛宣佈達成了商務拓展(BD)交易。

10月22日,國內PD-1「四小龍」之一的信達生物,公告與日本藥企武田製藥達成全球戰略合作。信達生物將獲得12億美元首付款,含1億美元戰略股權投資,潛在里程碑付款最高102億美元。

但,一連串的好消息並沒有給二級市場帶來什麼提振,截至港股收盤,創新葯相關指數紛紛跌超1%,自10月8日以來港股創新葯指數跌幅超過15%(數據來源:Wind,2025/10/23)

這和前幾個月烈火烹油的創新葯行情里,一則BD消息就能使得相關企業股價翻番的景象,形成了鮮明對比。

發生了什麼?市場對創新葯企BD出海的敍事邏輯「脱敏」了嗎?

# 01

創新葯,漲不動了?

創新葯企BD出海的敍事邏輯不靈了?對此,眾説紛紜:

有分析稱,是流動性的因素,在市場縮量環境下,風險偏好略有下降,對部分產業利好的定價或有延后;

也有説創新葯前期上漲后的估值壓力還未消化,板塊還是「貴」;

還有説,市場對BD交易金額已經不感冒,管線能否推進纔是關鍵……

8~9月,國內創新葯企業缺乏較大BD交易催化,行情也陷入階段性平淡;但近期BD交易落地重回密集發佈周期,佐證了中國創新葯引領產業升級的趨勢不變:

截至2025年10月21日,中國創新葯單年對外許可總金額突破1000億美元,再次創造歷史!(來源:第一財經)

此外,海外MNC團隊在暑休后迴歸,也將加速年內預算使用,國內創新葯競爭力提升+BD出海的邏輯目前仍在演繹中,雙抗及ADC等賽道年內仍有潛在大BD交易。

相比一二季度,醫藥板塊當前交易情緒和估值回落到舒適區域,靜待資金迴流。

催化方面,關注三季報業績改善方向預期與BD交易的密集落地情況。

# 02

利空消化,敍事邏輯未變

國內創新葯產業的主要看點,仍然是國際競爭力提升+BD出海

美國方面,7~9月醫藥行情波動,受到特朗普多輪政策施壓,包括:

7.9特朗普在內閣會議上威脅對銅和藥品徵收高額關税;

8.1特朗普致函17家藥企,限9月29日前降價,否則將動用「一切手段」;

9.11NYT發佈文章稱:特朗普政府擬對中國藥品實施嚴格限制,白宮擬議內容包括中國臨牀試驗數據需經FDA更嚴格審查+繳納更高監管費、美企收購中國實驗藥交易需經強制審查。

但正如此前的TACO交易(特朗普總是臨陣退縮、押注行情V型反轉)一樣,對行業的短期情緒影響或大於實際影響。

從交易邏輯上看,美國醫藥降價壓力將更加迫使MNC企業(跨國大型藥企)轉向尋求「高研發效率與低成本」的中國創新葯企業BD交易,同時在實操層面亦有規避行政令的多種手段,行業經歷多輪TACO后,當前潛在利空有限,產業趨勢強化、敍事邏輯未受影響,短期內更加嚴厲具體的落地執行措施預計有限,不會根本逆轉市場預期。

交易層面看,8~9月科技板塊內部經歷多方向輪動上漲行情,醫藥方向相較上半年上漲節奏出現階段性鈍化,創新葯指數高點回調-10.51%,基本符合市場預期。

進入第四季度后,事件催化預計將多於7~8月,包括ESMO后(歐洲腫瘤內科學會年會)數據披露與MNC談判接洽節點;行業內BD落地兑現速度進入年內最后高潮部分。

# 03

后市怎麼看?

A股醫藥生物行業情緒面交易已回落至歷史50%分位下方,創新葯與CRO(醫藥研發外包)處於接近歷史中位數;

醫藥生物(申萬)PE-TTM(動態市盈率)為38.51倍,位於近十年65.75%分位,恆生醫療保健指數PE-TTM(動態市盈率)為33.6倍,PS-LF(最新市銷率)為1.98倍,分別位於近10年24.41%與75.86%分位,估值分位相較全A溢價處於低位水平

相關ETF

恆生醫藥ETF(159892)及聯接基金(016970/016971)

產品跟蹤指數為恆生生物科技指數,旨在反映香港上市最大的30家生物科技公司之整體表現, 包括在香港交易所透過上市規則第18A章上市的公司。

前十大權重股最新包括:藥明生物、百濟神州、信達生物、康方生物、中國生物製藥、石藥集團

(注:截至2025.10.22,不作為個股推薦)

科創醫藥ETF基金(588130)

產品跟蹤指數為上證科創板生物醫藥指數,指數從科創板市場中選取50只市值較大的生物醫藥、生物醫學工程、生物農業、生物質能、其他生物業等領域上市公司證券作為指數樣本,反映科創板市場代表性生物醫藥產業上市公司證券的整體表現。

前十大權重股最新包括:聯影醫療、百濟神州-U、百利天恆惠泰醫療艾力斯君實生物-U、澤璟製藥-U

(注:截至2025.10.22,不作為個股推薦)

風險提示:指數歷史表現不預示未來,不代表產品業績。ETF二級市場價格表現不等於基金淨值表現。本資料僅作為信息分享,不構成投資依據和建議。涉及個股不作為推薦。

上述基金為股票基金,主要投資於標的指數成分股及備選成分股,其預期風險和預期收益高於混合基金、債券基金與貨幣市場基金。 

恆生醫藥ETF屬於中高風險(R4)品種,具體風險評級結果以基金管理人和銷售機構提供的評級結果爲準。

上述基金為ETF基金,投資者投資於上述基金面臨跟蹤誤差控制未達約定目標、指數編制機構停止服務、成份券停牌等潛在風險、標的指數回報與股票市場平均回報偏離的風險、標的指數波動的風險、基金投資組合回報與標的指數回報偏離的風險、標的指數變更的風險、基金份額二級市場交易價格折溢價的風險、申購贖回清單差錯風險、參考IOPV決策和IOPV計算錯誤的風險、退市風險、投資者申購贖回失敗的風險、基金份額贖回對價的變現風險、衍生品投資風險等。

恆生醫藥ETF主要投資於香港證券市場中具有良好流動性的金融工具。除了需要承擔與境內證券投資基金類似的市場波動風險等一般投資風險之外, 還面臨香港市場風險等境外證券市場投資所面臨的特別投資風險,包括港股市場股價波動較大的風險、匯率風險、港股通機制下交易日不連貫可能帶來的風險等。

T+0特別風險提示:恆生醫藥為跨境ETF,實行T+0迴轉交易機制(即當日買入,在交收前可以於當日賣出),資金運作周期短,可能帶來短期波動風險,二級市場交易價格變動不代表基金淨值表現。

科創板特別風險提示:科創醫藥ETF基金資產投資於科創板,會面臨科創板機制下因投資標的、市場制度以及交易規則等差異帶來的特有風險,包括但不限於科創板上市公司股票價格波動較大的風險、流動性風險、退市風險等。

投資人應當認真閲讀法律文件,判斷是否和自身風險承受能力相適應。基金管理人不保證盈利,也不保證最低收益。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