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南向資金持續加碼,恆生科技指數ETF(159742)震盪走強,連續9日「吸金」合計2.38億元

2025-10-23 11:19

截至2025年10月23日 10:58,恆生科技指數下跌0.97%。成分股方面漲跌互現,美團-W領漲1.04%,海爾智家上漲0.32%,美的集團上漲0.24%;華虹半導體領跌7.11%,比亞迪電子下跌3.90%,商湯-W下跌2.90%。恆生科技指數ETF(159742)下跌0.49%,最新報價0.81元。拉長時間看,截至2025年10月22日,恆生科技指數ETF近3月累計上漲7.51%,漲幅排名可比基金1/11。

流動性方面,恆生科技指數ETF盤中換手5.93%,成交2.65億元。拉長時間看,截至10月22日,恆生科技指數ETF近1月日均成交7.24億元。

截至2025年10月23日 10:58,中證港股通互聯網指數下跌1.03%。成分股方面,美圖公司領跌5.29%,醫脈通下跌3.19%,平安好醫生下跌3.06%,商湯-W下跌2.90%,第四範式下跌2.85%。港股互聯網ETF(159568)下跌1.11%,最新報價1.86元。拉長時間看,截至2025年10月22日,港股互聯網ETF近3月累計上漲4.55%,漲幅排名可比基金1/2。

流動性方面,港股互聯網ETF盤中換手15.97%,成交6134.25萬元,市場交投活躍。拉長時間看,截至10月22日,港股互聯網ETF近1年日均成交2.17億元。

消息面上,菜鳥供應鏈將參與淘寶閃購業務,為其提供「小時達」服務。目前,菜鳥已在上海、杭州、南京等城市的部分區域開展服務,並計劃向更多重點城市拓展,服務類目預計覆蓋3C數碼、服飾服裝、美粧個護、食品等。

多重利好因素共同推動港股科技互聯網板塊配置價值提升。宏觀經濟層面,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長5.2%,高質量發展取得積極成效,為市場營造良好環境。國際關係方面,中美經貿對話取得進展,雙方同意舉行新一輪磋商,有助於緩解貿易緊張局勢。

資金面信號尤為積極,南向資金呈現「越跌越買」特徵。上周港股大幅回調期間,南向資金逆勢淨流入450.89億港元,創近五周最高水平;年內累計淨流入規模已超1.1萬億元,充分體現對港股的配置熱情。

機構一致看好港股科技互聯網板塊中長期表現。短期擾動不改變中期趨勢,在產業周期向上和增量資金入市推動下,四季度港股牛市格局有望延續。國元國際指出,港股預計將保持韌性,短期波動反而提供更佳入場時機。華福證券建議重點關注匯集AI核心資產的港股科技板塊,把握結構性機會。

國泰海通證券表示,基本面預期回暖+資金面持續改善,四季度港股或仍有新高。一方面,互聯網敍事轉向「AI賦能」疊加政策加碼,港股基本面預期有望回暖。另一方面,外資超預期迴流疊加南向資金持續流入,強化港股增量資金市場。

規模方面,恆生科技指數ETF最新規模達44.34億元。

份額方面,恆生科技指數ETF最新份額達55.14億份,創近1年新高。

從資金淨流入方面來看,恆生科技指數ETF近9天獲得連續資金淨流入,最高單日獲得1.38億元淨流入,合計「吸金」2.38億元,日均淨流入達2642.97萬元。

恆生科技指數ETF緊密跟蹤恆生科技指數,恆生科技指數代表經篩選后最大30間與科技主題高度相關的香港上市公司。

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10月8日,恆生科技指數前十大權重股分別為阿里巴巴-W、中芯國際、騰訊控股、網易-S、美團-W、比亞迪股份、小米集團-W、快手-W、京東集團-SW、百度集團-SW,前十大權重股合計佔比69.87%。

港股互聯網ETF緊密跟蹤中證港股通互聯網指數,中證港股通互聯網指數從港股通範圍內選取30家涉及互聯網相關業務的上市公司證券作為指數樣本,以反映港股通內互聯網主題上市公司證券的整體表現。

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9月30日,中證港股通互聯網指數前十大權重股分別為阿里巴巴-W、騰訊控股、小米集團-W、美團-W、商湯-W、京東健康、嗶哩嗶哩-W、阿里健康、快手-W、金蝶國際,前十大權重股合計佔比72.48%。

(文中個股僅作示例,不構成實際投資建議。基金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以上產品風險等級為: 中高(此為管理人評級,具體銷售以各代銷機構評級爲準)

風險提示:基金不同於銀行儲蓄和債券等固定收益預期的金融工具,不同類型的基金風險收益情況不同,投資人既可能分享基金投資所產生的收益,也可能承擔基金投資所帶來的損失。基金的過往業績並不預示其未來表現。投資者應瞭解基金的風險收益情況,結合自身投資目的、期限、投資經驗及風險承受能力謹慎決策並自行承擔風險,不應採信不符合法律法規要求的銷售行為及違規宣傳推介材料。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