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促進中國再保險市場與國際市場同頻共振

2025-10-23 14:27

(來源:中國銀行保險報網)

轉自:中國銀行保險報網

中國銀行保險報網訊【王婉君 記者 朱艷霞】

10月22日,在2025上海國際再保險會議上,以「同頻同行 對話全球」為主題的圓桌論壇舉行。人保財險再保險部、上海再保險運營中心總經理李海棠,太保產險副總經理、總精算師陳森,平安產險再保險部副總經理許微娜,中再產險總經理助理逄博就如何把握上海國際再保險中心建設新機遇、推動中國再保險市場與國際市場同頻共振及如何保障中國企業「走出去」等話題展開討論。

發揮平臺力量

當前,全球再保險市場正呈現出多元而複雜的變化,氣候變化、地緣政治、經濟波動、新技術應用等也在重塑再保險定價體系。面對全球再保險市場的新趨勢和新特點,如何把握上海國際再保險中心建設的新機遇成為嘉賓關注的重要話題。

逄博表示,從全球資本的角度看,再保險資本正日趨多元化,從風險的角度看,國際市場對中國特色風險環境的認識還不到位,中國行業對海外風險的把握仍處於探索階段。在此過程中,難免會產生供需之間的錯配和失衡,而上海國際再保險中心是政策平臺、交易平臺、要素平臺及交流平臺,能夠發揮平臺力量扭轉供需失衡跟錯配,比如通過推進保險連接證券的發行來落地資本多元化,通過深入研究中國風險與海外風險的特質,探索創新中國特色風險解決方案,有力提升整個行業的資本管理效率和風險管理效率。

李海棠認為,上海國際再保險中心優勢在於中國龐大的經濟體量和巨大的直保市場。應發揮再保險的「調節器」作用,建立起直保與再保的雙向傳導機制,一是在可承受範圍內將再保市場的定價向直保定價傳導,二是將直保市場客户風險減量管理的措施和成效向再保市場傳導,以此形成良性循環,促進直保市場高質量發展,提升上海對全球資本的吸引力。同時,應藉助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戰略機遇,提高上海國際再保險中心的全球輻射力。

與國際市場同頻共振

陳森從「硬件同頻、軟件同頻、信息同頻」三個方面分析瞭如何促進中國再保險市場與國際市場同頻共振。硬件同頻是指再保險領域的核心專業技術需繼續與國際市場接軌,如承保、定價、理賠及運營等;軟件同頻是指再保險國際化的行業市場要和國際市場一兩百年以來形成的行業規範相一致,如履約責任和履約效率等;信息同頻方面,國內市場要廣泛深刻了解國際再保險市場的情況,同時也要讓國際市場瞭解中國再保險市場的特點,如中國市場風險特徵的平衡性及低波動性等特點。

許微娜則從「風險認識語言同頻、制度體系同頻、價值理念同頻」角度論述了中國再保險市場需與國際市場同頻的三個方面。她表示,在風險認知語言同頻上,中國保險業要做「中國風險」的翻譯者,讓國際市場更多瞭解中國經濟快速發展下所涌現出的新風險需求,如新能源、無人機、智能駕駛等領域的保險需求;在制度體系同頻上,需要學習海外市場的新興風險轉移工具和創新渠道經營模式;在價值理念同頻上,需要傳遞可持續發展的價值理念,增強國際市場的共識。

許微娜指出,做到以上三個方面的同頻,一方面可以依託上海再保險登記交易中心平臺,讓國際市場更透明地看到中國標準、中國履約能力及中國在部分新興領域的行業領先地位;另一方面需要主動「走出去」,做國際市場一些新興領域的標準制定者,並將這些標準與國際市場對接。  

保障中國企業「走出去」

「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讓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加速了全球化佈局進程。在中國企業「走出去」的過程中,保險業如何為企業提供風險保障和綜合性服務?

逄博指出,中國企業出海方式的變化帶來兩個風險保障需求的變化,一是對特殊風險的保障需求增加,包括戰爭風險、政治風險、信用風險等;二是對綜合性保障需求的增加,如基於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的風險保障需求。對此,中再產險專門成立了一帶一路業務部提供專業風險保障,並協同中再集團旗下的英國橋社集團、新加坡分公司等全球網絡提升綜合性服務。同時在監管部門的統籌指導下,協同中國主要的保險主體,包括人保、太保、平安、太平等公司,成立了「一帶一路」再保險共同體,對中國企業「走出去」面臨的特殊風險保障需求以及國際供給的薄弱環節提供風險保障。

陳森表示,目前實體企業「出海潮」遠遠走在金融行業之前,保險企業要更多地跟隨實體企業出海,為其提供好的金融保險服務。太保產險過去幾年在全球160個國家提供了超過3萬億的保險保障,保障項目超1000個。此外,保險企業一起「抱團出海」還要做好內部協調,避免過度競爭,要明確主要目標是為出海企業提供好金融保險服務。

李海棠表示,保險業要抱團出海,需要解決站位和認識到位問題。首先是對保障中國海外利益的使命任務的認識是否到位;其次是對客户需求和期盼的認識是否到位;最后是對我們保險服務能力的現狀認識是否到位。上海國際再保險中心的建設,為行業抱團出海提供了很好的條件。

許微娜認為,中國企業「走出去」的過程中對於保險保障的要求,已從原來的風險賠付轉到增加風險減量及事前預警需求。平安產險於2025年在「鷹眼系統」基礎上發佈的海外版本,集成了九大自然災害,可以為客户實現風險評估、災害預警、過程監控的全周期功能覆蓋。另外,平安產險也在整合各方服務型資源,如出單的合作伙伴、國際公估、頂尖律所等,希望能為中資企業「走出去」提供一整套的風險解決方案。

本屆會議由中國再保、中國人保財險、太保產險、平安產險、上海保險交易所、臨港集團等六家單位聯合主辦,上海國際再保險登記交易中心與上海臨港新片區金融發展服務有限公司共同承辦,中國金融傳媒協辦。會議以「同頻同行 對話全球」為主題,期間主要保險公司、再保險公司、中介機構將舉辦續轉路演。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