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10-22 23:25
南海百輛氫能公務車、千輛氫能商用車、萬輛氫能兩輪車正式投放!全國首個商業化氨裂解制加氫一體化站正式啟用!一批重大氫能項目集中籤約、投運……
10月22日,2025年中國氫能產業大會在佛山南海樵山文化中心開幕。本次大會由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主辦,由佛山市南海區人民政府承辦,以「創新領航 氫鏈全球」為主題,匯聚了國內外氫能領域專家學者與行業領袖,共同探討未來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路徑。
會上,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王一鳴,佛山市市長白濤,中國石化集團黨組成員、總會計師蔡勇,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環境及生態局氣候變化專員李學賢等嘉賓發表大會致辭。
本次大會召開適逢中國作出碳達峰碳中和重大宣示5周年,會議圍繞「雙碳」要求下氫能發展重點路徑、氫能技術和產業突破性創新成果、氫能應用場景拓展與豐富、氫能「制儲輸用」全鏈條發展、全球氫能供應體系建設等主題開展了富有成效的討論,並就「十五五」及未來一段時期推進氫能產業更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
「南海與氫能的故事,始於‘敢飲頭啖湯’的實踐,成於‘十六年磨一劍’的耕耘,更將致遠於開放合作的胸懷。」南海區委書記顧耀輝在會上表示,南海願與全國夥伴一道,以「創新領航、氫鏈全球」為願景,共建行業生態、共拓應用市場、共享創新成果,攜手推動中國氫能產業邁向更加美好的未來。「我們將舉全區之力,以最大誠意、最優服務、最強保障,推動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熱忱歡迎各位科學家、企業家一如既往關心支持南海氫能產業發展,多走進南海、攜手南海、深耕南海,與我們共享產業新機遇、共創氫能新未來!」
南海區委書記顧耀輝講話
創新融合,賦能產業新發展
大會聚焦氫能領域的技術突破與產業協同,集中發佈了一批具有行業引領性的新技術、新產品與新模式。
在新品發佈環節,廣東清能新能源技術有限公司推出額定功率達240千瓦的VL Ⅳ-240燃料電池系統,額定點效率突破49%,適配49噸氫能重卡,顯著提升運營經濟性;廣東濟平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發佈氨轉氫、氫轉氨兩大催化劑,實現低温高效轉化與能耗大幅降低;佛山仙湖實驗室與佛山綠動氫能科技有限公司聯合研製的「電化學氫純化發生器」,具備高回收率、低能耗與高壓產氫等優勢,為氫能產業鏈提供高效純化方案。
佛山仙湖實驗室燃料電池測試中心正式投用「CMA+CNAS雙認證」檢測平臺
在科研平臺建設方面,佛山仙湖實驗室燃料電池測試中心正式投用「CMA+CNAS雙認證」檢測平臺,成為華南地區唯一同時具備國家與國際認證資質的氫能第三方檢測機構,實現從材料到系統的全鏈條檢測能力覆蓋。
在模式創新方面,南海區率先發布《氫農業「十品百畝萬頃」驗證推廣計劃工作方案》與《氫能兩輪車產業示範項目實施方案》,推動氫能在農業與民生出行領域的規模化應用。福聯氨氫建設的全國首個商業化氨分解制加氫一體站正式啟用,標誌着氨氫能源在儲運環節實現關鍵突破。
項目集聚,構建發展新格局
大會期間,一批重大氫能項目集中籤約與投運,展現了氫能產業蓬勃的發展態勢與強大的市場吸引力。在重大項目投運方面,「南海百輛氫能公務車、千輛氫能商用車、萬輛氫能兩輪車投放儀式」正式啟動,福大紫金全國首個商業化氨裂解制加氫一體化站正式啟用,標誌着南海在政務、物流與民生出行領域全面推動氫能車輛示範應用,構建全國領先的氫能交通體系。
一批重大氫能項目集中籤約與投運
在項目簽約環節,涵蓋裝備製造、能源合作、示範應用等多個維度。南海區政府與正泰新能科技簽署「光電氫儲充」項目,推動能源系統集成創新;與上海重塑能源簽約建設燃料電池系統、電堆及制氫設備研發生產基地,打造電堆生產全國總部;佛山仙湖實驗室與廣東環華氫能合作建設液流電池雙極板生產基地,填補區域核心部件產能空白。一系列項目簽約,共同構建起覆蓋「制儲輸用」各環節的氫能產業生態,為區域能源轉型與綠色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地方實踐,探索多元新路徑
隨着氫能逐步成為全球能源轉型的關鍵賽道和國家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路徑,近年來,全國各地在氫能領域積極佈局、各展所長,取得了顯著成效,創造了眾多寶貴經驗。本屆大會增設「中國氫能產業地方實踐」專題環節,旨在讓全國有志發展氫能產業的同仁一道,共同探索氫能產業發展新路徑、新模式,為國家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貢獻智慧與力量。
來自廣東佛山南海區、山東省、內蒙古包頭市、安徽淮南市、新疆哈密市、山西呂梁市、上海市、香港特別行政區等地方代表,分享了各地氫能發展的豐富實踐和有益經驗,共謀聚力攻關、協同發展。
王勇介紹,本次大會呈現「三個高」鮮明特色:思想高水平,匯聚多位院士引領前沿;產業高質量,高科技裝備與集羣效應凸顯;場景高人氣,氫能產品融入公共與日常生活。
作為大會東道主,南海地處粵港澳大灣區腹地,是一座以「敢為人先、開放包容」著稱的城市。改革開放以來,南海創造了超過100項全國全省「率先」的改革成果,現已構建起涵蓋30個製造業大類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地區生產總值突破4000億元。自2009年起,南海始終堅持「全鏈條佈局、全場景應用」,逐步走出了一條具有南海特色的氫能發展道路。
各地分享氫能發展的豐富實踐和有益經驗
藉助本次大會,南海將持續與各地深化氫能交流,共享氫能發展的最新成果,共促氫能產業的繁榮發展。顧耀輝提出,南海將以「創新領航、氫鏈全球」為願景,聚力強保障、穩根基,優生態、強集羣,拓場景、擴市場,聚力促開放、深合作。「南海將以最大誠意、最優服務、最強保障,推動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熱忱歡迎全球氫能領域的科學家、企業家走進南海、攜手南海、深耕南海,‘共享產業新機遇、共創氫能新未來’。」顧耀輝表示。
氫鏈全球,共建綠色新紐帶
氫能正成為「一帶一路」能源合作新名片,助力共建「一帶一路」綠色發展,一條跨越山海的「氫絲路」正在悄然成形。本次大會再次舉辦「一帶一路」氫能國際合作研討會,共同探討全球能源轉型的新路徑。來自英國、日本和韓國的嘉賓分享了各自國家和所在企業氫能發展戰略,表達與中國政府和企業開展技術和產業合作的強烈意願。
佛山南海,正是「氫絲路」上的重要節點。依靠通江達海的地理優勢,以及完備的氫能產業鏈條,南海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建設。依託前期與沙特、阿聯酋等中東資源國,德國、韓國等技術強國的氫能產業交流,南海以本次大會為契機,將重點在技術研發、標準互認、市場拓展等領域構建多層次合作機制,推動南海氫能技術、裝備與標準走向全球,促進經貿合作與互利共贏,為氫能產業的繁榮發展注入新的動力。
綠色金融,激發產業新動能
科技創新離不開金融的強有力支撐。近年來,我國着力構建綠色金融與綠色能源的協同體系,驅動能源結構的綠色低碳轉型。為強化金融對新質生產力的支撐作用,推動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本次大會聚焦「綠色氫能和綠色金融」,以「氫鏈全球:點亮綠色發展新路徑」為主題,圍繞「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積極打造科技金融生態圈,支持綠色氫能技術創新和產業化應用等話題開展交流對話。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王一鳴致辭
王一鳴指出,我國氫能產業經過「十四五」發展,正從試點探索進入有序破局和規模化應用的新階段。截至2024年底,全國氫氣產能超過5000萬噸,生產消費規模超過650萬噸,位列世界第一。可再生能源電解水制氫產能超過每年12萬噸,建成加氫站超過540座,推廣燃料電池汽車約24萬輛。「展望未來,氫能產業需加強全鏈條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政策統籌協調、持續完善標準體系、積極推進國際合作。」王一鳴説。
活動紛呈,共繪氫能新圖景
在10月22日至24日期間,第九屆中國(佛山)國際氫能與燃料電池技術及產品展覽會(CHFE2025)、粵港氫能產業合作研討會、氫能科技國際論壇、「氫松遊·樂生活」主題活動、氫聽劇場以及氫能職業技能競賽等活動同期亮相。這些活動匯聚了眾多行業領袖與精英,搭建起一個集國際交流、互動體驗和專業競賽於一體的高端平臺,通過豐富的形式全方位展現了中國氫能產業的卓越成就。中國氫能產業大會及其同期活動,已然成為我國氫能產業蓬勃發展的重要展示舞臺,持續引領着全球氫能領域的未來方向。
展覽會現場
中國氫能產業大會致力於對外展示中國氫能產業的創新活力與發展潛力,搭建全球氫能技術轉化、企業集聚、人才匯聚、資本對接的合作平臺,目前已成為氫能領域規格最高、最具權威性和影響力、對行業企業最具吸引力的行業大會之一。每年匯聚眾多國際國內優秀的企業、科研機構、智庫、金融機構和行業協會等,共謀氫能產業創新發展之路,為全球綠色低碳轉型提供有益的中國方案。
白濤表示:「佛山將以本次大會為紐帶,主動鏈接各方優質資源要素,持續深化與國際組織、兄弟城市、高校院所、行業企業的務實合作,進一步加強技術攻關、擴大應用場景、優化產業環境,努力推動氫能產業發展實現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