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全季酒店濟南性侵案:誰能幫華住踩「剎車」

2025-10-22 20:59

  來源:財中TMT

  《民法典》規定,酒店作為經營場所管理者,負有保障住客人身安全的法定義務。全季濟南涉事酒店,未覈實訪客與住客關係、未獲住客確認放行陌生人,違規為非住客開通房門權限,屬於典型的「未盡安全保障義務」。

作者/吳若凡

  日前,某媒體微信羣中曝出全季酒店濟南某店一起惡性事件:一名外地到濟南出差的女性,入住全季酒店后遭遇性侵。

  案情披露顯示,受害人當晚因業務需要與涉案男子聚餐,雙方均有飲酒。受害人酒醉后獨自在該酒店辦理入住后,涉案男子以「代為結賬」和 「送還手機」為由,先后向酒店前臺編造藉口,讓酒店工作人員幫其打開被害人房間,隨后趁受害人醉酒狀態實施犯罪行為。

安保形同虛設

  該起案件中,全季酒店的「房門+電梯」雙重刷卡管理體系,在實際操作中完全失效。

  涉案男子既未持有房卡,也未提供有效身份覈驗,僅憑口頭説辭便被前臺允許進入客房樓層;抵達房門口后,又以「忘記帶卡」為由致電前臺,前臺未聯繫住客確認便直接為其打開房門提供方便,最終導致侵害事件發生。

  上海市錦天城律師事務所資深律師許嘉晟告訴《財中社》,根據《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九十八條規定,酒店作為經營場所管理者,負有保障住客人身安全的法定義務。本案中,涉事酒店前臺未覈實訪客與住客關係、未聯繫住客確認便放行陌生人,且違規為非住客開通房門權限,屬於典型的「未盡安全保障義務」。

  《財中社》就此聯繫全季酒店所屬的華住集團(01179.HK/HTHT)總部相關負責人。對方表示不予置評,未對該加盟店管理標準、安全漏洞整改措施、后續監管方案等核心問題作出任何説明。

  據悉,華住集團在門店裝修、服務流程等環節設有明確的「標準化管理」要求,甚至會定期開展運營檢查,但在風險事件發生后,華住集團以「加盟自主經營」為由撇清責任。

  業內分析認為,華住集團作為品牌方,即便採用加盟模式,仍需對加盟門店的安全標準執行情況承擔監督管理責任,這種 「只收加盟費、不擔管理責」 的態度,與此前加盟商遭遇裝修公司捲款跑路后維權無門的困境形成鮮明呼應。

管理漏洞頻發

  值得注意的是,類似的安全問題在全季品牌並非孤例。

  2025年10月,安徽淮南鳳臺縣全季酒店發生一起險性侵事件。受害人因飲酒過量被一男子帶入酒店客房,醒來后遭對方性侵未遂,反抗中還被扇耳光。10月7日,受害人報警后,涉事男子因涉嫌強姦被帶走調查。酒店隨后致歉並賠償受害人5000元,當地公安機關也依據相關法律對酒店罰款500元。

  據報道,該受害人事先未登記且處於醉酒狀態,卻被男子抱着全程無阻礙進入客房,人臉識別也是事后補錄,酒店對登記時間的説法也無法自圓其説。

  同月,南方都市報等還曝光了北京全季酒店 「花灑異物事件」。消費者發現疑似糞便異物后,全季酒店試圖讓保潔承擔賠償責任。

  此外,2021年信網披露上海全季酒店男子深夜試開客房門事件,50分鍾內無工作人員干預;2025年南京全季酒店曾出現 「陌生人刷開客房門」 情況。

  上述案例事涉「人身安全防護」與「基礎衞生保障」兩大領域,且均呈現 「問題發生后推諉塞責、處理時息事寧人」風格,華住集團及全季酒店的管理漏洞令人擔憂。

擴張管理失衡

  全季酒店多次事故及惡性事件背后,實則是華住集團近年「重擴張、輕管理」發展模式的集中體現。高速奔跑的華住,可能到了需要踩一腳「剎車」的節點。

  公開數據顯示,近兩年,華住集團以行業罕見的速度擴張:2024年,新開酒店超2400家,較年初目標超額33%,年末在營酒店總數突破1.1萬家,客房數達108.82萬間,2024年市場份額達15.39%,位列行業第二。2025年上半年,全球在營酒店進一步增至 12137家,客房數突破 118 萬間;以上半年增加酒店店數量估算,2025年底,華住集團旗下酒店將超過1.3萬家。

  與擴張速度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華住集團管理能力與服務質量並未同步跟進。

  2024年,華住集團呈現「增收不增利」態勢。2025年一季度租賃及自有酒店收入,同比下滑 10%,日均房價下跌8元,若剔除外匯收益,歸母淨利潤同比下滑。

  收入與利潤的背離,背后是管理跟不上擴張步伐,運營效率下降、服務價值縮水。

  此外,華住集團高度依賴加盟模式,其2024年管理加盟及特許經營門店佔比高達95%,2025年中國市場輕資產收入佔比55%,但監管體系未能同步跟進。

  從「違規授權房卡」,到多地門店被曝安全衞生問題,全季酒店品牌方若僅以「加盟自主經營」為由規避責任,而非及時剎車調整,夯實管理體系疏漏,問題恐只會越積越多。

  目前,全季酒店濟南性侵事件的民事糾紛仍在推進中,華住集團對該事件的「諉過」和持續沉默,尚不知到何時。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